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吧 关注:7,727贴子:95,042

甲骨文中记载的商汤灭夏史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隆重推荐李元星的《甲骨文中的殷前古史》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0-02-20 13:11回复
    过去因为疑古派们的势力过大,最初一代的甲骨学者固守只适合于金文的六书体系,对甲骨文里的夏字视而不见,贻害无穷。以致西来说的谣言屡禁不绝。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0-02-20 13:17
    回复
      黄、黄尹即黄帝考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0-02-20 13:24
      回复
        李元星《甲骨文中的殷前古史》目录一览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0-02-20 13:27
        回复
          从殷末选举制看夏字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0-02-20 13:35
          回复
            夏启夏桀的一些考证。
            楼主按:按照李元星的思路,或许我们可以在甲骨文里没释读的大量文字(官方称大部分是人名地名,这不假,但是不是谁都有资格单独用一个字来做名字的)中发现夏代全部君王的名字。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0-02-20 13:39
            回复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0-02-20 13:40
              回复
                夏末商初的历史变迁(重点!)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0-02-20 13:44
                回复
                  夏朝的存在是毫无疑问的,说甲骨文中没有提夏朝,那是瞪眼睛说瞎话
                  1925年,王国维用“二重证据法”用地上的典籍和地下出土的殷墟卜辞,证明殷商王朝的真实存在。可“疑古派”不肯认输,在铁证面前,不得不放弃周前无古史的说法,退而成殷前无古史。
                  殷前真的无古史?这让李元星立下一个誓愿,要从留存至今最早的文字——甲骨文中,找到殷前有古史的证据。李元星先生的毕生心血《甲骨文中的殷前古史》一书,由济南出版社出版。韩树英老先生在该书的《序言》中所指出:“作者用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系统文献商代甲骨文作为第一手的材料来研究殷前古史——盘古、王母、三皇、夏王朝。书中之论“持之有据、言之成理”。
                  李元星老先生首先从汉字结构要素形、音、义、法四个方面考证了殷墟甲骨文中古夏字的存在。古夏字在甲骨文中多达一百数十个(早期金文中也有十来个)。自东汉许慎《说文》中解读出“朢”字以来,近两千年来无人再有异议,包括罗振玉、王国维这样的大学问家在内,故学术界一般均认定甲骨文中无夏字。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李元星老先生在课余请教北大教古文字学的高明先生,后来又在京请教过著名的学者李学勤先生等,他们都说甲骨文尚有很多未被认定的字,其中也可能会有夏字。李元星先生20余年前初示笔者《夏字考》草稿,读后令笔者惊喜不已:甲骨文中果然有作为国名族名的夏字,而且铁证如山!
                  其次,李老先生进而从卜辞中找到了夏王朝存在的确证。其中主要有夏朝开国之君启、亡国之君桀(古篆形声字蘖)、夏王朝“父传子、家天下”、商革夏命、商汤动员并联合玁狁(古匈奴)及犬戎等族共同造反、商汤灭夏后得到传国之宝九鼎、汤放桀并“令夏桀先归田”(即令其开荒种田进行劳动改造)、汤令桀远到大象出没的南方巢地居住而不得再回中原诸夏地区捣乱、夏桀奉送商汤王特养祭祖牲畜、商汤之孙太甲王免除夏桀“流放犯”身份、给予“公民权”而夏桀也能服从管束、不辞劳苦等等史实,全部言之凿凿,令人信服。这些都是前人未曾从甲骨文中弄清的重大历史问题,李先生正确解读了“夏桀”等古字词,证实了夏王朝是有文字可考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袭王朝。此外,上世纪四十年代李先生还在罗振玉家发现铸有古篆夏字的阳文青铜戈,作为重要证据,现存旅顺博物馆(锈蚀严重),是迄今唯一可见的夏字铭文夏代遗存。
                  其三,李先生从卜辞祭祀对象中发现了夏代之前已有“盘古→王母→三皇→五帝”的古史统系——这至少是殷商时代人们的一种共识,一种历史认知体系。李元星在卜辞中查得(包括在前人已查出基础上加以确定或纠正)的盘古6条,用虎祭祀王母1条,三皇(伏羲、神农、黄帝)祀典约20条,“虙列山”三字单、双、繁、简四式合文约40条,黄帝百余条,总计约190条。“虙列山”三字单、双、繁、简四式合文多达四十来条,这在甲骨文中是独一无二的,充分表明殷商时代人们对三皇非常熟悉,以致随便用任何方式均能表达清楚。至于《史记》中所载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五帝在卜辞中仅颛顼未见,余皆可见。作者从识“凡”为“盤”古开始,总结殷人关于殷前古史知识体系这个大问题,破解了前人和同时代人一直困惑的历史之谜。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0-02-20 13:55
                  回复
                    为什么这本注定名垂青史的书目前影响力不大,因为很多人并没有看过她,又受到学阀和疑古派的压制,迷信了所谓“众所周知甲骨文里没有夏,连可怀疑的对象都没有”的谬论,便觉得这本书的观点太令人惊讶了,有“民科”之嫌。在这种情况下,各种妖魔鬼怪蜂拥而起,埃夏一体论,昆夏论之类荒诞无经的扯淡引起不少人迎合,令人嗟叹。夏朝确为信史!希望大家转起来!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0-02-20 13:59
                    回复
                      这本书证明夏字就用了近百页的篇幅,这种治学精神请问现在有的有几个人?想喷的建议先去看看原书再开喷。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0-02-20 20:58
                      回复
                        再注,有人说父乙只能是武乙或小乙,这也是受了现有体系的影响,“甲骨四堂”受其时代的影响,划分错误在所难免,而郭沫若更是拿马克思的理论硬套商,把商说成黑暗的奴隶制(许多无奴派学者对此做了大量批驳),然后在此基础上把一些似是而非的字形脑补成各种酷刑(这种例子很多的,知乎上搜就可以看到),不知完全可信否?当然可以这么认为父乙不可能指大乙商汤,但这样很多卜辞就难以理解、自相矛盾了,作者在这本书里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大量考证(这就是为什么夏字部分考证了一百页的篇幅!),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那几个父乙指的是大乙!认为盘庚之前的甲骨文几乎没有仔细想一下,甲骨文这么久为什么没有古人发现?我提供一个合理的解释:商人主要还是以竹简为载体书写的,占卜用甲骨,但未必刻的字全是占卜的内容,龟甲作为书写材料,很宝贵,而商前期迁都频繁,这些珍贵的占卜资料(包括非占卜内容的史料,能写在甲骨上的肯定是最有价值的)肯定要随着迁都让史官们装车里运到新都里去,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早商都城里甲骨文几乎没有,因为竹简基本已腐烂,而甲骨被搬到新城了。殷墟作为商最后一个都城,商的史官在商快玩完的时候把这些甲骨编好次序深深埋在地下的坑里,期待着死后的商王还能回忆和阅读祖先的辉煌,而大部头的商代资料都在竹简上写着,被周王朝和九鼎一起搬运走了,这也就合理解释了甲骨文几千年没有被发现的原因。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20-02-21 00:47
                        收起回复
                          夏“社”与夏时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20-02-21 00:53
                          回复
                            从甲骨文的“夏”看夏都位置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21楼2020-02-21 00:55
                            回复
                              李元星:夏桀是怎么被释读错误
                              楼主按:有关夏桀的卜辞只出现在按现有体系划分的第一期甲骨文中,这正好暗示着有些更早的甲骨文被断代错误。毕竟再往后夏朝早被忘了好吧,谁还稀罕去记一个几百年前的亡浒国之君呢?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22楼2020-02-21 01:0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