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呢喃吧 关注:1,596贴子:51,779

公知之死(转载)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本文转载自天涯论坛,作者“真的很博通”。
QQ群 博通历史粉丝群
公众号 博通聊聊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6-11-18 10:00回复
     1.为什么叫《公知之死》
      提起公知,或者精英,原本都是非常正面且积极的词语。他们要么学识渊博,要么为人正派,要么以“天下为公”作为己任。但是近些年来,公知和精英等这些原本带有褒义的词语,逐渐走向负面,变成了一种用来羞辱人和让人唾弃的词语。
      那么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使得这些原本积极的词语走向了负面?这就是这个系列要分析的主要目标。
      在一开始首先要说明一下,为什么文章的题目叫做“公知之死”。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6-11-18 10:01
    回复
      这个死字有两个含义,先说第一个。
        第一个含义很简单:作为普通人,那么死自然是指的生命的结束——从心脏不再跳动、大脑已经死亡的那一刻,人便死了。
        但是作为公知或者知识分子,对于他们的“死”就不是以生命的终结作为标准,而是以“死”的第二种含义——也就是要以两个词作为标准,那就是:“遗忘、唾弃”。
        在浩如烟海的历史中,有大量的知识分子存在,但是经过时间的淘汰,能够存留下来又能为人们所铭记的,我想真可谓是万中无一。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6-11-18 10:02
      回复
        所以,公共知识分子所追求的并不是简单的成名立万。因为任何时候,都会出现一些人,他们可以迎合当时的风尚,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人的存在感就自然被时间冲淡了,留下来的人,要么是学识渊博,要么是急公好义的优秀人才。
          而这类人经过数千年来积累留下的好名声,为什么却在最近十多年的时间内急转直下,以至于人们在网上争吵的时候,攻击对手是“公知”、“精英”,就好像是骂人话一样。
        到底这中间出了什么问题?
          这个问题事实上是客观存在的,原因就是在公知的生存环境上发生了很关键性的改变,正是这种改变,使得原本让人尊敬的“公知”和“精英”变成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6-11-18 10:02
        回复
          了让人唾弃的代名词。
            而从下面开始将就系统地讲述这个问题的根由。
            首先要谈的问题便是“公知的出现”,其渊源可以追溯至:
          士与儒家。
            2.士与儒家
          “士”这个字在中国具有广泛的含义,其中一个重要的含义就是囊括了一个非常庞大的阶级。在我看来,“士”阶级似乎就如同一种人才储备仓库一般。
          因为作为一个“士”,他明显有点高不成低不就的感觉。如果说他高,那么他不如有权有势的贵族官僚——当然士中也有大量的贵族,可事实就是他们很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6-11-18 10:03
          回复
            多都是落魄了的贵族。
            而对于比他们低一等的农民和工匠,以及商人,“士”又带有那么一点优越感。
            所以我认为“士”阶级就像是一个储备库,他们当中并不是只有文人,也存在着武人、兵法家等各种优秀人物的代表。
            成为了“士”,如果能向上走一步,那么就能成为贵胄;如果向下一步,那也就成了普通人。
            “士”的世界充满了机会和失败。
              而提起“士”的世界,就不能不说春秋与战国。很多人认为,那是一个百家争鸣的好时代,确实,那个时代是“士”的时代。任何一个“士”都有可能登阁入殿成功,又都有可能跌落谷底,走向彻底地落魄。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6-11-18 10:03
            回复
              但我并不认为春秋与战国是一个多么美好的时代,因为那个时代讲出身、讲血统,贵族即便再落魄也还是贵族,而穷人贱民即便发达也极难改变出身。
              好在那个时代是一个思想家辈出的时代。
              既然讲到了士,就不得不谈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孔子,他创造了儒家。
                什么是儒家?
