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战国史吧 关注:13,776贴子:142,448
  • 2回复贴,共1

网文《从文献分析韩国电影<鸣梁海战>中的历史虚实》的错误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近期,我对壬辰战争时期的海战史比以往稍感兴趣。昨天,我查找鸣梁海战资料的时候,网页上跳出了一篇《从文献分析韩国电影<鸣梁海战>中的历史虚实》,这篇文章是由“日本古代史学者”北条源次郎撰写的。我抱着学习的心态阅读了这篇文章,但是细细阅读后,发现这篇网文当中涉及到的常识错误点还是颇多的。
在文章一开始,作者北条源次郎介绍了鸣梁海战的发生背景,他说在一五九七年,明朝和日本的长期和平谈判破裂,羽柴秀吉决定再次出兵Korea,派出了十四万人渡海。


(以上为文章作者北条源次郎的原文)
但就是这简单的一句背景介绍,也都是错误的,并没有说对。首先,明朝与日本的和谈破裂,是一五九六年九月,并不是一五九七年的事情。这是一个最基本的常识,对此可以直观看下北岛万次《丰臣秀吉Korea侵略关系史料集成·第3卷》的目录,是一目了然的。

——北岛万次《丰臣秀吉Korea侵略关系史料集成·第3卷》目录
至于说丰臣秀吉决定再次出兵Korea,也同样是一五九六年九月的事情,而非一五九七年。根据《小早川家文书》,在明、日和谈破裂以后当月,丰臣秀吉便指示毛利吉成、加藤清正、小西行长先行渡海,四国众、中国众在来年渡海。这是他当即做出的决定,而不是直到一五九七年才做出的决定。

——《岛津家文书》,摘录自北岛万次《丰臣秀吉Korea侵略关系史料集成·第3卷》第282页
至于说丰臣秀吉在庆长之役派出十四万人渡海,那更是错误的。所谓的十四万人,存在于丰臣秀吉制定的庆长役阵立书(见于《岛津家文书》之《丰臣秀吉高丽再度阵立书》,北岛史料集P450~454)。但是,这只是计划的渡海人数,并不是实际的渡海人数。在《丰臣秀吉高丽再度阵立书》当中,丰臣秀吉安排给立花宗茂的出兵兵力是五千人。但由于立花宗茂在文禄役元气大伤,实际在庆长役出动的兵力只不过是2607人而已,少了差不多一半人左右,根本凑不够五千人~

——立花宗茂在庆长役的预计兵力

——立花宗茂在庆长役的实际兵力
再比如岛津义弘,在《丰臣秀吉高丽再度阵立书》当中,丰臣秀吉安排给岛津义弘的出兵兵力是10000人。而在更早的《唐入军役人数船数等岛津家分觉书》当中,岛津计划的出兵人数是15097人。但是根据《征韩实记》的记载,岛津义弘最终也凑不够那么多人,实际出兵Korea的人数只有四五千人,只是表面号称一万多人~

——岛津义弘在庆长役的预计兵力,见《唐入军役人数船数等岛津家分觉书》,摘录自北岛万次《丰臣秀吉Korea侵略关系史料集成·第3卷》第322、323页

——岛津义弘在庆长役的实际兵力,见《征韩实记》卷之9第6页
所以实际上,岛津的实际出兵兵力,只有原来的三分之一,或者二分之一,同样远远达不到原来的预计兵力(实际上,在文禄役,岛津就有类似的问题。阵立书上制定的预计出兵兵力是10000人,但最后实际只开到2000多人)。光是扣掉岛津、立花二家的水分,整个日军在庆长役的实际出兵兵力,就已经不足十四万人,最多十三万人~
所以鸣梁海战的正确背景介绍,应该是一五九六年九月,明、日和谈破裂,丰臣秀吉决定再次用兵,而实际渡海参战的日军最多只约有十三万人~(其实本身就有相当一部分军队一直驻守Korea沿海城池,根本没有回日本,没有再次渡海的必要~)
接下来,在北条源次郎《从文献分析韩国电影<鸣梁海战>中的历史虚实》的正文中,他又接着写了在鸣梁海战发生之前的漆川梁海战,指出由藤堂高虎率领的日本水军出现在海上,一举击败了元均率领的Korea水军~


(以上为作者北条源次郎的原文)
然而,我们只要翻翻史料就知道,在漆川梁海战,日本水军并非全然由藤堂高虎所率领,藤堂高虎也并非此战的日军主角。根据《岛津家文书》,实际上参与漆川梁海战的日军将领,至少有小西行长、藤堂高虎、胁坂安治、加藤嘉明、岛津忠恒、岛津义弘六人。而这其中,小西行长的序列排在第一,并不是藤堂高虎(事实上,根据鸟津亮二《小西行长》的介绍,小西本来就是丰臣政权的水军大将~)

——《岛津家文书》,摘录自北岛万次《丰臣秀吉Korea侵略关系史料集成·第3卷》第584页
在《鹿苑日录》的记载中,也佐证了《岛津家文书》的说法。日军渡海以后,小西行长、藤堂高虎、胁坂安治、加藤嘉明、岛津忠恒、岛津义弘联手,出动兵船袭击唐岛(巨济岛),击杀唐人(此处指高丽人)数千,夺取一百六十艘船,岛中所隐之船悉数烧毁。在这里,排第一序列的仍然是小西行长,而不是藤堂高虎。藤堂并非漆川梁海战的唯一日本参战将领,首功也并不是他。后面,《鹿苑日录》还补充说丰臣秀吉听说后,不胜欣喜。

