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德麦肯纳吧 关注:1,414贴子:21,835

运用自体解析5年时间,在这里分享我一些自体解析的方法与技巧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在自体解析已经有5年时间了,期间有几十万字的自体解析的稿件,虽然自认为很多地方都是在绕圈子,大白话,但是感觉自己的对于现实的认知,对于宇宙的认知达到了杰德所说更远的地方,至少现在一本灵修类书籍过来明白哪些是指向的真相,哪些是灵性废话,在这里一方面分享我自体解析的内容,给一些想要自体解析但是不知道方法的做参考,另一方,我如果有不足或者盲点的地方,没有解析到欢迎大家指正出来。


IP属地:四川1楼2020-05-19 15:36回复
    这身心是真实存在的吗?体验的现实内容,父母是真实存在的吗?不过只是知觉体验而已,信念、记忆与五感,没有这个体的记忆,那么何来这对于五感的诠释呢?
    所以一切都不过只是记忆而已,记忆的累积造就了这个个人的认知,所以问题就在于这些记忆编造了这么一个谎言组合而成的宇宙,认同了我是这个身体,其他个体人是不同的身体与身份体验,认同了我有自由意志,其他人也有自由意志,认同的我这个身体和其余的宇宙万物都是真实存在的,这些从小开始编织的错觉信念,把梦境当成了真实存在的物资宇宙,精神体验,所以问题开始了,为了所谓的梦想和意义,


    IP属地:四川2楼2020-05-19 15:45
    收起回复
      这些有自由意志存在于每个人身上的都是谎言而已,都是废话,人受到千万因素影响产生了行为,看起来就是一个人在那里说话与思考,但是这些行为后面的驱动力,来源于从小到大的经历,来源于信念,来源于从出生到现在的五感接受内容,也来源于遗传因素,一个抑郁体质的人你很容易抑郁,一个情绪稳定,有领导力的人,很多的特质都是先天的,最简单的是,你再怎么努力,也没有办法去nba成为职业球员,其他不论身高就是一个关卡,所以看起来很多事情,是有志者事竟成,但是真相却是,这个所谓的我,只是被命运的提线木偶拉扯产生行为,行为前面的情绪、念头有太多的影响因素。
      但是按照人类接受教育的习惯这个我就是这个身体,然后这个我就是这个身体的负责人,这个身份的负责人,一切对错都是由这个身体与头脑负责的,出了问题就是你这具身体与头脑,这个身份体的责任,你***不要甩锅,别人也是一样,出了问题就是你错了,然后有了好的结果也是一样的,你是亿万富豪,哇塞,这就是你如何努力,又如何掌控了风口,童年又接受了生命教育,然后你天生就是做这个的料,所谓的商业巨子,球星、明星莫不是如此,其实这些羡慕感与认同感才造就了一个又一个的明星,这明星就像过去的神一样,把内在缺乏的部分投射在神上面,现在就是把内在匮乏的部分投射在神上面。


      IP属地:四川3楼2020-05-19 15:45
      回复
        问题不是神,不是明星,而是这个体小我薄弱带来的无我恐惧感,需要抓住更多,当你单身的时候,想要一个爱情,那么就投射一个漂亮的女明星或者男星,当你是女人不够漂亮的时候,对自己不满的时候,就投射一个漂亮的女星,然后这女星有一个帅气老公,也附带投射了过去,所以外在的羡慕与批判其实都是内在的阴影投射在外在去的。
        从我们从小到大,接受的教育来看,这三个信念是核心,但是这三个信念也是三大坑,第一,我是这个身体,我是这个身份体验,这个身份体验的金钱、财富、地位、国籍、人际关系、物质都是我的身份体验的一部分。第二,现实的内容就和从小到大,教育认知的一样,物质宇宙是真实存在的,我只是这个物质宇宙里面的一个个体人,生活在这个2020的时空内,这个国家内。第三,每个人类都是自己身体的决策者与行动者,既然这样就应该对于各自的行为负责任,因为人类是自由意志的高级生物,对于所做作为要付百分百的责任,所以各种批判各种抱怨,各种赞扬就而来了。这些对错、是非、慈悲、业力的基础,因为这个身份确认感和这个自由意志感,就造就了善恶对错,是非的认知体验。
        所以,结果就是***,我们每个人都时刻恐惧犯错,时刻活在后悔的生命戏剧中,因为过去我做错了什么,假如不这样就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假如不那样就会怎么样,你不应该这样,因为如何如何,我们头脑里面时刻充斥着这些废话,最简单的假如,不用去买彩票,假如比特币刚出来算法的时候你用家里那台破电脑,随便挖个几个月,现在就是亿万富豪了,但是这样的假设成立吗?
        结果就是,发生的就是合理的,不合理的不会发生,合理的不会停止发生,存在就为合理,全世界都难以接受这疫情,但是这疫情就发生了,这疫情后面对于人类,对于自己有什么功课呢?这才是需要反思的,这件事情发生我很难接纳,这其中有什么样的功课在里面。


