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德里安吧 关注:106,169贴子:3,366,588

<转> 为什么朝鲜战争美国人没能打赢?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本人是今年从陆军野战部队复员的军官。朝鲜战争是我刚入伍时了解军事的起点,当时曾针对性地做了一系列的主题阅读,下面就以我接触过的公开史料对抗美援朝战争的纯军事部分进行归纳,谬误之处敬请指正:
一、常见误区:战争=掰手腕?
  就连两个人打架,都不是谁力气大谁就一定能赢,更不用说受地形、天候、士气、后勤等诸多因素严重制约的陆地战争了。所以即使是装备低劣、缺吃少穿的志愿军,在拥有充分的决心和信心的前提下,依然可以利用敌人的轻敌和破绽,采用合理的战术击败火力猛烈、装备精良的美军,将美军赶过三八线。
  但是,吃了大亏的美军,“不会像蒋介石那样愚蠢“(斯大林语),理所当然地采取了一系列战术来克制志愿军(你出了剪刀我怎么能再出布呢,赶紧换成石头),如“直线战术”、“磁性战术”等,所以第三次战役之后,志愿军也很难再从美军这里讨到便宜;同时,由于冷战大格局和国内民主小格局的限制(其他知友讲得很好,我就不废话了),加上志愿军的死磕,美军也没法从志愿军这里讨到便宜,所以战争从志愿军带有奇袭特点的运动战,变成了三八线附近的拉锯战,而后变成了阵地战,最后停战。
  总体情况大概就是这样,下面从战场环境、双方军队特点对比、五次战役的大体进程进行具体分析。


IP属地:河南1楼2016-03-23 12:30回复
    2、气候[2]
      属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受大陆吹来的北风或西北风的影响,寒冷干燥,降雪和积雪较少;夏季受海洋上吹来的东南风的影响,高温多雨,全年降水量的2/3集中于夏季(6-9月份),且多暴雨;春秋两季降水少而多雾。最冷月(l月)平均气温摄氏-6度至-20度。
    南北温差较大,南方气候较热,水量充足,耕地面积占全朝鲜的60%以上,而可灌溉稻田面积则是北方的三倍,是朝鲜的主要农业区;北方冬季寒冷,是朝鲜的主要工矿区,但粮食无法自给,历史上一直依赖南方供应,其东北部最低气温可达零下40多摄氏度。
      四季昼夜时差变化明显,冬季最长夜间时间达13个小时,夏季最短夜间时间只有7个小时。
      而在二次战役东线战场,战场温度主要在摄氏-10度至-30度之间变动。特别是九兵团发动攻势的11月27日那天,接连下了30多个小时的暴风雪,整个战役期间,气温平均在零下摄氏27度左右,最低达零下30多度,雪积数尺,江河道路冰冻,到12月8日夜,气温更是骤降至零下40多度。[3]


    IP属地:河南3楼2016-03-23 12:33
    回复
      (二)对作战带来的影响
      1、对战役行动的影响
      (1)中朝军的运动战和游击战特长无法发挥:
        因为地幅狭小,志愿军难以实行“大踏步前进,大踏步后退”的运动战;因为半岛三面临海,难以像越南战争中的北越一样,通过“胡志明小道”,对敌后的游击队进行补充和支援,加上朝鲜物产贫瘠,导致游击队因粮食问题与群众矛盾不断激化,最后被韩军与群众配合剿灭[4]。
      (2)美军的机械化作战特长难以发挥:
        因为半岛地形复杂,道路稀少,美军的机械化兵器难以展开,机械化的优势难以施展,而在中朝军已有防备的情况下,实施登陆作战难度也很大。
        (3)利守不利攻:
        因为半岛地形狭窄,少量兵力即可形成严密而大纵深的防线,攻击一方在突破一条防线之后,马上面临着下一条防线,总体利于防守而不利于进攻。


