文长吧 关注:587贴子:9,517

【历史】易中天品三国——祸起萧墙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易中天品三国>>(四十)祸起萧墙
魏延谋反,这是三国时期的一大疑案。对于这段历史有不同的说法,有人说魏延忠心耿耿,无端受害;也有人说魏延是乱臣贼子,死有余辜;更有人说,这是诸葛亮一手策划的圈套。那么哪一种说法更接近历史的真实?魏延究竟有没有谋反?敬请关注<<易中天品三国>>之——祸起萧墙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4-03-28 22:47回复
    公元223年,刘备病逝于永安宫。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他死后,蜀汉政权进入了一个多事之秋。首先是马谡被斩,然后是李严被废,接下来的魏延谋反更是震动了蜀汉当局。魏延是蜀汉中 后期屈指可数的勇将,深得刘备器重, 屡次委以重任。关于魏延谋反,人们印 象最深的可能就是小说《三国演义》中的描述,说他是一个脑后长有反骨的人物,因此谋反也在预料之中。那么魏延谋反是子虚乌有,还是确有其事?诸葛亮和魏延谋反有什么关系吗?魏延谋反为什么会涉及到诸葛亮 呢?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您精彩品三国之“祸起萧墙”。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4-03-28 22:50
    回复
      易中天:
      魏延谋反一案大家也是相当地熟 悉,因为《三国演义》写得非常精彩 说马岱杀魏延的时候,杨仪出城说,你 敢喊三声“谁敢杀我”吗?魏延说我怎么 不敢呢,谁敢杀我!马岱后来说我敢杀你,啪。大家都很熟悉,但是这是一个 冤案。这个冤案不但冤枉了魏延,也冤枉了诸葛亮。这话怎讲?我们先来看看 历史上是怎么记载的。这个事儿历史上 有两种记载,两个版本 我们先讲《三国志·魏延传》的记 载。《三国志·魏延传》说建兴十二年 八月诸葛亮病故于北伐军中,临终前诸 葛亮召开了一个秘密的榻前会议。参加 会议的有杨仪,当时是丞相长史,就是 丞相府秘书长、国务院秘书长,有姜维,有费祎,这样一些人。诸葛亮说, 我死了以后这个仗就不能打了,咱们撤回去,撤退的时候让“魏延断后,姜维次之”。下面说了一句很重要的话:“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如果魏延不服从命令,你们不要管他,军队自己开 拔。做了这个安排以后诸葛亮就病故 了 然后他们这几个人一琢磨呢,就让 费祎去找魏延,传达丞相的命令。果 然,魏延一听就跳起来了:什么,让我断后,不对吧?“丞相虽亡,吾自见在”。丞相是去世了,我魏延还活着啊,我魏延还可以带领部队继续北伐嘛,为什么要撤退啊?为什么因为一个 人死了以后就把天下的大事都耽误 了?“云:何以一人死废天下之事 耶?”魏延说,再说了,我魏延是什么 人?凭什么我魏延给他杨仪断后,杨仪 算老几?不干。然后跟费祎说,不管, 我们这儿继续部署北伐,继续打曹贼 做了一番部署,写好了以后,魏延跟费祎说,来来来,签个字。费祎说:魏将军,这个杨仪是个书呆子,他哪会打仗 呢!这么着吧,我回去给杨仪做做工作,让杨仪听将军的,好不好?魏延说好好好,你走走走。这个费祎出了魏延 的大营之门,跳上马,掉头就跑。魏延一想,不该放走这个费祎啊,来不及 了。然后赶快派探子去打探一下他们怎 么动作,一打探,说杨仪就准备按照诸 葛亮的部署,不管魏延,自己带着部队 就往成都撤了。魏延怒火万丈,好,你撤我也撤,我先撤,于是魏延抢在杨仪 的前面往南撤。而且还干了一件什么事 呢?走一路烧一路,把桥啊路啊都给毁了,一路就这么跑跑跑,跑到了南谷口。这个杨仪一看,魏延先走了,而且 把桥也烧了。杨仪带着部队也往回撤, 然后赶快砍山上的树,再搭桥。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4-03-28 22:54
