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票房吧 关注:4,486,873贴子:111,306,965

深谈捉妖记“历史性夺冠”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前言:期盼了21年,却等来一个“吃药的冠军”:这对于所有希冀中国市场本身变得更好的人来说,都不啻于一记沉重的打击。
截止9月11日,在经过整整58天的放映后,《捉妖记》的累计票房超越《速度与激情7》的24.2655亿人民币,加冕中国历史票房冠军。当然具体的统计数字,还得等待广电总局发布公告以示社会。
为何说是“历史性”呢?因为这是自1994年底“十部进口大片新政”施行(同时也是最早单片票房可查询的年份)以来,21年来国产影片首度拿到这个“至高荣誉”,让我们来做一个简单回顾。
自《亡命天涯》始,共有8部进口影片斩获进口冠军的头衔;与此同时,从《阳光灿烂的日子》起,已有10部国产冠军影片诞生。但不论是《英雄》、《建国大业》抑或《人再囧途之泰囧》,都无法从《泰坦尼克号》、《变形金刚2》和《阿凡达》手中夺取历史总冠军的荣耀;在《速度与激情7》创下超24亿人民币的新高峰后,这一目标似乎更加遥远。但“惊喜”总是来得让人猝不及防。
看起来,这应该是一件“普天同庆”的大喜事。不过且慢,让我们先回到8月28日,看看过去的两个星期发生的种种“神迹”,如何引领我们来到这“历史性”的一步。
首先是当天中午12点,《捉妖记》和安乐影业官微相继贴出了如下的海报。
注意截止到8月27日为止,上映满43天的《捉妖记》的累计票房已达23.54亿,已经高于前任国产影片冠军《人再囧途之泰囧》逾10亿人民币;而距离历史冠军《速度与激情7》还差7276.98万,考虑到当时《捉妖记》的单日票房已不足350万,且8月底到9月初强敌环伺,包括笔者在内的大多数人都认为《捉妖记》最乐观的估计是接近24亿,以当之无愧的华语冠军身份荣耀下线。
但是,我们都错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5-09-12 11:46回复
    以下为安乐影业经理张晗接受采访的截屏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5-09-12 11:52
    收起回复
      但这份声明招来了更激烈的质疑。随后微博网友影坛看客对此进行了逐条反驳,诸位自行判断。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5-09-12 11:54
      收起回复
        在此之后,《捉妖记》官微连续8天发布“公益场”图片,基本定式是大红横幅+观众摆拍,在此不再贴出。而“信息不畅”造成的“15分钟场”也未再出现。
        不过,随后《中国电影报道》的追访显示,“幽灵场”的现象依旧存在,感兴趣的可以搜索微博。
        同时在该期节目中,两位业内前辈高军和周星都对这种行为做了略显克制的批评,其中高军对于真正公益场的操作方法予以了解答。以下截屏来自知乎网友。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5-09-12 11:57
        回复
          截至9月11日,“公益放映”依旧在继续进行中,并将持续到影片下画。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5-09-12 11:57
          回复
            二.数据深挖
            有人会问,通过“公益幽灵场”的手法,《捉妖记》究竟注水了多少票房?让我们从院线、影院、单片等维度来作一番测算。
            首先对红鲤鱼院线和安乐旗下百老汇/百丽宫影院的关系做下说明。2013年底,原本分散于全国各条院线,由安乐直接投资建设的百老汇/百丽宫影院,其中的2/3整体加盟了原本专注于县级市场开拓的红鲤鱼院线。因此,为了从总体上看到《捉妖记》在“公益放映”后的变化情况,不妨先从红鲤鱼入手。
            从上图可以看出,红鲤鱼院线的整体票房产出与7月中旬上映的《捉妖记》相合拍,而到“公益放映”开始后便急剧拉升,8月28日和8月29日的院线单日环比涨幅分别为114%和157%,而同时《捉妖记》单日全国票房的环比涨幅则为47%和190%,实现完美同步。
            截至9月初,红鲤鱼共运营了311家影院,其中包括10家百老汇影城和10家百丽宫影城,安乐旗下其余11家则分属其他院线。从票房贡献来看,位于北京、深圳、杭州、沈阳等一线和新一线城市的百老汇/百丽宫影院,远远大于红鲤鱼院线内的其他县级影院的加总。
            我们可以从以下百强影院排行榜得到佐证,该榜单来自微信公众号电影市场简报。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5-09-12 12:01
            收起回复
              可以看到,在2015年第35周(8月24日至8月30日)内,全国票房过百万影城68家,前百强的票房门槛则达到89.5万。百强影院城市分布前3是:北京17家、上海和广州各10家,前5位城市共占据52家。院线分布前3是:万达23家,红鲤鱼14家,安乐旗下影院共21家,星美和新干线各10家,前5位院线共占据64家。这对于常年由万达、大地、金逸把持的院线市场来说,无疑是“巨大的颠覆”。实际上,在“公益放映”后的两周内,安乐旗下的影院均大踏步迈入全国Top100之列,令人叹为观止。
              最后,让我们再来关注一家影院——杭州百老汇影城。这家开业于2010年7月1日的“老牌”影院,在8月28日首次登上了全国影院单日票房榜的第一名,并且在8月29日,8月30日,9月5日,9月6日,9月7日五度登顶,另外还有5天位居全国前15名,成为整个红鲤鱼院线“最耀眼的明珠”。而这一切都发生在安乐开始“公益放映”之后,让我们通过数据来一探究竟。
              从上图可以看到,在《捉妖记》开始上映的7月中旬,杭州百老汇影城的成绩并不突出,最高的7月18日也只有37.2万,而《捉妖记》当天的全国票房高达18512.98万,占比仅为0.2%;随后该影院的单日轨迹也与影片一样缓慢下滑,直到“公益放映”开始的8月28日:杭州百老汇的单日票房由前一天的11.44万飙升至79.05万,占《捉妖记》当天488.37万票房的16%——也就是说,杭州百老汇影城一家贡献了该片全国1/6的份额!虽然随后两天在安乐旗下影院“全线发力”后,这一比例降至6%左右,但毫无疑问这依旧是让人无法逼视的“光芒”。
              而这个成绩的取得自然要归功于《捉妖记》的“卓越贡献”:在8月28日到30日的这三天中,《捉妖记》每天的票房贡献度都在85%以上,票房/排片比都在2以上,平均票价都在100元以上,场均人次都在172人以上,甚至上座率都没有低于108%,也就是说有“观众”是站着或者蹲着看完影片的!
              最重要的是,《捉妖记》是当时唯一一部上映超过1周的“老片”,而事实上,8月28日是《捉妖记》放映的第44天了。
              这就是“公益放映”的威力。