                孔子和儒家统治了整部中国思想史中的很多篇章,所以无视孔子自然是不行的。并且孔子对于“士”提出了自己的理解,这后面谈。
                首先要说明白什么是儒家。儒家是中国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学派,既然重要,那对于儒家的褒贬不一就是自然的了。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6-11-18 10:04
              回复
                  什么是儒家的行为论,它又有什么作用?这是需要明白的关键之处。因为只有看明白了行为论的真正作用,才可以看清儒家;看清了儒家,就自然能看清公知的问题。
                  首先孔子这个人是非常狂热地拥护封建制度的,反对儒家的人认为孔子是封建制度的卫道士,这一点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因为孔子自己就是《周礼》的崇拜者,他是非常热爱封建制度的,所以,他创造了儒家。
                但是,事实上,真正杀死封建制度的恰恰是这个最为拥护它的人。
                  孔子的学说所产生的效果,改变了封建制度的根本核心,使得封建制度逐渐走向瓦解,最终被王朝制度(意指自秦朝以来的各个中央集权的大一统王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6-11-18 10:05
                回复
                  直播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6-11-18 17:19
                  回复
                    没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6-11-18 18:19
                    收起回复
                      周朝是以一个与各部落组成联军的方式击败的商朝,事成之后周分封了各诸侯的领地。随着时光流逝,各诸侯国都在发展各自的领地,一些原本在周朝眼里很不起眼的小国和旁族逐渐发展壮大,有了压制原来的大国和公族之势,这就是孔子那个时代所谓的“礼崩乐坏”。
                        而孔子认为,之所以礼崩乐坏了,是因为各阶级的人都不好好做自己的分内之事。要想改变这一点,就必须是人们去做他们该做的事情——只有君王去做好的君王,那么才能有好的大臣来辅佐,有了好的君王和大臣,那么人们就能安居乐业,如果有了好君王,好臣子,又有了好的人民,那么国家自然就可以变得强大。
                        这种想法看起来既幼稚又愚蠢,但是正是这样的想法,却改变了根本。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6-11-19 08:21
                      回复
                        因为孔子的这种想法使得“行为论”出现了,那么,行为论是如何产生作用的呢?
                        它替换了控制力,成为了统治阶级地位合法性的支撑。
                          4.行为论的力量
                          孔子是一个成功者,还是失败者?
                          这是一个复杂又矛盾的问题。孔子的人生非常曲折,他本身热爱封建制度,但这么热爱封建制度的人,为什么没有人用他呢?
                          因为孔子的学说对于封建制度是毫无意义的,相反却是可以杀死封建制度的。所以,封建制度的统治者们怎么可能会用一个不但不能对自己有益处、相反会打垮自己制度的学说作为自己的政治制度呢?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6-11-19 08:21
                        回复
                          那么自然“行为”要比“礼法”更具实力。
                            因为没有人愿意被一个坏人统治。
                            所以,行为论最厉害的一点就是抢夺了对于“好”的评判标准,并且把它上升到了统治者的地位的合法性依据的层面上,也就是好的国王是仁君圣主,而坏的国王是暴君桀纣。
                            这就使得君王的“好”和“坏”成了可以比较的事物,人们期盼好的领袖,唾弃坏的领袖,这就改变了那种单纯依靠控制力,也就是“谁的拳头大谁就是老大”的评价标准。
                            行为论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地方,那就是它是一种评价人的标准,所以,它是无形的。因为不同社会、不同人在不同历史时期对于“好”的评价有可能不同,但是人们对于“好”的追求是相同的。因为追求好生活本身就是所有人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6-11-19 08:22
                          回复
                            需要的:每个人都想明天过得更好,没有人会为了让明天过得比今天更坏而努力奋斗。
                              虽然人们对于“好”的认识是不同的,可问题是,行为论并不是一个固定的标准,相反是可以随意改变的。因为它追求的是“好”,那么什么时代,怎么样是好,评判的标准是不同的;但是不管这个评判标准有什么异同,对于“好”的追求是相同的,这就使得行为论无法被反对。而且当行为论推广至深了以后,没有人能让所有人接受“坏”,因为一旦这个人是“坏”的,那么他的地位就变得岌岌可危。
                              所以,从古至今的公知核心理论中,行为论占了非常大的比例。而且随着汉朝的独尊儒术后,这种倾向变得越来越明显。
                            而就在孔子之后,出现了一位在中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6-11-19 08:23
                            回复
                              国历史上非常有意义的公知。
                              这个人就是孟子。
                                5.“中国第一公知”——孟子
                                首先,为什么叫孟子叫做中国第一公知呢?
                                因为就单从公知这个范围内讲的话,孟子发明了他自己的“必杀技”,非常厉害。而且他在我心中的地位比较高,他所处的年代也很早,所以我认为他是中国第一公知。
                                孟子的必杀技就是“行为论+找无形的榜样”。
                                他的大多数理论都是依靠这两个部分组成的,他非常厉害的地方也就在于此,并且他说出了那句非常有名的话: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16-11-19 08:2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