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像奖吧 关注:90,309贴子:6,902,243

【分享】2018个人院线外观影三十佳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实在是没有想到这个贴会拖这么久,和院线二十佳的贴子已经隔了20多天了,虽然知道也没什么人关注等候,但还是很不好意思的,1月份工作真的太忙惹


IP属地:广东1楼2019-01-25 16:34回复
    2018年一共观影671部,其中非院线影片577部。剔除掉其中对于老电影的补片,同时今年相比去年做了更严格的控制,所选择影片均是2018年在世界范围内首映,或者更早之前首映但2018年才出网络资源得以一见的电影,最后整理出2018年个人院线外观影三十佳的名单。
    对所有影片的评价和感受都是个人向的,大家每个人心中对年度佳作的认定肯定也都有自己不同的标准,希望最后能求同存异、和谐讨论就好。排名不重要,主要是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去年的好电影。


    IP属地:广东2楼2019-01-25 16:36
    收起回复
      30.《噢,露西! 》

      年轻的时候被姐姐抢走男友,直到人老色衰依然孑然一身;每天周旋在虚伪冷漠的人际环境中,却在英语老师一个课堂上的例行拥抱里,突然找到了爱情。日本电影中特有的被恶意和绝望包裹的中年女子形象,为了一团一发不可收拾的以爱为名的火苗,奔赴到了标榜自由、包容、开放的美国文化环境中。把拥抱变成更深的占有,把泄欲当作绵长的托付,可是这个世界本就冰冷,用自以为是的爱去暖,什么都融化不开。
      有一个好听的词语叫做“为爱而生”,可我们是不是仅靠着爱就能将自己喂饱?当我们生存的快乐被无限压制降低,好像只有爱情才是唯一可供宣泄的出口,那究竟是因为孤独才需要爱情,还是因为在不断追求着所谓的爱情,才陷入了更深的孤独的死循环?真正的爱情从来都不脆弱,脆弱的只有我们自己。


      IP属地:广东3楼2019-01-25 16:41
      回复
        29.《分贝人生》

        阶级悬殊、贫富差距、失去秩序的社会、悲苦不断的家庭,其实都不算是多么新鲜的主题,但在这部电影里,所有的元素被抽离了批判、讽刺的态度,而是用水源的匮乏联系到了一切。少年带着自己的妹妹,去没有清洗的公厕里,悄悄装走已经不再清澈的水;他们疯疯癫癫的母亲,顶着无奈与可憎去邻居家偷水,在叫骂声中耗干了自己的尊严和羞耻心。
        而这整座城市也都好像生活在这种缺水的情绪里,每个人的面孔麻木而无所谓,只剩下焦灼被不断加深。一边有人渴得没水可喝、一边有人开着party享用着一整辆供给的水车;偷车的少年,自己的妹妹却被车撞死,但妹妹的死无人需要为此负责,而他却要就此亡命天涯,径直开往没有出路的尽头。这种永远无法填平的沟壑源源不断地出现,它看上去是再平凡不过的日常,又充斥着命运戏耍的无常。天还会亮,人们仍旧继续挣扎在生存线上。


        IP属地:广东6楼2019-01-25 16:42
        收起回复
          28.《八年级》

          相比去年同类型题材的爆款青春片《伯德小姐》,我觉得本片更加准确地捕捉到了那种每一个人在青春期里小心翼翼渴望受到关注,不敢宣之于口、又不敢付出行动、最后只能默默忍受煎熬的拧巴劲。想要变得闪闪发光,但越努力变得精致,反而离漂亮越远;想要和网络另一端的世界沟通,可是孤单的发声再陶醉,那边都并没有观众;想要在爱慕的男孩面前逞强自己的“老练”,结果险些就掉进了堕落的陷阱;想要摆脱父亲的唠叨和管束,但在你拼命想要挤进他人的圈子、但因为终究无法融入而撞得头破血流的时候,只有他始终站在身后,帮你圈出一片安稳的角落。
          对于友情、爱情、亲情以及自我的迷茫,它们并不像是课本里的某一章,你必须赶在成人的考试前就把它们攻克下来,它们会始终伴随着你走完这一生,一直走到底。只是在青春里,你必须先学会与它们相处、一一妥善保管的方式。唯一不太满意的,可能是本片有意避开了那些成长过程中必然的阵痛,用一种更内敛、自洽的方式就完成了成长的弧线,比起《狗十三》那种以残酷见成长、但通篇又看不到一丝外露伤口的电影,终究还是显得太讨巧了一些。


