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江厂人吧 关注:1,035贴子:80,995
  • 5回复贴,共1

一份搁浅的锦江厂三线建设个案研究课题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崔永元口述历史研究中心
对四川彭州锦江厂作个案调研的初步提纲
倪老师好:
最近一段时间,我将前期三线调研情况进行了梳理,向中心提交了采访方案。方案内容较多,里面涉及三线重大项目、个案研究、支内三线人、新兴三线城市及小三线建设等多个方向,我提出希望重点进行三线个案的研究。前几日与单位各位领导老师沟通后,他们也对三线个案很感兴趣,同时也认为,个案研究是我们中心以后进行口述历史采访的一个重要方向,也符合研究中心的“研究”定位,因此,希望我在这方面着手准备。
个案研究是社会学领域里的一个研究方法,是对社会群体、社区等进行定性研究普遍采取的方式,在西方国家有许多研究成果,但在我国这方面做的还不太充分,还有许多发展的空间。对我们来说,用这种方式操作,也是首次尝试,是边学习边操作。这以后请倪老师多多指导,做的不足不到的地方,也请多多担待。
选择锦江厂为样本,一方面锦江厂资料整理和保存的很好,另一方面在前期与您和其他锦江人的接触中,觉得锦江人热情、积极、开朗、团结,这将有利于项目的开展。
但个案操作,采访和研究的问题较深入,首先需要得到企业及广大职工的支持,另一方面,需要在项目开始操作前,将准备做好。
附件是我向中心提交方案关于个案研究的一部分,其中的第八部分(个案研究),我对关注的问题总结归纳了一些,希望能在项目开展过程中有目的、有方向,但这个计划还不完善,针对锦江厂的操作,还需要更细化,更明确,也许最后我们可能只关注一两个主题,因此,需要在了解厂史基础上,再提炼。
附件内容您先看看,我这几天也再考虑一下,有哪些思路,我们后面再沟通。
倪老师费心!辛苦了!
天冷多保重!
晓明 敬上


IP属地:上海1楼2017-01-24 20:24回复
    附:对口援建三线企业口述历史(典型个案抽样)
    1、思路
    前面提到,目前对三线建设的研究,宏观研究居多,微观分析不够;三线企业、三线地区发展的分析和探讨不少,深入调研的具体案例不多。社科院段娟在《近20年来三线建设及相关问题研究述评》中提出了有待深化的问题,提到三线建设研究“对三线企业的宏观和定性层面研究较多,对微观的企业运行机制等问题重视不够,且缺乏一些典型的案例分析研究。”她认为,“今后可加强对三线典型企业的调研,探讨市场经济和西部开发背景下三线企业的发展问题。”
    三线建设是一个庞大、复杂的过程,这个过程,任何研究都无法涵盖全部。“当现象与脉络间联结不清楚时,个案研究运用技术处理,依赖各种收集而来的证据从中汇整,是获得真相所必须的手段,也是个案研究主要的逻辑设计特征。”
    在众多的三线企业中,沿海重要工业的内迁,是一个重点。三线建设是一次大规模的工业迁移。当时采取的措施是“三老带三新”,即“老基地带新基地、老厂矿带新厂矿、老工人带新工人”。
    “一线老厂承担支援三线的任务特别繁重。为了新厂尽快建成投产,在‘好人好马上三线’的号召下,从一开始就采取了一线老厂对口包建三线新厂的形式,领导班子、技术和管理干部、技术工人,都由老厂建制配备,重要设备也由老厂分迁,而且都要求把最好的资源配备到新厂去。产品图纸资料,试生产需要的工具、模具,以及关键的原材料、半成品,都由承担包建任务的老厂成套提供。国防科技工业采取的这种一线支援三线的办法,保证了三线建设的顺利进行。”
    一线老厂对口援建、包建三线新厂,是三线建设所采取的主要措施,全国各地的骨干企业,一分为二,抽调大批技术人员和老厂职工,对口援建三线新厂,这些援建的新厂,在三线建设的几千家企业中是重点,是三线建设的主流。
    可见,对口援建,老厂带新厂,是三线建设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三线建设所表现出来的最为独特的特征。
    但对这个措施的落实,对微观企业的运营,以往却重视不够。
    2、研究方法和样本选择
    但是,援建的三线企业也是数量庞大,如何选择、关注哪些问题?
    选择三线企业进行典型案例分析, 目的不是由个体推论总体,而是要深入、细致描述一个具体事物的全貌和具体的社会过程。
    因此,个案研究的样本,既要有独特性,又要能够深入。在选取的样本当中,选取的单独个案,要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样本之间,要有差异性。
    从调研情况看,四川省个案研究三线企业,拟选择彭县的三江厂(锦江厂、湔江厂、岷江厂),这三个厂都是八机部的重点建设企业,在建厂时,由于选址问题产生分歧,建厂拖延,多年无法生产。企业在80年代调整改造过程中遇到多种问题,中间有过短暂辉煌,但最后两家破产倒闭,一家只剩下空壳。在三线建设中很有代表性。更重要的是,三江厂倒闭破产后,三江厂的人没散,还有退管机构联络管理,且建厂、生产等资料保存完好。同时,可以考察三个企业对彭县地方发展起到的作用。
    甘肃的个案研究企业, 拟关注“秦安三厂”(天光、永红、庆华三厂)。与四川彭县的三江厂一样,秦安县也同样引进三家三线企业,属于四机部的三线企业。三家企业在秦安20多年,对秦安县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在上世纪90年代,三家企业陆续搬迁到天水市,其中永红厂后来发展成为天水华天微电子有限公司,是天水市首家上市公司。