        IP属地:四川4楼2020-05-19 16:00
        回复
          这些在人际关系层面的恐惧感,恐惧不被认同,恐惧小我受到削减,恐惧这个属于我的部分受到伤害,这本应该是我的金钱、财富部分,事情应该按照我设想的部分,父母永远健康,我也永远健康,我应该有豪车豪宅,我应该是有身份有地位有牌面的,我应该是开心快乐与幸福的,我应该有一个或者多个漂亮帅气的伴侣,这个宇宙应该满足我认为的所有的要求,这就是我所期望的,这就是薄弱小我,在无我恐惧驱使下产生的欲望,谁不想要这些呢?有钱有闲的明星一样的生活谁不是喜欢想要的呢?
          但是现实总是太残忍,我们每个人都苦逼的存在,要么没有钱,要么没有闲,总之就是这样不好那样不对,马云曾经说过,我很后悔创立了阿里巴巴,每天如履薄冰,每天生活在压力重重中,如果再让我选择,我会选择做我们公司一个程序员或者产品经理,拿个几万块,生活开心快乐。
          一个中年失业的程序员,要是马云这样多好呀,不用看领导的脸色,甚至在疫情期间失业的设计师成为美团外卖,感觉每天都获得美滋滋,这里就可以看出来,其实每个人都不满。
          对的,哪怕是明星是亿万富豪,都不满,都认为哪方面应该更好,宇宙是公平的,会给予你一定的物质与快感,但是同时你有收入有地位的同时,压力、焦虑、辛苦劳累也会伴随着你。
          明星也好,球星也罢,私下里也付出了常人的努力,也时刻小心而恐惧的维护着自己的人设,不可能光着膀子走在大街上。也不可能在公众场合从说话到行为,不维护一个完美人设的状态。
          所以羡慕什么呢?每个人只要你是无意识状态,只要你认同了我是这个身体,就必然会有生、老、病、死、断别离、求不得的苦难存在,你说说这些苦难,金钱也好地位也罢,有多少能够规避掉。
          所以我们接受的教育永远都什么,改变现状,对于现状不满得到某个结果,比如梦想与境遇,但是当我们得到了这个结果后,然后下一个梦想与期望的境遇就来了。当你没有车想要一辆车,当你有车,有希望一个高档商务车,当你有商务车然后跑车多好啊,有了跑车,跑车里没有一个妹子怎么可以呀?
          所以,这头脑与念头,时刻都不会满足,如果满足你怎么有动力去行动呢?满足意味着无事可做,无法刷存在感与优越感,这对于头脑与小我来说就意味着死亡,所以头脑需要时刻上演二元对立的苦难戏剧,自己看看是不是这样的,头脑一刻也不停的在思考,你能停止思考吗?不能,那么这些时刻需要思考的体验,就时刻创造着,念头饥渴的状态,时刻想要用念头、情绪与二元对立的事件来填补无我的恐惧感与焦虑感,那么对错批判,新闻、游戏、与人交流,刷抖音,这些就为时刻存在的这种无我感提供了填补机会,就好像一个空虚、孤独的无我黑洞时刻需要用东西来盖住一样,多巴胺需求旺盛的人,用病态的性、毒等快感不是这样填补方式吗?最近批判的小猪同学不是这方面的代表吗?既然身价上亿的明星都这样何况我们大部分的苦逼常人呢?
          所以问题不在于境遇与地位、收入,你不论哪个阶层只要缺乏觉知,缺乏觉察就必然受到无我恐惧、死亡恐惧感的刺激用情绪与念头来填补这些恐惧感与焦虑感。