      回复
        这个情况已经很糟糕了对不对,更 糟糕的是魏延和杨仪都上书朝廷说对方谋反。魏延说杨仪反了,杨仪说魏延反 了,“一日之中,羽檄交至”,就是两个人的告状信前前后后前前后后都送到了 刘禅的御前。这刘禅一看他不明白,刘 禅怎么明白得了,就把这个董允、蒋琬 这些人找来,说各位爱卿看看,这个魏延告杨仪谋反,杨仪告魏延谋反,他俩 到底谁反了?董允和蒋琬这些人说:陛下,臣等敢担保,这个杨仪他是不会谋反的;这个魏延谋不谋反,不好说。那就是魏延反嘛,对不对。于是,刘禅命令蒋琬带宿卫营,就是禁卫军, 北上去拦截魏延。杨仪也带着部队南下,去追击魏延,就把魏延堵在了南谷口。这个时候,何平——何平 就是王平,因为他妈妈家姓何,他原来跟着外婆长大 的,他也姓何,所以也叫何平,《三国演义》说是何 平,实际上就是王平。——王平冲上前去说,丞相刚 刚去世,尸骨未寒,你们就这样。魏延的部队一听, 原来我们错了,一哄而散,魏延只好带着几个亲信又 往南逃,逃到汉中,被马岱所杀。马岱杀了魏延以后,把魏延的首级送到了杨仪的跟前,杨仪把魏延的脑 袋扔到地上,用脚去踩,王八蛋,我看你还干坏事, 我看你还干坏事!然后夷延三族,就是灭了魏延家族三族。这就是《三国志·魏延传》记载的事情经过。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4-03-28 22:56
        回复
          * 公元234年,诸葛亮第五次北伐,最终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军中。诸葛亮一死,就引发了魏 延谋反一案。魏延谋反是“诸葛亮时代”的三大疑案之 一,他的谋反引起了后代历史学家们的很多猜测,甚至还有人认为诸葛亮对与魏延谋反难辞其咎,负有很 大的责任。那么面对《三国志·魏延传》的记载,我们 怎么看待魏延谋反呢?魏延是否真的谋反了?对此, 易中天先生他的看法是怎样的呢?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4-03-28 22:57
          回复
            所以陈寿就做了一个结论,陈寿说:“原延意不北 降魏而南还者,但欲除杀仪等。”就是我推测,陈寿也 是推测,我推测魏延的本意他之所以不往北走去投降 曹魏,要往南走,他是什么意思呢?他只是想杀杨仪。他为什么要杀杨义呢?陈寿推测是以魏延当时的地 位、威望、功绩等等,如果杀了杨仪以后,接诸葛亮 班的就该是自己。如果自己能够接了诸葛亮的班,他 就可以继续北伐了。所以陈寿说:“本指如此,不便背 叛。”就是魏延本意就是这个,他不是谋反。那么根据 这个判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来,魏延一案不是谋反案,是内讧,是窝里斗,是魏延和杨仪的内部矛盾。因 此我们就又要提出一个问题来,这个魏延和杨仪他们 又哪来的深仇大恨呢?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4-03-28 22:59
            回复
              * 根据《三国志·魏延传》的记载,魏延既没有谋 反的实力,也不合乎谋反的逻辑,实际上是魏延和杨 仪两个人的内讧。而事实上,魏延是蜀汉名将,智勇 双全;杨仪是蜀汉文臣,很有才华。两个人一文一武,关联不大,怎么会闹出这么大的事来呢?魏延和杨 仪的矛盾从何而来?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4-03-28 22:59
              回复