          IP属地:广东8楼2019-01-25 16:48
          回复
            27.《骑士》

            是人与马的故事,也是人与自然的故事,但更是人与自我的故事。不能再矫健奔跑的马儿,会被人类用枪送走它老迈迟钝的生命;可是不能再骑马的人呢,我们会安慰自己,我们还有许许多多的事可以做,我们一定可以从头来过崭新开始,我们要催眠自己无所不能。就算被人偷走了梦想,我们好像还是只能忍辱偷生地活下去。可我们为何会热爱一件事,因为它使我们快乐的同时,还能带给我们骄傲。但我们如何才能确认自己热爱它到了什么地步?那正是在你失去它的时候。当你不再拥有的那一刻,也许你会发现,有些事情不仅仅是天赋,而是天职,是被上天赋予的使命。
            故事里的主角,从马背上的天之骄子,到创伤爆发与马背越来越远,到最终他毅然重返赛场,把自己全部的赌注重新压在马背上。赵婷保持着高度凝练纪实却又毫无绵软之气的风格,将镜头对准了人与马的征服和尊严,人与自然的依存和共生,人与自我的对话和对撞,在安静的天地之间,传达出真正“向死而生”的力量。真正的骑士,就是为骑马而生,也要为骑马而死。


            IP属地:广东10楼2019-01-25 16:48
            回复
              26.《斯大林之死》

              用英国的黑色幽默去讲述一个苏联时空的故事,文化的冲击之余,整个故事的边界又是一种基于正史基础上糅合野史的想象,格外地有意思。就算是像我这种本身对于苏联历史并没有特别熟悉的观众,纯粹将本片作为一部喜剧来看,收获到的笑果也是今年最好的几部之一,这种对于观影门槛的消解,也是处理得颇为不易。
              本片从各个细节上对于当时被严格监控、彼此构陷的“白色恐怖”气氛处理得尤为细致完整。一路看着笑下来,却到后面脊背渐渐发凉。那些时代背景以越来越厚重的姿态占据了主题的旁白,让喜剧变成正剧的注脚,刀刀见血。斯大林的死亡仅仅只是撕开了一道豁口,往后是无数人各怀鬼胎开始互相构陷、攻讦,以赫鲁晓夫为首的集团策划处决了贝利亚,用政变和杀戮为死亡画下了句点。“为什么这些人该死?因为他们的故事不符合剧情需要。”站在最尖端的政客自以为书写了历史,却被拥挤在低端的贩夫走卒们改编得面目全非。


              IP属地:广东11楼2019-01-25 16:50
              收起回复
                25.《货架之间》

                在这部电影之前,我想不到有一部电影可以把超市的货架,拍得像海洋一样辽阔、宇宙一样静谧、人心的投射一样幽深。尤其大概是在影片中段的时候,男主角开着叉车,在各大货架之间穿行了起来,伴随着背景音乐《easy》响起,优雅得像是跳起了一曲华尔兹,感觉浑身所有尖锐的情绪,都被这一幕里洋溢出来的酸楚和渺小给泡得发软,就此磨灭了所有棱角。
                以孤独为主题的电影很多,我也说不上本片其实有多少独特之处或者新意视角,但它是如此专注,就像一个建筑科学生窝在自己狭小的宿舍里,小心翼翼地搭建着自己的毕业作品,无数的周而复始、沉默寡言、无趣琐事,积木一般构成了我们的日常。你渴望触碰到爱情的幻象,但这件事好难,我们周旋于被控与失控,小小的幸福之后又落进极度的痛苦;你渴望有一天可以跳出这逼仄的水箱,游向广阔的海洋,可有人用他先你一步的死亡,无声地告诫你勒住了决心;你渴望获得这世界上哪怕随便一个人的共鸣,但你其实和那只叫做Alice的蓝鲸一样,生来与人的频率就不同,你抬着头张望,只有听见货架之间,升降机履带摩擦时发出的声响,你觉得那就是海浪。


                IP属地:广东12楼2019-01-25 16:57
                回复
                  23.《三和人才市场~中国日结1500日元的年轻人们》

