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县城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凉山有个美丽的家园叫宁南!
宁南,彝语叫宁南披尚。披尚就是现在的汉语披砂,“披”是文明,“砂”是汉人。披砂坝子由山坡上的洪积物组成,土质肥沃,物产丰富。最早属彝族土司渌家领地,设有土司府。也没有什么人居住,整个坝子都长着攀枝花树、黄桷树、灌木丛、芦苇、茅草等。四周有彝人,但是怕得病(彝语:日纸,近似于现在的疟疾,)不敢居住。在清朝的乾隆、嘉庆年间陆续有杨半截、许半边等为主的汉族通过渌家,到披砂后雇佣一些劳动力来开垦土地,他们一边修渠一边筑水田,然后就出租土地。后来有更多的人来租或者开垦土地,形成自西北向东南长约1300米,中部自西南向东北宽约200米的狭长集市。集市形若一条有头有尾,中间卷曲休息的巨龙。故有“太阳出来太阳红,披砂街子像条龙”的儿歌。属会理,设会理分州,是会理分州州府所在地。
从集市,再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慢慢的变成了城池,有了城池就开始修筑城墙。城墙周长为二里半,墙体为土筑双层。即是两边并行筑墙体后,中间再填土夯实。高九尺,宽五尺,顶部铺三合土,筑成单板城垛(即女儿墙),厚1.8尺,宽六尺。墙顶开阔舒展,可容三马并行。墙体里外均用石灰抿糊,整体结构匀称,高度整齐,工程坚固,充分显示了古代城池建筑的高超艺术。城墙顶部外侧有六尺高的城垛,垛口用特制的青砖砌造,可作瞭望。四道城门全部用石条供成,各个城门上都修有城楼一座。城楼巍然屹立于城门之上,檐角高翅,飞甍跃瓴,气势磅礴。
城内街道布局,十分零乱。街道较宽的地方有六、七尺,窄处不足五尺。再加上街民们在门前立的檐阶、檐柱。参差不齐,实质上是巷不成街。街面铺毛石,陡坡的地方随地势的高低建石梯。街道的两旁,也建有排水沟。但遇到沟堵塞或下大暴雨时,水就从街心流过。行人也只好从檐坎,手扶着檐柱蹒跚而行。
城里居民以汉族为主,江西街尽头(现县老法院所在地)是衙署。衙署左面是文神庙(也称李家祠),右面是黄桷树。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凉山有个美丽的家园叫宁南!
宁南,彝语叫宁南披尚。披尚就是现在的汉语披砂,“披”是文明,“砂”是汉人。披砂坝子由山坡上的洪积物组成,土质肥沃,物产丰富。最早属彝族土司渌家领地,设有土司府。也没有什么人居住,整个坝子都长着攀枝花树、黄桷树、灌木丛、芦苇、茅草等。四周有彝人,但是怕得病(彝语:日纸,近似于现在的疟疾,)不敢居住。在清朝的乾隆、嘉庆年间陆续有杨半截、许半边等为主的汉族通过渌家,到披砂后雇佣一些劳动力来开垦土地,他们一边修渠一边筑水田,然后就出租土地。后来有更多的人来租或者开垦土地,形成自西北向东南长约1300米,中部自西南向东北宽约200米的狭长集市。集市形若一条有头有尾,中间卷曲休息的巨龙。故有“太阳出来太阳红,披砂街子像条龙”的儿歌。属会理,设会理分州,是会理分州州府所在地。
从集市,再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慢慢的变成了城池,有了城池就开始修筑城墙。城墙周长为二里半,墙体为土筑双层。即是两边并行筑墙体后,中间再填土夯实。高九尺,宽五尺,顶部铺三合土,筑成单板城垛(即女儿墙),厚1.8尺,宽六尺。墙顶开阔舒展,可容三马并行。墙体里外均用石灰抿糊,整体结构匀称,高度整齐,工程坚固,充分显示了古代城池建筑的高超艺术。城墙顶部外侧有六尺高的城垛,垛口用特制的青砖砌造,可作瞭望。四道城门全部用石条供成,各个城门上都修有城楼一座。城楼巍然屹立于城门之上,檐角高翅,飞甍跃瓴,气势磅礴。
城内街道布局,十分零乱。街道较宽的地方有六、七尺,窄处不足五尺。再加上街民们在门前立的檐阶、檐柱。参差不齐,实质上是巷不成街。街面铺毛石,陡坡的地方随地势的高低建石梯。街道的两旁,也建有排水沟。但遇到沟堵塞或下大暴雨时,水就从街心流过。行人也只好从檐坎,手扶着檐柱蹒跚而行。
城里居民以汉族为主,江西街尽头(现县老法院所在地)是衙署。衙署左面是文神庙(也称李家祠),右面是黄桷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