                说起来大家可能要笑,没什么,什么事都没有 很简单,就是魏延这个人在当时蜀汉方面是最牛的, 大概也就是在诸葛亮面前他可能收敛一点,在其他人 任何人面前都是趾高气扬,因为他本事大、功劳大, 把谁都不放在眼里。那么其他的人也因为这个原因对 魏延也是客客气气,让他三分,魏延要跋扈一下,人 家就让一让。只有一个人不肯让,就是杨仪。杨仪可 能是一个书生,他还是有点书生意气,我凭什么就给 你这个武夫让三分呢?偏不让。于是魏延就恨得不得 了,居然就你这小子不把我放在眼里。于是两个人势 同水火,水火不容,水火不容到了什么程度呢?两个 人不能坐在一起说话,坐在一起说话就要吵,每次随 便提到什么问题两个人就要争,争论到激烈的时候魏 延就把刀拔出来,然后就在杨仪的脸上比划;杨仪就 痛哭流涕,《三国志》的说法叫做“泣涕横集”,就是 眼泪鼻涕横着满脸都是,哭得五花六道,泪人似的 这个时候只有谁能够止住呢,费祎,费祎这个时候就 赶快坐到他们两个当中去,走开走开,不吵不吵……闹成这样。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4-03-28 23:03
                回复
                  那么魏延又为什么这么牛呢?因为他是刘备生前 非常器重和赏识的人。当年刘备征汉中,拿下汉中以 后在汉中称王,称完王以后刘备撤军回成都,要留一 个人守汉中。这个时候所有人都认为要留的是张飞, 刘关张刘关张嘛,关羽这个时候已经分兵守荆州了, 那么现在又得了一块地方要守,当然最可靠的是张飞 去守嘛。结果刘备破格提拔使用魏延,结果一军皆惊,所有人都吃惊了。刘备也知道大家是不回服魏延的,于是大会群臣,会上刘备就对魏延说了,寡人—— 这个时候刘备已经称王了嘛,寡人把重任交给了魏将 军,魏将军打算怎么做呀?魏延站起来说,如果他曹 操倾巢而出,魏延愿意为大王挡住他,拒之;如果曹 操派一个偏将军率十万人马来进攻汉中,魏延愿意为 大王吃了他,吞之。好大的气派,他当然牛嘛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4-03-28 23:03
                  回复
                    问题是杨仪,杨仪也不是窝囊废啊,杨仪也是很 能干的。诸葛亮北伐的时候进行规划,筹集军粮,进 行计算统计,安排部署,这样一些事务性的工作都是 杨仪在做。而且杨仪非常快,他就不假思索,斯须便 了,一会儿功夫他的工作就办完了。所以诸葛亮对于 魏延和杨仪这两个人都是很赏识的,他非常欣赏杨仪 的才干,也非常欣赏魏延的骁勇。偏偏魏延和杨仪他两个又是死对头,所以诸葛亮也头疼,叫做“常恨二人 之不平”,也没有办法,这两个人谁都不能废掉,只好 是尽量地让他们团结起来。但是他们不团结,最后闹到你死我活的这种地步。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4-03-28 23:04
                    回复
                      * 从前面的分析来看,魏延与杨仪的矛盾由来已 久,魏延狂妄,杨仪自负,两人是难容水火,以至于 发展到内讧,最后以魏延的彻底失败而告终。就这样,一代名将魏延身死族灭,不能不说这是一个悲剧 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魏延一案到底是谁的负责呢?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4-03-28 23:05
                      回复
                        历史学家的看法,多半倾向于是杨仪的责任,理 由有四点。第一点叫做杨仪“以私愤杀大将,罪浮于延”,就是杨仪出于个人的恩怨,杀了这样一员大将,他 的罪比魏延的罪还大。第二点,魏延功不可没,“夷其 三族,亦太甚矣”。就是魏延毕竟是一个对蜀汉政权立 下汗马功劳的这样一个大将,有大功,无大错,蒙大 冤,遭大诬,诸灭三族这个事情太过分了。魏延当然 有错误,你不服从命令抢先南下,你还把杨仪的后路 断掉了,这都是魏延的问题;但是量刑不当,处分重 了,处分这么重完全是杨仪的原因。第三点,杀人不 过头点地,你杨仪把魏延一家都杀了,你还用脚去踩 他的脑袋,这个事情太过分了。