——《鹿苑日录》
而日本史料《锅岛直茂谱考补》的记载,更是佐证了小西行长在漆川梁海战发挥的作用更大,伏击元均的伏兵也是小西行长一手安排,海战胜利后又乘胜打下了闲山岛。全篇只记录了他一个人的名字,更没有提及藤堂高虎等人~

——《锅岛直茂谱考补》第723页
所以,单纯说只是藤堂高虎率领日本水军在漆川梁海战击败元均,那么这无疑是错误的。因为参与此战的日军将领至少还有其他五人,而其中发挥主要作用的还是小西行长~
接下来,北条源次郎《从文献分析韩国电影<鸣梁海战>中的历史虚实》的正文中,他写到了正式的鸣梁海战部分。在这里,他又提到了藤堂高虎是鸣梁海战的日军主将~


(以上为作者北条源次郎的原文)
然而,这个说法却依旧是错误的。实际上参加鸣梁海战的日本水军大将,一共有藤堂高虎、加藤嘉明、胁坂安治、来岛通总、菅达长、波多信时,以及军监毛利高政。藤堂高虎以外的其他人,当然都不是他下属,这些人在身份上是平级的。和漆川梁海战一样,藤堂高虎并不是唯一的日军主将~

——李炯錫《壬辰战乱史·中卷》第646页,记载了参战的日本将领名单
接着,北条源次郎在文章中写道,鸣梁海战以后,高丽水军放弃制海权撤退,日军攻占了高丽水军的根据地右水营以及珍岛~


(以上为作者北条源次郎的原文)
然而,对此我需要指出:所谓的日军在战后攻占珍岛一说,没有任何确凿的史料依据能够支持。记载鸣梁海战详情的日本史料《高山公实录》、《毛利高栋文书》、《锅岛直茂谱考补》,对此事全然没有记载。源流上其实出自日本wiki~如果文章原作者北条源次郎拿不出史料支持这个说法的话,本质上也属于喂鸡流了……
但最令我惊叹的观点,还是文章原作者北条源次郎的这句话。他说鸣梁海战,恐怕只是高丽水军与日本水军前锋的小规模交锋而已~


(以上为作者北条源次郎的原文)
注意这样一个前提,北条源次郎在他写的文章中,前面说藤堂高虎是鸣梁海战的日军主将。我们需要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根据藤堂高虎的官方传记《高山公实录》的记载,藤堂高虎自己在鸣梁海战亲自作战,结果自己手上两处受伤~连所谓的“主将”都伤了,这还是小规模交锋而已吗?(李炯錫的《壬辰战乱史》,注释的是藤堂重伤~)
同样根据《高山公实录》的记载,与藤堂高虎一样作为日本水军大将之一的来岛通总直接战死(然而北条源次郎却称来岛通总为“边缘人”~),麾下人员死伤超半;军监毛利高政落入海中,后来被捞了起来~

——《高山公实录》,摘录自北岛万次《丰臣秀吉Korea侵略关系史料集成·第3卷》第736页
而实际上根据《毛利高栋文书》的补充,我们也可以知道,事实上除了藤堂高虎在鸣梁海战负了两处伤以外,作为军监的毛利高政也在此战受了两处伤(后面还掉下来海里,很惨~)
【 毛利民部太輔のり舟壱艘、幷藤堂佐渡守家中の舟壱艘、番舟の大船へ相付申候、然処ニ民部太輔則切乗、やゝ久相戦申、自身貳ケ所手負、其上海上ヘ被打落候、右之仕合誠無比類手からにて御座候、則民部太輔事者、藤堂佐渡右之付申候舟へ乗移、異儀無御座候、幷民部太輔のり舟も無異儀引取申候事 】
——《毛利高栋文书》
再根据《锅岛直茂谱考补》的补充,实际上同样作为日本水军大将之一的菅达长,他的儿子菅正阴,也在此战当中阵亡了~

——《锅岛直茂谱考补》第746页
顺便,在李炯錫的《壬辰战乱史》里,也提到波多信时这哥们儿在鸣梁海战战死了~
也就是说,鸣梁海战下来,日军主将里(包括军监),两人负伤、两人战死、一人儿子战死~
北条源次郎认为,鸣梁海战只是日本水军与朝鲜水军的先锋小规模交锋,根本没有让日军伤筋动骨~
然而,有谁见过所谓的先锋小规模交锋,主将非死即伤?


IP属地:浙江1楼2020-02-05 11:41回复
    至于北条源次郎这篇《从文献分析韩国电影<鸣梁海战>中的历史虚实》最离谱的错误,是他认为Korea历史上根本不存在龟船,任何史料都没有记载龟船,明朝人、日本人也不知道龟船的存在,建造图纸也没有留存下来,所以龟船是不存在的~对于这一谬论,我在上一篇文章已经讲过了。可移步参看:
    https://zhuanlan.zhihu.com/p/105130289


    IP属地:浙江2楼2020-02-05 11:41
    回复


      IP属地:浙江3楼2020-02-05 11:4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