      IP属地:河南5楼2016-03-23 12:35
      收起回复
        (c)敌军破坏
        空中封锁
          “由于美军航空兵的严密封锁,“铁路、公路运输车辆只能在夜间闭灯行驶,并且道路和车辆遭美国空军严重破坏。运动战阶段志愿军汽车损失率,初期几乎达到50%,到1951年第二季度为22%。作战物资在向前线运输过程中,约有30%~40%因美空军轰炸而损失。这就造成了志愿军运输效率低下,国内物资堆积如山,而前运量则远远达不到作战需要,粮食供应在前三次战役只能保证25%,第四和第五次战役只能保证50%,弹药只能做到重点补给,而作战中跟进保障更加困难。” [39]
        坚壁清野
          由于朝鲜北部本来就贫瘠,加上美军针对性地进行坚壁清野,把所有存粮统统转移或烧毁;炸毁见到的所有房屋和矿洞,对一间破草屋都要专门派飞机炸毁;联合国军溃退时带不走的武器装备和补给物品,都迅速派飞机炸毁。


        IP属地:河南18楼2016-03-23 12:46
        回复
          (d)对作战行动的直接影响
            因后勤保障无力,除了导致志愿军的“礼拜攻势”外,还使志愿军的很多作战方案无法实施:
          进攻:第二次战役原拟以2个军另2个师担任西线战役迂回,因粮弹供应困难只好减掉2个师。[41]结果担负外层迂回任务的42军,因战斗经验不足,未能完成穿插至肃川,切断美第8集团军后路的任务。[53]
          防御:第四次战役时,因为补给困难,只能放弃易于防御但难于就地取粮的洪川、春川山区。[42]
          (e)九兵团的遭遇
            因后勤保障不力,受害最大的是第二次战役东线的九兵团:
          难以御寒:缺少棉衣,缺少防寒设施(美空军疯狂破坏村庄、矿洞),无法生火取暖或做饭(为了防止被侦察机发现),只能强行食用冷食。
          缺少食物:
            “有些投降的士兵四肢都冻坏了,有些告诉审讯人员他们有大半星期没有食物可以果腹,他们为了求生,挖了仅能一人容身的坑洞,整个人挤到洞里,就像冬天的动物一样,尽量不动以保持身体的体温。” [8]
          弹药极度短缺:
          “主要的差别(与西线十三兵团)在于跟陆战第一师交战的TG诸师团似乎在粮食和弹药补给上极度短缺。在TG部队与第二步兵师的战斗行动中(西线),当TG自固定位置开火时,机枪手和手榴弹兵似乎从来就没有缺过弹药,而且可以看到在火线上的部队后面有长串的士兵搬运弹药。在长津湖区作战的TG部队则正好相反,参与战斗的TG师团似乎很快就耗尽所携带的弹药,由于没有再补给,他们的作战效率就此消失。当他们耗尽弹药撤退时,其他新的师团会移上前来递补阵线,而这些补给耗尽的师团则从前线消失。” [8]
          超过了人体的生理极限:
          “美军fulu的TG兵,有的像在堑壕里冻住了似的不能动弹,有的呆呆地站在道路口上,还有的虽然投降了,而手指还冻在枪上拿不下来。”[43]


          IP属地:河南19楼2016-03-23 12:47
          回复
            (2)火力上的悬殊对比
            a.步兵武器上的差距
              单单只看步兵营以下编配的武器数量的话,志愿军与美军差距并不大[59] (美军数据来自第二次战役东线的陆战一师,志愿军数据来自入朝前的13兵团,并不能说明全部):
              步兵班:志愿军每班编配轻机枪1挺,步枪、冲锋枪至少8支;美军每班编配勃朗宁自动步枪至少1支(作轻机枪使用),其余人员为M-1步枪。
              排:美军额外编制1个机枪班,排部另外配备火箭筒。而志愿军的火箭筒在营一级才有装备,且数量严重不足。
              连:都编制有1个迫击炮排,配备3门60迫击炮。
              营:志愿军编制的机炮连下辖2个重机枪排,共配备重机枪6挺;1个迫击炮排,配备81mm或82mm迫击炮3门。美军编制的火器连下辖1个迫击炮排、1个机枪排、1个75mm无后坐力炮排,其中迫击炮排配备4门81mm迫击炮。
              但考虑到志愿军武器性能差(只有1/2左右是自动枪支)、型号杂乱、武器损毁后难于补充、随身携带的弹药有限等实际问题,战场上志愿军的步兵火力依然远逊于美军。


