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slie精品吧 关注:227贴子:2,058
  • 8回复贴,共1

【转载】媒体一些纪念文章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给哥哥


IP属地:辽宁1楼2015-08-07 19:43回复
    【张国荣逝世十年 你的十年扰了浮生】
    2013年3月的一个傍晚,我步行到香港中环的文华东方酒店,抬头往上看,与周围耸立的摩天大楼相比,它看起来甚至显得有点矮。楼下是个巨大的广场,市民三三两两围坐在喷水池旁聊天,或是欢笑着合影留念。他们中很多人也许早已不记得,十年前的4月1日,也是这样的傍晚,张国荣就在他们的头顶,这样决绝地跳了下来。约定俗成般,人们总喜欢在周年的时候去怀念,一周年、五周年、十周年……仿佛这样的日子能给人勇气,有勇气去提起,有勇气去聚集,有勇气去哭泣,有勇气去大声喊出:“哥哥,我想你了!”
      十年,注定不同。说短也短,短到仿佛2003年的4月1日就在昨天,我还是报社的实习生,凤凰卫视滚动播报出“香港著名艺人张国荣跳楼身亡”,那种震惊后的发麻感受至今还残留在指尖;说长也长,长到陈淑芬和唐唐,这两个张国荣最亲的人,从相见时不敢相互提起这个名字,到今天能够写文字去回忆、整理他的衣服去展览。
      “人的烦恼就是记性太好,如果可以把所有事都忘掉,以后每一日都是个新开始,你说多好。”
      但,对于张国荣,我们怎能不想念。1998年8月,张国荣风一样地翩然出现在华西都市报的办公室,没有助理,没有墨镜,穿着紧身的短袖黑T恤,在有些简陋的房间里接听明星热线,全程毫无巨星架子,离开时还被粉丝的签名笔划伤了手臂。
      2013年3月,我们必须去纪念,不过,换一种方式,去到他的城市,走过他走过的路。留下过他印记的星光大道、杜莎夫人蜡像馆,他的旧居、他开唱的红馆、他最爱饮茶的半岛酒店,他的灵位、他最后选择离去的文华东方酒店……寻访他的旧友、他的后辈、他的歌迷。走过熟悉的每一条街,只是为了他的画面。
      今日春分。再提往事,因为你我仍有梦。


    IP属地:辽宁34楼2015-08-07 20:16
    回复
      【陈淑芬发声:给唐鹤德空间就是对张国荣尊重】
      北京时间4月3日消息,据香港媒体报道,张国荣逝世10周年,经理人陈淑芬为他完成一连两场《继续宠爱·十年·音乐会》之后,昨天(4月2日)还前往宝福山与日本“哥迷”一起拜祭哥哥,连日来强忍泪水的她,终于有感粉丝风雨不改也前往拜祭,忍不住落泪。陈淑芬还表示希望大家给予唐鹤德(唐唐)空间,这也是对哥哥的尊重。
        唐鹤德走出伤痛
        唐鹤德前晚(4月1日)踏上红馆舞台,与陈淑芬三次向观众鞠躬,虽然没发一言,但已表明心中谢意。陈淑芬说:“相隔这么多年,其实很难抽出这个伤痛,但他已迈出一大步,令我放松了,也是我最安慰的地方。”提及唐唐的房间被偷拍,陈淑芬坦言很少看杂志,但希望大家给予唐唐空间,这也是对哥哥的尊重。她说:“如果有需要,在出席正式活动时,唐唐会大方企定定给大家拍照,无须打扰他的私人生活,如果是尊重哥哥的,就给他好好生活吧!”
        陈淑芬揭开哥哥留给她的最后信息,却被内地网民指炒作,她表示:“‘我终于可以好好地睡一觉’只是引子,带出《给朋友》歌词内容才是最重要。由于我不懂表达,所以才拍成MV,哥哥是想大家如果明白他就会将哀伤征服,开心过每一天。”她呼吁大家在4月10日前把折好的纸鹤投到纪念展的收集箱,她说:“虽已创造吉尼斯纪录,但仍希望满足粉丝的‘1956912’行动,令整个活动更圆满。”提及哥哥的雕像被破坏,陈淑芬表示会修补,希望大家拍照之余也要爱惜。