                  我原来以为,这个世界上只有那些认真在生活的人,才会感觉到很累很累。我们每一个国人都再清楚不过,从小到大都要不断地参与竞争,不竞争就上不了优等学学校,不竞争就没有一份体面的好工作,不竞争就没钱没车没房没有未来的保障。我在现在这个年纪,就已经厌倦了这种被迫的竞争,所以我没有想到,会有一部纪录片让我如此直观地面对这种恐惧,我害怕有一天我的斗志也会都被消磨掉,就像电影里这群三和大神一样。
                  今天的社会一直在鼓吹“努力”,所以我们理所当然就可以把那些浑浑噩噩度日的人打成“废柴”、“蛀虫”。但究竟什么才是努力,我们每天加班十几个小时够不够努力?可是为什么这样的努力根本换不到任何价值的兑现?对于这部纪录片来说,它讨论的根本不是个体努力与否的问题,而是为什么会产生三和大神这个群体。为什么本应该最具有活力的青年人,正在被颓废、丧气占据,阴郁缠身?
                  电影里对两代农民工境遇的不同,有这样的剖析:父辈能吃苦,是因为他们身后有一个稳定的大后方,就算依然是奋力过活,也不用担心居无定所、无处可去、举目无亲。而今天的这一代,没有家庭,没有房子,没有配偶和子女,父母从来就跟自己没多少交集,在这个世界上唯一可以支配的资源,只剩下他们自己。我以前体会不到家庭和房子的意义,但现在渐渐明白,房子其实是个锚,把人和家庭定在哪里,逐渐成为了许多人的基石。但是每一所房子又都有它的标价,它们高不可攀地俯视着我们,引领我们前赴后继的争夺,毁掉了我们原本可以拥有的轻松与快乐。于是,个体开始沉沦,群体走向坍塌。也许,我和他们真的没什么不同,我也早就是一个坐在办公桌前、对着营销计划和数据报表,惶惶不可终日的三和大神。


                  IP属地:广东14楼2019-01-25 17:00
                  收起回复
                    21.《开战》

                    整部电影都散发着一种社会学论文一样严肃、专业、一丝不苟的气质,工人内部的争执、与企业之间反复撕扯胶着的谈判、以及不时穿插的电视新闻上呈现的冲突,几组素材之间的共性却丝毫不给人雷同与重复之感,你只能由衷佩服这个导演实在是非常懂得把握戏剧节奏,如何在恰当的时刻推出每一步矛盾、又如何激化它们的发展,都非常真实可信。没有枯燥,没有无聊,也没有冷场,把一个原本可能纪录片化的电影,拍出了波澜壮阔的生命历程。
                    都知道这是一部关于罢工题材的电影,但我实在没有想到,电影会如此集中于聚焦罢工这个事件本身,完全没有去给人物铺多余的感情线,但最后塑造出这一位故事中心的男主角形象,依然是有血有肉的。全片都围绕着各种各样的矛盾展开,资本家们团结一致地筑好了高墙保护好自己的钱包,而工人们才刚刚兵临城下就已经四分五裂,各有各的利益盘算。而这个永远站在队伍的最前方振臂高呼的男人,他并不是多么了不起的英雄,也没有无往不利的主角光环,他有自己内心对于家庭柔软的情感,也有所有的热情似火都被扑灭、只能低头妥协的时刻。他甚至只能豁出自己的肉身去献祭,在最后一片乱晃的手机录像里,“不成功,便成仁”。问题解决了吗?没有,只有死亡达成了预期的震慑,给所有人一个偃旗息鼓的借口。被解决的,是那个从头到尾都在为“问题”而战的人。


                    IP属地:广东17楼2019-01-25 17:14
                    回复
                      今天先更21-30,剩下的周末再努力了


                      IP属地:广东18楼2019-01-25 17:15
                      回复
                        拖稿了快十天了,今天厚着脸皮开更了,先更11-20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26楼2019-02-03 19:30
                        回复
                          20.《登月第一人》