    IP属地:上海2楼2017-01-24 20:25
    回复
      一、三线企业个案口述历史的指导思想及采访目标
      1、个案研究
      “个案研究是以典型事例或人物为具体研究对象,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研究,以了解其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从而为解决更一般的问题提供经验。由于个案研究一般是对研究对象的一些典型特征作全面而深入的考察与分析,其过程与解剖麻雀相似,因此也叫‘解剖麻雀法’。……个案研究不仅仅是一个研究方法,也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有助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很多问题。”
      个案研究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应用广泛,社会学中著名的案例“江村调查”、“街角社会研究”、“中国犯罪问题研究”等,都采用了个案调查的设计。
      费孝通在《江村经济》一书中提到:对这样一个小的社会单位尽心更深入研究而得出的结论并不一定使用其他单位。但是,这样的结论却可以用作假设,也可以作为在其它地方进行调查时的比较材料。这就是获得真正科学结论的最好方法。
      2、民族志研究(略)
      文化的概念实质上是一个符号学概念。文化是一些由人自己所编制的意义之网。因此,对文化的分析,不是一种寻求规律的实验科学,而是探求意义的解释科学。
      因此,民族志的研究,已经广泛应用于对本民族特定群体的社会和文化生活的研究。
      3、指导思想及采访目标
      口述历史,是与历史学、传播学、社会学关学科互相交叉的交叉学科,可借鉴并吸取其他学科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
      不管是个案研究,还是民族志的方法,在社会学研究方法中,基本可以分成以下六个步骤:确定研究性质和对象——选择研究的问题——进行抽样——进入现场进行资料收集——资料整理分析——解释分析结果——撰写报告、得出结论——追踪评价、检测结果。
      三线建设是一次经济建设活动,也是人类的一次社会活动,参与三线建设的职工,又因为共同工作、生活,在当地形成了独特的社会群体。因此,对三线建设的资料搜集活动,完全可以结合借鉴社会学中个案研究和民族志的研究方法,予以深入。
      在此基础上,我们经过对三线建设的前期调研和了解,认为三线建设有着独特的价值,我们希望通过对亲历者口述资料的搜集,了解到:一个时代的精神和体制,如何引导和组织这个时代的人员和物资,进行一次大规模的建设。我们看到,这个时代的精神是独特的,这个时代的体制是世界少见的,所从事和进行的三线建设,也是世界少见的,其影响和争议至今。只有通过对三线企业的个案分析,深入采访,深入调研,多角度搜集资料,并在社会科学理论的引导下,深入探讨三线建设的过程和影响。
      社会群体的组成和活动是复杂的,对一个群体的个案研究,有多个角度。我们的口述历史项目,不应只针对一个问题进行采访和资料搜集。比如,
      在计划经济时代下,支内企业的搬迁何以如此迅速?
      这种大规模的迁移是如何完成的?
      三线企业的生产组织和企业内部的人际关系如何?
      三线企业在完全封闭的环境中,是怎么从一个进行生产活动的企业,发展成为一个“小而全”的封闭社会?
      三线企业在改革开放后,又如何从封闭走向开放,走向市场?
      如何与地方逐步融合?这种融合对地方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支内三线人从沿海到内地,何以又在几十年后要求返回沿海城市?是否所有的三线人都有这种心理落差?等等。