第四点他们认为,你 杨仪说魏延谋反,你自己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因为杨 仪撤回成都以后是非常得意的,他认为第一个他把丞 相留下来的军队安全地带回来了,他还把一个反贼给 杀了,那这应该怎么样一下吧!谁知道没有怎么样, 接替诸葛亮职务的是蒋琬。而蒋琬呢,他在官场的资 格他是比杨仪低的,杨仪原来的官是比蒋琬大的,蒋 琬提拔到他上面去了,而且能力、水平杨仪都觉得蒋 琬不如自己。那么蒋琬上去了,杨仪挂起来,弄了个 闲职,相当于调研员之类的,反正是给了他一个职务,但是没有任何权力,也没有军队的。所以杨仪牢骚 满腹,整天气哼哼的,见了所有人都是没有好脸色, 朝廷当中所有人也不敢跟杨仪说话。只有费祎跑去安 慰他,这个杨仪就大发牢骚,然后就把这个事情的前 前后后絮絮叨叨婆婆妈妈讲了一大堆,讲给费祎听, 最后他提出来说:早知道这样的话,我还不如跟着魏 延一块儿,造反算了。那么费祎就把这个话如实报告给朝廷,朝廷就把杨仪罢了官。那么杨仪还不安分, 他就在流放的地方他又继续发牢骚,诽谤朝廷。结果 朝廷下命令,把杨仪抓起来,杨仪自杀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4-03-28 23:06
                        回复
                          所以杨仪和魏延窝里斗的结果,是两败俱伤。所 以很多人倾向于认为,此案由杨仪负责。而且杨仪说 的那个话,也证明了魏延不想谋反。因为杨仪说早知 如此我还不如跟着魏延,他没说跟着魏延干什么,他 说我还不如跟着魏延;那如果魏延是谋反的话,杨仪 不是说我后悔不谋反吗,也不会这样说的,这证明魏延确实没有谋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4-03-28 23:06
                          回复
                            但是杨仪也有委屈啊,我得给杨仪说两句公道话。杨仪的委屈在哪呢?第一,杨仪和魏延之争是个人 恩怨,不是原则问题,不是路线问题。个人恩怨你就 不大好说谁是谁非,对吧。第二点,杨仪之所以得罪 魏延,无非是不肯让魏延,无非是保持自己一点独立 性,这又有什么错呢?难道非得所有人都去拍魏延的 马屁就对了,都让着魏延就对了?蜀汉就是有这个问 题,开始的时候大家都让着关羽,好嘛,荆州丢了嘛,你现在又要提倡让着魏延?不能这样。第三点呢, 实事求是,平心而论,杨仪和魏延闹矛盾,受欺负的 是杨仪。魏延动不动就把刀拔出来在人家脸上晃,杨 仪好歹也是个大男人,哭得五花六道像个泪人一样的,你说他心里什么滋味?他最后为什么要那样对待魏 延,积怨太深了。最重要的是第四点,杨仪是执行命令,是诸葛亮要他这么做的,是诸葛亮清清楚楚地交 待他:“魏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 发。”是诸葛亮交待清楚的,而且预料到魏延是不服从 命令的。那么杨仪有什么错呢?杨仪执行诸葛亮的命 令,魏延不执行,杨仪不该向朝廷汇报吗?魏延告他谋反,他不该告魏延谋反吗?魏延把他的后路都断掉 了,让他回不了家,他不该去追魏延吗?这你不能说杨仪不对啊。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4-03-28 23:09
                            回复
                              那照这么说,不是杨仪不对,那就是魏延不对喽,因为我们中国人喜欢反正一打起来总归有一方,这 方对了那方就是不对的,喜欢这种思维。我现在就是 在纠正这种思维方式,魏延也对。魏延怎么也对呢? 魏延说得很清楚,丞相虽然去世了,魏延还在啊,难 道魏延就不能带兵继续北伐吗?为什么要因为一个人 的死耽误天下人的事呢?这话说得对不对啊,不对吗?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4-03-28 23:1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