              来自Android客户端23楼2015-09-12 12:07
              收起回复
                当然,在8月28日后,除了六度“夺魁”的杭州百老汇之外,安乐旗下的其他影院也是不遑多让:9月9日和10日的影院冠军都是武汉百老汇影城人信汇店,成绩分别是30.63万和29.71万;这家在去年4月30日刚刚开业的新店,也借着“公益放映”的东风,站上了全国之巅。其他诸如重庆百丽宫天地店自8月28日起连续3天显示“上座率为0”,部分影院在8月底的票房产出中《捉妖记》占比超过96%等“异象”,不一而足。
                上述情况全部发生在8月28日“公益放映”开始之后,所以其中究竟有多少水分,大家应该心中有数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24楼2015-09-12 12:07
                收起回复
                  另外,对于市场上出现过的其他“包场”,在此也做一番总结,以免混淆视听。
                  Ⅰ赞助版,代表影片《天机·富春山居图》
                  这种类型的包场为赞助商出资进行,目的是向其目标用户进行品牌宣贯,实现广告植入价值的最大化。在这个例子中,品牌方的代表即为奥迪,支付的是真金白银;而通过长达8周的包场放映,影片的累计票房也超过了3亿人民币,可谓双赢。
                  下文将会在北美部分再次提及这一模式,因为这在成熟市场同样通行。
                  Ⅱ自买版,代表影片《太平轮(上)》,《露水红颜》
                  这种情况多发生在票房成绩不理想的影片身上。为了能够达到某个“及格线”,制片方(在这两个案例中同时也是主发行方)自己与院线和影院协调,出资购买场次票房,从而推高影片的成绩。但这种包场的成本巨大:每购买1块钱的票房,都需要把至少一半交给影院,因此这种模式无法大规模实施。不过这种方式已经有“作弊”的嫌疑,即便影响范围不大,仍不可取。
                  Ⅲ传销版,陆毅/何润东主演的拳击题材影片(抱歉我怕提到片名会吐)