      IP属地:上海3楼2017-01-24 20:26
      回复
        二、问题设置
        设置研究的问题,可以帮助聚焦研究、指导如何研究。问题应有意义,对问题要进行描述和界定。经过以上分析,我们的采访应针对以下问题:
        1、过程性问题:
        支内三线企业和职工是如何搬迁的?
        政府和企业对支内的企业搬迁采取了哪些保证措施?(包括职工待遇等)
        三线企业在建设过程中的人员安排、物资调配及组织领导。
        三线企业的生产组织的结构和自身特点。
        三线企业对地方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怎样的影响?
        三线企业破产倒闭的自身原因和外部因素分析。
        三线企业成功转型的自身原因和外部因素分析。
        2、描述性问题(有观点):
        三线企业内,身份和来源不同,对生产生活和人际交往产生什么影响?
        三线人由企业人向社会人转变的过程
        三线企业从独立封闭到与地方的结合?
        三线破产企业(锦江厂)对员工和企业资产是如何安置和处理的?
        三线企业的生产,从计划的一个环节到在市场上找定位。
        3、比较性问题:
        支内职工在老厂、新厂建设、调整改造及现阶段四个不同阶段,在心理和身份认同上有哪些变化?(团体动力学)
        三线建设时期和调整改造时期在生产组织方面的异同
        三线建设时期和调整改造时期在企业文化和生活照顾方面的异同
        4、因果性问题:
        支内三线企业顺利搬迁的决定性因素有哪些?
        三线企业破产倒闭的原因是什么?
        建设(转型)成功的三线企业,成功的因素有哪些?
        5、评价性问题:
        不同身份的人对三线建设的评价
        支内三线人对三线建设的评价
        这些归纳总结的问题大概有20个左右,涉及了三线建设我们希望了解到的各个方面。需要指出的是,这些问题只是我们进行三线建设口述历史采访希望能了解的内容,并不是所有问题最终都一定能够有所结论,有所发现。但有了这个目标,带着这些问题出发,总还是能够让后面的资料收集活动更加丰富、系统和规范。如果我们还能够从里面的几个问题有所发现,当然是一个最好的结果。


        IP属地:上海4楼2017-01-24 20:27
        回复
          三、提问范围
          通过以上分析,针对不同的问题,需要对三线企业职工通过参与观察、口述访谈等方式,并结合档案材料等,综合运用各种方式、方法,进行资料搜集。最终针对不同的问题,形成各自的描述,还原、发现那段历史。
          因此,在访谈阶段,对访谈的内容需要予以准备。为了采访方便,我们大致对三线建设和生产、调整的整个过程进行梳理,结合所希望考察的问题,对需要了解的内容进行大致的分类。考虑对支内三线职工在以下18个方面,在口述访谈中予以关注:
          (1)老厂时期
          (2)搬迁过程
          (3)新厂建设
          (4)新厂生产
          (5)企业生产体系
          (6)新厂生活、人际关系
          (7)心理变化
          (8)工资、奖惩、考评制度
          (9)政治学习
          (10)家庭、情感
          (11)风俗习惯
          (12)与地方关系
          (13)文革影响
          (14)80年代初转型
          (15)90年代再创业
          (16)二代情况
          (17)企业现状
          (18)总结分析
          2014-12-3