            IP属地:河南24楼2016-03-23 12:52
            回复
              a.夜间隐蔽近敌
              对缺乏警惕之敌:在美军报告中记载了美军一个防御阵地上遭突袭的事例,负责防御的士兵在志愿军进至其阵地25至30码距离时发觉,但立刻被志愿军的火力所压制,无法还击,阵地陷落。
              对警惕性不强之敌:如第二次战役中的美第2师,夜间在15至50码距离内才能认出阵地前的志愿军,而在白天这个距离则是50至200码。同时由于美2师不注意阵地间的联系,“当无线电收讯不佳时,各连并没有使用传令兵互相通报状况。结果就是,即使隔壁连已经全面交战1至3个小时之久,许多连仍然在毫无戒备下被TG军逐一突袭。这种状况也发生在许多排级单位上。”
              对警惕性强之敌:如第二次战役东线战场的陆战第一师,注重在阵地外部署警戒哨,在40到150码的距离间就可以辨认出志愿军。即使志愿军以不错的英文声称自己也是陆战队,并报出番号,依然会被射击。
              美军的应对:随着战争的发展,美军的警惕性不断增强,同时也注重在夜战中使用照明弹,或是点燃战场上的易燃物;相对地,志愿军夜战的效果也在不断减弱。


              IP属地:河南28楼2016-03-23 12:55
              回复
                掷-弹-筒图


                IP属地:河南31楼2016-03-23 13:01
                收起回复
                  c.迫近攻击
                    为了减少伤亡,志愿军采取“三三制”的战术原则,以疏开的队形接近美军阵地,在到达手榴弹投掷距离后,不断以手榴弹向美军阵地实施攻击。
                  (a)突击规模及队形:“往往以多层细散兵线接近我们的工事,彼此间有相当的间隔。接敌纵队可能为一列宽,甚至为以4列纵队接敌的团级兵力,这取决于形势和攻击部队的规模。”而对美军连级阵地攻击时,“攻击线上最多可见60或70名散兵,通常是30至40名。有时用散得很开的散兵线,有时却又排成直排,有时则呈凌乱的队伍。”
                    当突击组出现伤亡时,后面会不断有人员上来替补。即使突击组被击退了,依然还会组织下一个突击组进攻,所以被联合国军称为“人海战术”。


                  IP属地:河南32楼2016-03-23 13:15
                  回复
                    d.突入并夺占阵地:
                    肉搏战无优势:“在另外4个战斗中,当弹药耗尽时,我方士兵用拳头和枪托对付逼近的TG部队。TG士兵在这种型态的战斗中表现并不佳。”
                    突入能力不足:一是机枪数量有限,无法压制住美军的火力;二是迫击炮数量少,手榴弹效果差,缺少消灭堑壕内之敌的手段;三是肉搏战无优势;四是突击组人员少。志愿军如果决定不顾敌火力,强行突入敌阵地的话,只能采用密集队形冲锋,而这将会导致重大伤亡,如第四次战役中的砥平里战斗,而这应该也是整场战争中志愿军唯一的一次密集冲锋。
                    耗尽美军的弹药:“在美军阵线火力因弹药耗尽而减弱前,这些攻击波似乎从来不曾尝试过要真正逼近。事实上,找不到有任何一个敌人的攻击部队直接全面突击消灭我们排级以上的部队,使得幸存者落荒而逃的例子。他们并不是靠无比的勇气、狂热、或是快速集中的兵力来攻陷阵地。他们是靠逐步增加兵力和火力对阵地挤迫,并且耐心地等候,当防御者武器人员弹药耗尽时会自然瓦解。”


                    IP属地:河南36楼2016-03-23 13:22
                    回复
                      b.“在战争中学习战争”
                      (a)解放战争的经验
                        “即使是解放战争中最激烈的黑山阻击战和塔山阻击战,敌人每天在我一个军的防御阵地上一般发炮1万余发,同时也只有几架飞机投弹。我军靠在前线集中配置兵力,主要以步兵火力杀伤敌人,并辅以英勇顽强的反冲击,一般就能保持阵地的稳定。” [71]
                      (b)美军的空地配合立体进攻
                        而国民党军的火力与美军的火力远不是一个数量级:
                        “(第四次战役)汉江南岸的防御战一开始,美军对我军一个团的防御阵地每天就发射炮弹数万发,而且是由炮兵校正机指挥发射,射击比较准确,同时以数十架次飞机支援,空投炸弹上百枚,从空中封锁我军纵深对前沿的支援。” [72]
                      (c)第一次正规防御:修理山(朝称寿利山)战斗
                        负责防御的50军所属部队,花费了半个月时间,在正斜面上修筑了坚固的阵地,在各重要地点,还构筑了能抗105榴弹直接命中的坚固工事。但在美军50分钟的火力打击之下,这些阵地几乎全被摧毁,而坚固工事内的人员也牺牲于从射击孔飞进去的57无后坐力炮弹,美军E连仅用3个小时便攻占该阵地,未损一人。[73]