      IP属地:辽宁35楼2015-08-07 20:20
      回复
        【《辞海》为张国荣建词条 首次收录当代明星】
        2009年7月,新版《辞海》将“张国荣”作为词条收录在第2393页。其中写道:张国荣(1956~2003),中国香港电影演员,原名发忠,广东人,生于香港。1976年参加丽的电视台歌唱比赛,开始从事歌唱表演。翌年起从事电影表演。曾任主演或重要角色的影片有《英雄本色》《胭脂扣》《倩女幽魂》《阿飞正传》《纵横四海》《霸王别姬》《东邪西毒》《金枝玉叶》《夜半歌声》《风月》《春光乍泄》《红色恋人》等近50部。这是《辞海》这部中国当代公认最权威的大型综合性辞典,首次收录当代明星。
          寥寥一百来字的背后,还有一些小插曲。据当时参与《辞海》编辑的上海辞书出版社总编辑潘涛介绍,《辞海》只收录已经过世的人物,每个备选的人物词条会分摊到每个学科去,每个学科把握的尺度也有差异。“以往收录的过世人物,最多收到40 后,50后都不多。”此外,“除非是世界级的,已有定论的重要人物,否则如果逝世才不久,一般也不收”。潘涛解释说,这是因为《辞海》要坚持权威的标准,逝世的人物“要经过一二十年时光的沉淀(才能定论)”。然而2009年,《辞海》收录“张国荣”时,距离他离世只有6年时间,这是一种很大的突破,更是几乎没有过的事情。
          据潘涛回忆,当时和张国荣同时提名备选的还有邓丽君和梅艳芳。“编辑部内部其实是有争论的,青年编辑的意见说,21世纪的《辞海》也要与时俱进,有些人物收录的标准过于古板、老套;另一派认为《辞海》不应该降低自己的标准,还是慎重一点好。”最后经研究,“张国荣”被收录《辞海》。


        IP属地:辽宁36楼2015-08-07 20:22
        回复
          张国荣十周年祭 怀念的演变
          在2013年,张国荣去世十周年的时候,抑郁症,已经是公认的造成张国荣意外离世的原因,但他并没在一开始就获得抑郁症的庇护。
            他去世之初,各种可怖的传言不断出现,黑帮阴谋、演艺圈纠葛、拍《异度空间》导致鬼上身,都被当做他死亡的推手,甚至有人通过各种报道的细节,尤其是他去世当天的行迹进行推理,认为他是被谋杀的。自杀得到承认,是许久之后的事,对自杀原因的推测,一度也是负面的,比如投资拍电影,资金却没到位,还有各种感情原因。直到雾霾散尽,人们开始定下心来怀念,抑郁症才慢慢浮出水面,并逐渐成为通认的原因。
            疾病的世界里,也有等级,可以根据能否被言说,分为两种,一种可以言说,一种必须被隐藏。在肺结核能够被治愈前,肺结核就是那种可以被言说的疾病,因为许多艺术家患上这种病,它一度被“与年轻、纯洁、热情、忧伤和才华联系起来”。而抑郁症,因其来历不明、病因神秘,没有肌体表现,不会红肿溃烂,最终当选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肺结核,可以被言说,被人和敏感有才华挂钩(请联想网友走饭去世后,人们对她微博文字的赞美),甚至成为凄美象征。苏珊·桑塔格说:“疾病被当作修辞手法或者隐喻加以使用”,说的就是这回事。
            所以,抑郁症尽管也是疾病,却近乎一种荣誉,即便当事人的确患有抑郁症,也未必能够轻易得到承认。一个公众人物,如果因为某种原因去世,人们总是倾向于先在别的领域寻找原因,这种寻找像一种测试,而且多半是向着阴暗面进行的测试。直到经过漫长的确认,确认当事人的声誉清白无暇后,人们才敢于承认,他或者她,是因为抑郁症而去世。
            于是,在患有抑郁症和被人们承认患有抑郁症之间,都出现了一道鸿沟,那些风评不好的明星,即便宣称自己患有抑郁症,也会被无情否决,并得到无情讥讽,他们会被偷拍到去看妇科、男科,抑郁症几乎成为一种需要争取才能得到的奖励。