                  来自Android客户端26楼2015-09-12 12:13
                  回复
                    这是在《捉妖记》之前最令人恶心的包场案例了:不仅在片中该传销公司人员大量出场,更通过上映前的黄牛式屯票和“洗脑式”宣传,意欲打造成该公司的“传销广告片”。虽然最后“票房过亿”的口号无悬念破产,但依旧让人心有余悸。
                    可见,《捉妖记》开创了包场的全新境界,的确值得“永载史册”。


                    来自Android客户端28楼2015-09-12 12:14
                    收起回复
                      2.进口影片在国内难道没有做过包场,为何只谴责国产影片?
                      这是一个好问题。
                      首先从可行性上讲,进口影片当然可以做包场。考虑到现在越来越多国内品牌出现在进口片中,品牌方实际上有足够动力去赞助包场:毕竟与植入广告一次性的费用相比,再掏一笔钱去邀请品牌目标受众进场观影,并不会增加太多成本。虽然我现在没有现成案例,但若有知晓这方面情况的人可以告知在下。不过正如我在第一个问题里总结的,赞助商掏钱包场属于正常商业行为,并未逾矩。
                      那么,进口影片是否有过片方“自买”包场?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了解进口片的发行机制。
                      进口影片包括分帐片和批片,前者目前每年定额34部,后者数量不定。而两者的发行权,目前都掌握在中影和华夏两家国企手中。也就是说,大到发行规模的确定,拷贝和秘钥的事项,小到和影院经理的协调,阵地广告的摆放位置,均是由中方公司操盘。这无疑最大化限制了外国片商插手发行事务的能力,遑论大规模的包场了。虽然现在合拍项目数量在上升,但只要发行权依旧依旧掌握在中影华夏手中,进口片的包场的难度就不会降低。
                      另外,进口片包场的动机也很难成立:自从《泰坦尼克号3D》后,除了少量动画片,基本所有进口片都被限定放映一个月,因此在这有限的时间里,观影需求的释放往往是不充分的。在这种情况下,包场根本没有必要;而即便是成绩不佳的进口片,为了达到某个既定目标而去进行成本高昂的包场,也注定是一门赔本的生意。


                      来自Android客户端29楼2015-09-12 12:16
                      收起回复
                        3..在像北美这样的成熟市场,包场行为是否存在,一般是如何操作的?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特意咨询了目前身在纽约的Robert Marich先生,他是营销专著Marketing to Moviegoers的作者。以下是我和他邮件交流的截图和翻译。
                        问题1:在过去的两个周末,有部分已经放映数周的影片出现了影院数的回升。这是片商和院线延长了放映合约吗?一般是如何运作的?(附图为Box Office Mojo的上周末票房统计,红框即放映影院数增加)
                        回答1:我的回答可能不完全按照问题的顺序。我猜测一些户外的“汽车影院”需要去预定较旧的影片,因为在8月底到9月初这段时间,上映的新片很少。(参见“回答2”)。
                        我认为票房上的“非市场行为”(在北美)基本不存在。一个原因是好莱坞明星需要用这些统计数字来计算他/她们的财务回报,所以片商不会让其“虚高”。如果一部影片收入巨大,那么其主创人员也会要求高报酬。但是,“开画”周末票房(即影片上映首个周五到周日的票房加总—笔者注)依旧需要冲高,因为片商希望记者能将该片视为成功之作(进而影响普通影迷)。
                        在北美我们有“户外”的汽车影院,人们会开着自己的车(载着全家人)去观影。这种类型的影院只放映主流大片厂的电影,而也许是因为现在没有新的主流大片上映(在8月和9月初大片很少,票房也不高),这些户外的“汽车影院”便需要去预定较旧的影片(如《头脑特工队》和《侏罗纪世界》),以便让自家的银幕有片可放。在美国和加拿大,户外汽车影院有375家,600块银幕(许多会在冬天闭馆)。
                        在邮件中可以看到《头脑特工队》和《侏罗纪世界》在放映的后期增加了影院数量。这也可能有季节性/日程上的原因。学校即将复课,这是影院吸引仍在放暑假的学生观影的最后机会,所以许多主流影院重新上映这些影片。如我所言,在8月和9月初很少有大片上映,因此影院(包括普通影院和汽车影院)没有足够的新片,于是不得不再次预定《头脑特工队》和《侏罗纪世界》。这是我的猜测。你说得对,主流大片在放映后期再次扩大银幕数并不常见,但有时候会有这种情况。