          IP属地:上海5楼2017-01-24 20:27
          回复
            关于崔永元口述历史研究中心三线企业个案研究项目的通信之2
            2014-12-03 22:32:37
            郭老师好:方案已看,相当细致,让我知道了该怎么做学问。所列的问题,应该都能找到对应的采访对象。最好能在上柴找到当年的资料。我会先行联系起来。如何逐条落实,恐怕要花费许多时间,我将根据您的题目作个初步建议,归并采访项目,不至过于来回沪蜀二地。谢谢您,费心了。后叙!
            倪同正 2014-12-3
            2014年12月04日 23:42 (星期四)
            倪老师好:
            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个案研究,采访只是搜集资料的一部分,但由于我中心重视口述历史影像资料的保存,因此采访还是要广发且深入地进行。但采访不急于进行,采访前的准备更为重要,只有准备充分了,需要关注和研究的问题明确了,采访和后期的资料整理才更加有效。
            此外,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我需要再向中心提交计划,由中心根据计划向基金会和学校申请资金,因此,后面工作还有不少。我们也还需要多次沟通。
            《锦江岁月》里面有许多回忆文章和资料,看后颇有感受,这里先与倪老师汇报沟通:
            锦江厂从选址,到建厂,到生产,到改革,很有时代特点,且内容也很丰富。在改革开放后,锦江厂的发展有过辉煌,但在发展过程中,到底是错过了哪些机会,出现了什么问题,都可以好好探讨一下。
            我考虑,从横向看,一个三线企业的建立和发展,像一个小社会,是一套体系。从纵向看,一个企业又犹如一个人的成长,有幼年、少年、成年、壮年到老年的过程。
            横看,企业自身涉及企业生产组织、党政工作、职工大会、考核制度、工资制度、人事制度、奖励机制、文化生活、后勤保障、技术研发、市场开拓等。外围环境涉及本行业的情况、上下游的产业链、政策环境、地方发展等。
            纵看,锦江厂的发展,是否可以划分成几个阶段,比如
            选址时的孕育阶段、
            建厂时期的幼年阶段、
            文革结束前后的成长、
            改革开放后的青春期以及90年年代的步履蹒跚,
            直至2000年后的最终破产。
            在企业发展的40多年中,我们肯定无法每年都关注,那么我们可以选取几个点,比如1970年动工;
            1977年涨工资(及76年底与上柴划断);
            1985年的人事变动、企业隶属关系改变、技术改造、对外交流等;
            1992年(虽然有前一年的辉煌)申请进入成都高新区未成;
            2000年年初的紧急报告等。——这是我简单选取的几个时间点,还很不成熟——我们关注选取的这几年,选择发生在这一年中有决定性作用的事件,便可以大致看出些端倪。(正如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的分析)
            上面是从企业发展的角度考虑归纳的思路,我没有考虑清楚的是,对所有这些内容的关注是否都有必要?如果从企业人的角度,则可能又会是完全不同的阶段和思路。
            最终,我们要提炼出一个或少数几个主题。
            这些内容,倪老师不必着急,如有时间的时候能考虑一下便可。我也继续看看资料,有什么发现,我们再随时联系。
            晓明 谨复
            晓明好:
            完全赞同你的意见,把案头工作做实在,实施阶段就少走弯路。建议你细看一下锦江厂大事记及历年经济技术指标的表,如果作一个坐标图将会有所发现。其中1980年的利润总额打错了,应该是166.13万元。
            另外,锦江人对工厂发展阶段的划分往往以哪个厂长上台为标志。
            成都高新开发区我厂是被市政府保送进去的,作用是享受进口设备的退税,我厂占了很大的便宜。
            您用事件和时期的排列来解剖锦江的兴衰存亡对我们启发很大。我的【让我们荡起双桨】一文基本勾勒出工厂发展过程中的主要事件。见面时我会作详尽介绍。陆站长这几天在接待央视的刘洪浩导演一行。下周我叫他给您快递一批资料,其中一份内部探讨工厂兴衰的小册子很能说明一些问题。
            好,我们各自准备,共同把这次协作搞好,这也是锦江人的荣幸,我们责无旁贷。
            倪同正 2014-12-5
            由于郭晓明先生未申请到该项目资金,计划随之搁浅。这是非常遗憾的。
            2017-1-24


            IP属地:上海6楼2017-01-24 20:3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