          IP属地:辽宁51楼2015-08-31 12:11
          回复
            重逢“哥哥”唐唐无言  张国荣蜡像在香港首展
              东方网4月1日消息:张国荣过世一年后的今天,密友唐鹤德出席了张国荣蜡像揭幕仪式。在整个仪式上,唐唐始终默默无语,只在眼神里流露出牵挂的神情。
              今天13:00,当晨报记者赶到香港杜莎夫人蜡像馆的时候,看见一辆灰色的面包车从蜡像馆迎面开来。因为车窗玻璃全部摇下,可以清楚看见最后一排坐的是张国荣生前密友唐鹤德,他身穿黑色西装,面无表情地和车旁的荣迷挥手道别。记者从工作人员那里
            打听到,为了避免和大量荣迷正面遭遇,唐鹤德选择了“赶早”的策略,提前赶到蜡像馆,完成揭幕活动后迅速退场。
              据始终陪伴在唐唐边上的工作人员游小姐说,自从蜡像揭幕后,从头到尾唐唐都没有就工作人员关心的“蜡像是否传神”这一问题发表任何看法,只是默默看着蜡像。记者问她,唐唐看到蜡像的片刻是否情绪激动,一位工作人员说:“我看他似乎在努力控制情绪,只是在揭幕的一刻,身子不由自主地震动了一下……”而游小姐笑着补充说:“我当时很紧张,没有注意到,不过我看他一直看着蜡像,流露出想念的眼神。”她说,虽然没有亲口回答,但是唐鹤德临走的时候还是托人转告杜莎夫人蜡像馆方面一句简短的评价:“很好。”
              记者了解到,这次张国荣的蜡像制作从造型、衣服甚至年龄,几乎都是征求唐鹤德的意见,比如这次张国荣蜡像的实际年龄挑选的是35岁,而穿着的则是中式长袍(很像《霸王别姬》中程蝶衣的服装),不过唐唐并没有说明为什么这样挑选。据悉,唐唐为了这次张国荣的蜡像制作,特地将自己收藏的哥哥的几百张照片贡献出来,并和英国制作人员进行了详尽的交流,谈论有关哥哥平时的性格特征、神情。杜莎夫人蜡像馆负责人表示:人的五官中眼睛最为传神,眼神像不像最终决定了整个人像不像,而哥哥因为已经故去,所以只能根据照片和亲友的口述来尽量模仿,这个过程中唐唐提供了很好的帮助。
              昨天13:00到15:00,前来观看哥哥蜡像的荣迷越来越多,白色的玫瑰花和百合花的花圈很快就铺满了蜡像馆一边的墙角。记者粗略估计了一下,到15:00左右,前来看望“哥哥”的人起码超过了400人,其中还包括部分日本、韩国的荣迷,很多人都是组团前来,像其中一个上海团的人数就有27人。大约15:00的时候,蜡像馆所在的山顶也被越来越浓的大雾包围,长长的队伍在大雾中蜿蜒。
              在馆内,荣迷们在参观哥哥蜡像时表现不一,有的急切地跑到“哥哥”身旁摆姿势拍照留念,或者做出欢笑的神情,或者哭泣,而工作人员有时候不得不出面阻止他们太贴近哥哥。更多的人则像唐唐一样,远远地站在一角,一言不发,任凭眼泪默默流淌。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57楼2016-01-21 04:34
            回复
              张国荣十年祭:若怀念 纯粹些
              找他的报道、传记时,却发现异常的少,根本找不到真正的信息,“香港传媒愚蠢、肤浅……只能看到讨论他的性向身份、服装、鞋子”。很多荣迷也有类似的感觉,当他们喜欢上张国荣时,他已经离世了,为了找到更多的资料,他们紧密联系,并形成了“荣迷”和“后荣迷”。
              2013年3月31日晚的红磡纪念演唱会,对于许多老荣迷来说,是他们与哥哥的约定,对于许多新荣迷而言,则是他们首次与哥哥的面对面。演出以“继续宠爱”为名,有着说不出的好:无比怀念,让怀念化作宠爱,超越生死地继续下去。荣迷们的心声,也无外乎此地简单,希望能记住荣少久一点,记住荣少多一点。
              这些年来,陈淑芬做过不少纪念哥哥的活动,但都没有这次来得大,来得精心。