                          本片的技术环节实在做得相当优秀。拍摄场景基本集中在航天器的内部,强化舱内。窗的形状映射在头盔上,从外到内构成了整个电影的视野,大的面部特写反而让人感觉渺茫。狭小、局促、昏暗的空间,总是伴随着预警、危机、灾难,像是雨刷一样翻搅着人物内心的逃避、孤独、麻木。配乐上更是直接将本片升华成我今年看过最温柔的电影,尤其是结尾的时刻,结束了惊天动地的大事业之后,夫妻二人隔着玻璃窗默默相望,手指轻轻地移动到一起,无法触及地触碰着。像是茫茫宇宙里,有一颗卫星始终围绕着它所跟随的星球,背景的音乐一如飞船广播里流泻的乐章,熏染出让人心碎又让人沉溺的回响。
                          其实一开始我并不是太能理解,为什么在《爆裂鼓手》讲梦想和疯魔、《爱乐之城》讲梦想和爱情的时候,达米安可以那样高浓度地饱蘸情感、尽情挥洒,反而在《第一人》里,和“梦想”相关的那个词汇,变成了登月这样宏大的社会主题事件之后,他反而要拼命压住自己跃跃欲出的手,拼命塞回到口袋里?但当我看到登月后的尼尔,站在环形山坑前把手链丢进去的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作为一个丈夫、一个父亲、一个男人,他究竟是经历了怎样的牺牲、抱着怎样的决心,才走到了这里。空空荡荡的黑暗天地里,他是伟大的,但更是孤立无援的。他迈出的已经不再是“人类的一大步”,那仅仅是他自己的“一小步”。他是“第一人”,他也是“一个人”。


                          IP属地:广东27楼2019-02-03 19:32
                          回复
                            19.《玛琳娜的杀戮四段式》

                            一批暴徒闯入家中,肆无忌惮就要宣告一场侵犯与掠夺;年轻的寡妇手起刀落,拎起柴刀就斩下了血浆迸溅的头颅,然后毅然上路去赴自首之路。在观看之前,我想象中的印尼电影会是极度生涩和粗粝的,但最后影片中呈现出来的风貌倒是令我大为改观。大远景的长镜头频频对准了广袤的户外,竟然拍出来一种美国西部片的质感,极具风情大气的构图中,玛琳娜骑马执刀提着头颅的画面,仿佛被赋予了某种神性。
                            被投掷在大自然中遗世独立的女性个体如此渺小,但她刚刚从一场浩劫中脱身的遭遇,却又显然而见地告诉着你,这一幅看似宁静美好的风情画,随时都会变成吃人的恶土。这种砍头如杀瓜的快意恩仇,我们都知道,无法成为现实世界里男女博弈的筹码、宣扬平权的手段,但在故事里,一眼望不到边的干涸土地上,女人可以拎着男人的头四处晃悠。无头的幽魂始终跟随在她身后,但她也只是卑微而痛苦地走完了这一条路,她的双手,处决过男人的嘶吼,又迎接了新生儿的啼哭,生与死摆在两头,可她没有自己的出口。


                            IP属地:广东28楼2019-02-03 19:33
                            回复
                              18.《1987》

                              从去年的《Taxi Driver》再到这部《1987》,韩国人总是不厌其烦地拍着关于他们社会运动题材的电影,这种时时自省的姿态,有时候会让我觉得是一种过于强烈的应激反应,一种过于充沛的自救意识。但你不能否认的是,如果想要阻止混乱无序的悲剧覆辙,这是我们唯一能够实现自救的出路。
                              整部电影从头到尾都是在展现人们的裹挟性,一群生活在特殊历史时期不同身份的人,上街呐喊的学生、冲锋陷阵的小贩、明哲保身的公务员、迂回前进的记者,以及那个原本对政治一无所知的少女,经历血泪的洗礼,被汹涌人潮里亢奋的情绪鼓动,最后站上车顶一起奋力抗争的过程,共同构成了高度丰满、立体、激荡的群像。从为了一个人的死亡而抗争,发展到一种民主制度的确立,这种过程才能够真正匹配上“水滴石穿”这四个字的力量。真正够格成为“集体”的存在,必须是个人的意志构成了集体的意志,集体的诉求为每一位个体而发声。而在今天,那一大团将我们笼罩的盛世浮光之下,我们看起来都拥有着可以忘乎所以的快乐,但那种无所适从的恐惧不安,也许从未曾离开过我们。


                              IP属地:广东29楼2019-02-03 19:3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