                        来自Android客户端39楼2015-09-12 12:23
                        收起回复
                          问题2:你可能知道在中国存在一些“非市场行为”,附链为Box Office报道的一些近期的案例(见上图)。在美国是否存在“组织集体观影”,亦即部分放映场次甚至整个影院都被包下,以便留作特定群体或社区观影之用?例如教堂预定基督教主题的电影。
                          回答2:在发行上有这样一个策略,即为“高潜质”影片预定一部分影院/院线,从而获取专业的影评,并在大城市的资深影迷中赢得初步的好评;随后便借着良好的口碑将放映范围扩大(到更多影院)。这被称为“平台式”放映——平台指的是早期的小范围上映。《战争房间》就是这样一部影片,需要借助口碑来增加银幕。这部影片的目标受众并非重度影迷,所以《战争房间》需要先建立起好口碑
                          ,然后扩大放映规模。(大片厂的大制作,诸如《头脑特工队》和《侏罗纪世界》,则无需经过平台期,在首周便直接大规模上映)。
                          当然“特殊”影片会有包场,也即第二个问题问到的。像基督教题材的影片(例如《战争房间》)便会做大的场次预定,但每一张票都是实际用钱购买的。另外舞蹈学校预定舞蹈题材的电影,或者汽车俱乐部预定赛车电影。这些组织被称为“亲和群体”。他/她们的场次预定在总票房中占比很小,但对于一些类型的“特殊”影片而言,由于原本盘子就小,所以预定场次的票房占大头——当然这些也是用真金实银买的。同时,如果你有一个大公司作为赞助商(例如可口可乐、宝马、苹果之类),也会有包场的情况。不过还是一样,所有这些预定的票房在整个大盘中都占少数。
                          当影片得奖后,影院数也会上升——奥斯卡,金球奖,等等。不过这不是我们今天讨论的话题。
                          记住BoxOfficeMojo.com的统计包含美国和加拿大两个国家,因为从发行的角度来说,这是一个市场。加拿大大概有60%的人口住在边界沿线,同时也看美国电视和报纸。所以影片都是同时在两个国家上映。美国有大约6000家影院,38000块银幕。加拿大相当于美国的十分之一,有600家影院和2900块银幕。我提这个是因为加拿大经常被忽略。
                          虽然Robert老爷子有点啰嗦,但问题还是回答得非常详细,感谢!


                          来自Android客户端41楼2015-09-12 12:25
                          回复
                            4..有人喷《捉妖记》是用延期策略才取得的冠军,但不只它一部延期啊!
                            的确如此,所以截至到这里我都没有提过延档。但是如果你还记得,暑期档的国产“吉祥三宝”都延期了一个月,但却没有人喷《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或《煎饼侠》。因为在一波波的新片浪潮中,这两部影片都遵循市场规律,被淘汰到市场的边缘了。而唯独《捉妖记》依然在放映近60天后“稳居”市场前三,而且如前所述,这个位置是用了多少令人不齿的手段才得到的。这就好像一个考生在众目睽睽下作弊拿到第一,然后又被校长树立为“学习榜样”,让人简直想自戳双目!那些原本不算瑕疵的小问题也被人抓住不放,不过是这种激愤情绪的反应。
                            《捉妖记》错不在延期,而在无耻。


                            来自Android客户端44楼2015-09-12 12:27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