              不管是3月30日用歌迷折叠的1900119只纸鹤,成为列入吉尼斯记录的全球最大纸鹤展览,还是星光璀璨的红磡演唱会,无不看出她的煞费苦心。在这场音乐会中,我们不仅听到了众多哥哥的经典歌曲,看到了各种经过剪辑的视频和图片,还因为现场的隔空对话和对唱,再度感受到了他的存在。而通过那些曾与哥哥有过深切合作的导演和明星的叙述,荣迷们也意绘出了更立体和丰满的他,其中有林夕形容的“不在乎对手的身份高低”,有徐克说的“贪靓爱干净”,有关锦鹏调侃的“自恋”,还有周慧敏、钟楚红、舒淇这一票美女心中的“贴心”和“热心”。这个活灵活现、独立自强、昂扬向上的形象,与他的座右铭“饱知人饥,温知人寒”一样,都是香港精神的写照,也是他的为人处事之道。这让他得以感悟生活,从细小之处见真谛,较一般人更敏感,而具有一种常人无法抵御的魅力。
              但是,这个晚上在感动过、落泪过、宠爱过后,也有让人心理滋生出莫名的难受——陈淑芬之前高调宣布的关于哥哥的“神秘讯息”,在演唱会一开始终于公布了,但听起来更像是她的自白或者是臆想:“2003年4月1日晚上六点四十三分,平地一声打碎了好多人的心,当时在现场的我还不知道发生什么事。感觉我整个人轻了,灵魂一直向上飘,同时听到一个声音跟我说:‘我终于可以好好地、舒服地睡一觉’。这件事我一直没和其他人说过,直到有一天我听到一首歌,歌词完全反应出当时发生在我身上的感觉。所以我想跟大家说一下这感觉。”原来,“我终于可以好好地、舒服地睡一觉”就是陈太之前多次在媒体上宣称要公开的神秘讯息。
              真正的荣迷自然觉得别扭——我们并非为听秘密而来,却被硬当作吸食秘密的蝗虫一般,听到了这么一个完全不是秘密的秘密;想追根究底吧,有一丝窃取哥哥私隐的感觉,不管吧,又有些不甘心。相比较起来,论坛上网友的发言则更加肆无忌惮,他们炮轰陈淑芬“消费”张国荣谋取私利,认为所谓的“神秘讯息”只是她炒作的噱头。更有香港媒体直接向搜狐娱乐表示,“这整个就是一个策划,哥哥都跳下去了,她还能听到他说话?”他还举出了例子,“她在时代广场的纪念展览上说,自己在中环看见一只蝴蝶,一口咬定是哥哥的化身,整个就是圈套。目的就是吸引更多人注意,争取更多商业利益。”
              令人难过的事实确实是,这场演唱会在操作上,与一般的商业演出非常相似。若以常理而言,在宣传策略上,除了阵容、舞美等常规宣传,把“神秘讯息”称作“噱头”也无可厚非,只是,这个噱头显得太真实了一些,“爆炸”范围太广了一些。在收入方面,该演出应该也非常乐观。据了解,这场演出的票价与香港的常规演唱会一样,都是280、380、以及680港币,因为座位有限,黄牛票最高都超过了万元,最低也上千。另外,主办方把视频转播权分别卖给了香港的TVB和内地的江苏卫视,图像拍摄权也独家卖给了某图片网站。甚至有香港媒体称,此次活动主办方之所以不让他们进场报道,就是为了“几百万的版权费”。
              当然,不能因为有商业的元素,就抹杀掉其诚挚的用心,和所承载的真挚情谊。所以,演出的人怀着情感,看的人含着眼泪。我们不想激进、偏颇地说,这就是一场消费张国荣,消费荣迷的演出,但可能挚爱着哥哥的人们,希望这份爱能纯粹些、再纯粹些。
              走到第十年,纪念张国荣似乎已经成为了一个商业品牌或者独立厂牌。每到临近这个日子,媒体会去不断地追逐唐先生,追逐陈凯歌,追逐梁朝伟,如果梅艳芳还在的话,大概也逃脱不了每到此时便要被迫说点什么的命运。哥哥在世的时候,最爱与唐先生以行动澄清一切,现在,唐先生没有机会了,加在他身上的传闻,并未比十年前少多少;加重哥哥病情的外界的窥私欲,依旧如十年前一般甚嚣尘上——我们的时代,没有变得更好些。
              对于很多荣迷来说,心中真正的爱也许更适合安静地传递。所以,他们在4月1日会去文华酒店默默哀思,去附近的广场参加烛光追忆,去一遍遍看他的电影,听他的歌,仿佛他从未远离。或许真的不需要太多太重的、具备仪式感的纪念,这样不仅是让哥哥得到安宁,也可以让唐唐这样每年都要被骚扰一遍的人,得到彻底安静。
              也许,不以哥哥的名义招摇,才是对他最基本的宠爱吧。若要怀念,请纯粹些。


