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吧 关注:23,124贴子:885,713

[彝族文化]关于“蛙”的考据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sahai110 老表提出对“蛙”的看法,这些天一直在想这个问题,那就打破砂锅问到底吧。
@凤小侠 @saha110 @飞超双子 @895695070
@79vsion @yoha984 几位老表是喜欢思考和探讨的,也希望其他老表积极参与,我们一起来,从各个角度,把彝族关于“蛙”的资料补充下。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6-12-07 18:38回复
    古彝文的“蛙”,是象形的写法,读音各地有“布”,“波”,“巴”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6-12-07 18:47
    回复
      这是宣威彝文的“蛙”,右边第四个,国际音标pu拼音读bu,1声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6-12-07 18:53
      回复
        贵州古彝文,“波”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6-12-07 19:12
        回复
          红河,玉溪,“波”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6-12-07 19:16
          回复
            弥勒卷,“波”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6-12-07 19:21
            回复
              四川卷,“巴”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6-12-07 19:32
              收起回复
                新彝文的“蛙”,ꀠ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6-12-07 19:38
                回复
                  堂狼印,蛙钮
                  王永泉《昭通是彝族族源地略探》载:“昭通出土文物……其中两枚是彝文印章,另两枚是汉文印章。时间都是战国至汉代,均为铜质。一枚彝文印章翻译为《益那印》,另一枚翻译为《统辖堂琅印》。《统辖堂琅印》为长方形,造型古朴自然,风格粗犷独特,具有浓厚的彝族文化特色。印柄为蹲伏状立体青蛙,印面是阴印阳文,有7个彝文,自上而下排列。印面和字里行间有界格。贵州毕节彝文翻译组的王子国、王继超先生的直译为‘妥鲁(堂琅)山里手辖印’。许多专家学者都认为《益那印》就是《夜郎印》,是彝文汉写同音异写的结果。贵州民族研究所的余宏模教授认为,夜郎国就在云南滇东北与贵州接壤的地区。昭通出土的《夜郎印》印章,由此更进一步证明了此观点的正确性。西汉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在今巧家、会泽、东川一带设堂琅县,属犍为郡管辖。所以,《统辖堂琅印》这枚印章就是彝族管辖这片区域的信物。”
                  笃慕在堂狼山中建立堂琅城,统治堂狼山部族。古彝文印章“堂狼山(妥鲁山)里手辖印”和“堂狼山里木手印是”是堂狼山部族首领权力的像征和信物。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6-12-07 19:45
                  回复
                    参考资料一:
                    彝族民间故事中青蛙原型意象解读
                    (可直接上[道客巴巴]阅读)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6-12-07 19:59
                    回复
                      参考资料二:
                      凉山彝族文化对蛙的阐释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6-12-07 20:01
                      回复
                        先到这里,等老表们一起来补充,大家有兴趣的话,我再发表下自己的看法。
                        现在社会上比较流行吃蛙,但彝族人自古是有不吃蛙类的禁忌的,希望大家知道。有空的话,我们再慢慢解析下其他动物的禁忌,为什么。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6-12-07 20:10
                        回复
                          古典国蛙式铜鼓,和蛙形矛。
                          蛙饰铜鼓。通高22厘米、而径32.1厘米。云南李家山青铜博物馆。鼓面正中蹲一蛙,其下为太阳纹,共九芒,芒间饰斜线纹。鼓面五晕,一、四晕为圆涡纹,二晕饰四只孔誉,三、五晕为三形齿纹。胴部四晕,一、三晕为三角形齿纹,二晕饰圆涡纹,四晕为水鸟纹。腰部四晕,一晕较宽,由菱形纹条带分为六格,每格内饰一水鸟;二、四晕为三角形齿纹;三晕为圆涡纹。足外侈,腰胴间有四扁平耳。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6-12-07 20:42
                          收起回复
                            思考本民族的文化,要有由内而外的视角,也要有由外的视角,还要有多元的视角,这样才全面,才能打开思路,找到自己的文化自信。
                            []
                            最近一直在查各类蛙的文化资料,其他文化的蛙就不补充了,什么蛤蟆招财啦,象孕妇啦,多子多福一类的和彝文化相差太远,
                            []
                            从各地古彝文和民间故事中,发现一些很有趣的联系。音韵上说,把国际音标清辅音p和浊辅音b一起来看,“布”和“哎哺”的“哺”,都指向“雄性”“公”“筒状”,“阳气”,“乾”。
                            []
                            各地传说中,青蛙都是赛马好手,我的理解是一种驾驭的隐喻。雄蛙是比雌蛙要小,骑在雌蛙上,被雌蛙背着走。这和彝族的“万物公母论”,也是契合的,大者为雌,小者为雄;居上者为雄,居下者为雌;圆者为雌,尖者为雄;重者为雌,轻者为雄。这样蛙有“掌控”,“雄祖”的意象,有一些社会政治文化色彩,也就合理了。
                            []
                            而在彝族的文化符号中,雌性却是更为重要的基础。作为代表的文化符号是“竹”,国际音标,各地读法mu,ma,mo.这和古老彝族的母系社会到父系社会过渡是有关的。所以,神职人员在古籍中称为“西波”(阳),也为“毕摩”(阴)。和中原文化不同的是,我们认为太阳代表的是女性,月亮代表的是阳性。黑色代表的是阳性,白色代表的是阴性。
                            []
                            乌蒙山,彝语里为“额慕白”,竹也为“慕”,还有,“笃慕”。这和“竹王传说”,“竹分三节”,“九隆神话”,都有意象上的关联。各地彝族的古籍,内在都有密切的联系。


                            来自Android客户端22楼2016-12-08 01:00
                            收起回复
                              从一个民族的社会结构来说,缅彝语族解放前从原始氏族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滇越铁路沿线)形态都有,文化特点也需要适应不同的社会结构而表现有所不同。而这其中都有一贯的规律,来自远古。


                              来自Android客户端23楼2016-12-08 01:08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