                      IP属地:河南42楼2016-03-23 13:26
                      收起回复
                        b.运动战:
                          为了达到歼灭战的目的,必须使目标敌军处于孤立和虚弱的状态;而要使敌军陷于孤立和虚弱的状态,方法有两种:一是诱使敌军不断运动,使敌兵力分散,且无法构筑坚固阵地;二是以已方部队强行割裂目标敌军与其它敌军的联系,并重点打击目标敌军脆弱的侧后。
                          (a)第一次战役:联合国军完全没料到志愿军会参战,因此不仅以团或营的规模分兵冒进,甚至允许新闻机构公布其行进计划[84]。韩军在温井和楚山钻进了志愿军的“口袋阵”,云山的美骑8团和韩军15团则被志愿军突袭,美骑8团遭受重大损失,其第3营被围歼。


                        IP属地:河南46楼2016-03-23 13:30
                        回复
                          (b) 第二次战役:联合国军虽然吸取了教训,不再分兵冒进,但由于低估了志愿军的规模和决心,依旧以不足的兵力在过于宽大的正面上强行推进,以致于西线的美第8集团军和东线的美10军间留下了一个几十公里宽的大缺口(战役发起时,缺口更是扩大到了约300公里[85])。


                          IP属地:河南47楼2016-03-23 13:30
                          回复
                            正如十大军事原则第一条“先打分散和孤立之敌”所要求的,志愿军选择对缺口附近的联合国军实施主要攻击,其中西线十三兵团选择美第8集团军右翼的韩第2军(韩6、7、8师)为突破口,东线九兵团则选择美第10军左翼的美陆战1师为主要打击目标。

                            (根据《朝鲜战争(日)》插图修改,与事实有出入请见谅)
                             西线的志愿军十三兵团,以第50、66、39、40军在正面牵制美第8集团军,以第38、42军歼灭其右翼韩2军,而后向美第8集团军的侧后迂回,切断其退路。
                              为了孤立美第8集团军右翼的韩2军,志愿军第40军以第119师向西仓穿插,割裂美第2师与韩第2军联系。
                              为了歼灭韩第7师,志愿军第38军以第112师、第113师向其两翼穿插,其中第113师负责割裂韩第7师与其东侧韩第8师的联系;第112师负责堵住韩第7师西逃道路;并以侦察支队向敌后渗透,堵住韩第7师南逃路线;同时第114师向敌发起正面攻击。
                              第42军也以类似方法,予韩第8师沉重打击。

                            击破美第8集团军右翼后,第38、42军向敌侧后迂回,截断美军退路,美第8集团军匆忙由未被截断的安州至肃川路线南撤,其中邻近韩2军的美第2师,因退路被截断,遭受重大损失,突围的兵力仅为编制数的20% [86]。


                            IP属地:河南48楼2016-03-23 13:32
                            收起回复
                              (c)之后:由于美军吸取了教训,建立了连贯的防线,并注重对高地的占领,导致志愿军穿插和渗透的难度陡增。即使志愿军在敌方战线上打开了个缺口,联合国军也会通过全线后撤(第三次战役、第五次战役第一阶段)或者以预备队封堵(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的方法,使志愿军突破部队无法再次 “侧后迂回,断敌退路”,志愿军再也无法取得像第二次战役那样的辉煌战绩了。
                                前两次战役虽然没有给联合国军生理上造成太大的打击,却给他们的心理上留下了很严重的创伤,以致在第五次战役转移阶段之前,虽然美军占尽优势,但战局的主动权还是被志愿军所掌握。


                              IP属地:河南49楼2016-03-23 13:3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