              IP属地:辽宁来自iPhone客户端59楼2017-07-13 19:33
              回复
                独家:汪涵曝少时追星趣事 叹张国荣影响几代人
                主持人汪涵做客凤凰网《非常道》。作为张国荣铁杆粉丝,汪涵自曝少时曾借担任班长“职务便利”,比照张国荣演出服为全班同学定做班服,甚至引发不知其的谭咏麟歌迷效仿,因而“内心得到巨大满足”。十年来,关于张国荣的纪念始终没有减少,汪涵感慨其影响几代人,并成为时代回忆的符号之一。
                汪涵经常在节目中秀粤语,他直言学习粤语始于港台歌曲。作为荣迷,他也会听谭咏麟:“那时候班上分为两派,女同学大量是梅艳芳(的歌迷),那个时候老的‘四大天王’,张国荣、谭咏麟、陈百强、许冠杰,但是以他们(张国荣、谭咏麟)两个为主,我肯定是旗帜鲜明,张派。当然,你必须得知道对方唱了一些什么歌,你才能够恶毒地攻击。”两派粉丝相抗衡堪称激烈程度:“最狠就是不相往来,不答理他,按照现在的话说,看谁都是‘你怎么那么没品位啊?’就属于这种(笑),‘你看人家的演唱会,擦个汗都那么帅,你看谭咏麟的演唱会跑来跑去,大汗淋漓的,你看张国荣多帅!’”
                汪涵表示,如果进卡拉OK,只会唱张国荣的歌:“到目前为止,如果去卡拉OK的话,当然,我已经很多年没去了,我也只会唱他的歌,偶尔会有一两首其他的歌,比如说像黄凯芹的《晚秋》,因为那时候进排行榜时间实在太长了!连续五周、七周、十周排行第一都是他的歌,甭管哪儿,一开电台就是他的歌。后来还有一些刘德华的歌,那也是因为排行榜时间,但是我基本上不会唱,如果我进卡拉OK的话,只会唱张国荣的歌。”
                即便是少时追星,汪涵也表现出技高一筹的智慧:“我当时读高中的时候还没有像现在的孩子有校服,我们那个时候流行弄班服,每个班要不一样。我是领导,我说张国荣有一张照片,大的张贴画,我说那个衣服好看,一半是红的,一半是白色,还有袖子这一节是灰的,我说那个好看。把图纸弄过来了,拿到一张服装加工厂,自己跑到株洲去买布料,跟全班同学男男女女收钱,一人做一件那样的衣服。然后,全般同学做操的时候,在大操场,全校同学就我们班衣服跟别人不一样,别人都是有杠儿的,我们的拉链都是斜拉的,别的同学说,‘哎呦,你们班的班服牛啊!’‘班长弄的!’后来他们看到图片,全是张国荣的衣服,谭派的那时候不知道,也被蒙在鼓里,也穿了,内心得到巨大的满足。”
                十年来,对张国荣的报道、怀念一点都没有减少,汪涵认为,张国荣不仅具备完美的舞台形象,同时极具传奇色彩:“他在那个年代的的确确影响了太多太多的人,影响的那一批人随着年龄的增加,他们在各个岗位上有更多的机会,像我人到中年,四十岁,也慢慢地开始有点回忆,喜欢回忆过去了。所以,在这一批人回忆过去的过程当中,一定是少不了这样的环节的,一定是少不了他的。再加上,我个人认为他又的的确确是很完美,在舞台上显得那么的完美。然后,他又是这么大的名气,又用这样一种方式选择离开我们,而且又是在那样的一天。所以,他有很多让人猜测的(地方),再加上他的身世、他个人的经历,无论是为了编排更多的故事,还是勾连起很多人的回忆也好,所以他会一直有描述,有意向,有很多东西在他身上产生。”


                IP属地:辽宁来自iPhone客户端60楼2017-07-18 17:36
                回复
                  凤凰娱乐结语:
                  对一个追求完美、足够优秀、心地善良、敏感丰富的人,只是投以惋惜的哀怜难免太过轻浮。偶像的作品定格在十年前令人心疼的纵身一跃,偶像的传奇延续至今,而且注定会被继续充盈,终究会浩瀚到我们足够了解他的细节,又愈发懂不懂真正的他;而偶像的身后事不该成为盲点,否则才是对他最大的不尊重。与日期无关,甚至与偶像无关,关于爱与关怀的讨论如果能成常态,那何惧下一个十年,百年?


                  IP属地:辽宁来自iPhone客户端62楼2017-07-18 18:2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