          IP属地:四川6楼2020-05-19 16:21
          回复
            我们常说的恶业,什么境遇,这就成了灵性成功学,成功银行里面,你学习某方面知识,你去行善积德然后就存钱了,那么这个存钱过程做了,未来就有钱了,你今天努力存钱,今天行善存钱,然后呢,某一天我咋个银行里头,没有钱呢,没事说明你不够努力,学习不够,还需要接触更高层次的人脉,这个简单的逻辑就是你和什么人在一起然后就会成为什么人,这正确吗?很多成功学的人士都这样说,那么,请问亿万富豪家的保姆不是不做保姆了,就少说也是百万身价不是吗?
            行善积德也是,这这辈子没有报,下辈子来的,没有关系多等一下,不要放弃,当我们一辈子沉迷在这些努力中,回头看还是没有成功,才发现被套路了,就算成功了,有钱了又怎么样,一样有更多的欲望,更多的期望等待着我呢。
            所以这些从小到大的认知,你认真去解析就会发现,人类的谎言认知陷阱时刻都存在,人类的思维是线性的所以,就会有核心的因果论,因为这样所以那样,而且常常局限于一因一果论,这样导致了无意识的认知体系,简单的就是,思想决定了情绪,情绪决定了信念,信念然后产生了潜意识内容体系,潜意识决定了我们的行为。
            那么请问,你每天五感内容,不是也影响了你的行为吗。我骂你,你不是不开心吗?那么难道你思想里面,有希望一个人骂你吗?你突然间遇到车祸,是你潜意识决定的吗。是你思想决定的吗?在无意识状态里面,缺乏觉知的时候就会认同这些谎言,如杰德所言,这些谎言经过人类多少代的加持,经过无数人的加持,然后形成了集体无意识的状态,你一个独立的念头,想要脱离这个集体无意识状态所以需要很长的路要走,不然人人都是很简单成为人类成人了,人人都开悟了不是吗?
            缺乏内在的觉知,认同我是这个身份体验,认同了我是这个身体体验,我是这个看这篇文章的家伙,这写的东西都是扯淡的,这样就会产生二元对立,产生批判,没有什么是对的,这只是信息而已,就好像一个领导在台上说话一样,只是信息而已,对错怎么评价,只有一件事情就绝对是对的。
            那就是我存在,这是绝对的正确,我存在,不然怎么能够体验到一切的发生,或者更准确的说,这存在,没有你我他,这体验的你我他,精神的与物质的都只是存在的体验而已。
            存在的只是意识,精神也好,物质也罢,都只是意识的体验,意识的体验有什么对错的呢,只是存在,星球自传有对错吗,这宇宙某个星球毁灭有对错吗,说不定这某个星球就有几十亿人喔,这食肉动物吃掉食草动物有对错吗?有违反杀生的业力法则吗?很简单,要么这食肉动物不吃食物死亡,要么就吃食草动物,这就是自然法则,就是生态平衡,所以到人类这里来了,就会有对错了,这样是对的,那样是错误的,发现错误对于人类而言就是火烧屁gu的事情,时刻批判别人的错误,批判对方的错误,并且从这些错误里面,寻找优越感与自我感、存在感,新闻不是这样的吗?


            IP属地:四川7楼2020-05-19 16:43
            回复
              每个人类都忙着用这些批判这些抱怨,来形成自我的优越感,好填补无我的恐惧带来的焦虑感与忧虑感,并没有必要去批判追求成功,赚钱与实现事业有成,有豪车豪宅,如果你有很好没有错,如果你没有希望得到也没有错,如果你在努力得到这些也没有错,但是要记住,好的优越的生活条件,无法代替,对内在的觉知,从旁观者的角度来见证这一切体验与存在的发生,从觉知与觉察的角度来见证一切内容的如是发生,从知觉体验的角度来感觉认知一切的存在,体验与发生。
              就是从上帝视角不带批判的见证这个身心行为,这其他身心行为,这看起来很容易,其实很难,把这个觉知比作一匹马,不仅这头脑需要用二元对立的戏剧,批判与抱怨,期望与担忧,等情绪把你拉下马来,身边的人也会把这种无意识的状态拉你下马来,比如一个愤怒的人和你吵架,一个快乐的人和你交流,在商务谈判领域你需要进入这个身份的角色里面。
              需要扮演一个谈判者,需要用自己塑造的意志与想法打动别人,需要改变别人的想法,这个时候你就很难保持觉察与见证了,这个时候无意识的状态就到来了,仔细想想这不是我们时常面对的吗?
              对话、情绪波动、思考都很容易进入这种无意识的状态,而且每个人几乎都处于这种无意识状态,新时代文化强调的集体意识的共同扬升,在我看了,伴随着人们把注意力转向手机和新媒体,这种无意识状态伴随着物质丰盛,伴随着手机占用我们的时间,无意识状态对于现代的人更加强了,过去在车上还能保持见证,现在到任何的地方,一点空余时间都用手机来刷取存在感与自我感,当你玩抖音、游戏、新闻的时候,你说你保持无意识状态,至少从我这个个体的感觉来看,很难。
              不仅这本身个体念头、身边的人、信息获取,这太多的信息内容,容易导致无意识,所以现在的人苦痛都这么重,失眠、压力、焦虑,现在欲望与恐惧的信息,填补无我恐惧的信息太容易获取了,太容易用这些信息填补内在的压力了,所以,无意识状态太容易获取了,造成了现代人更多的压力。
              但是这一切有错吗?没有错,只是存在,只是信息感知而已,只是从个体角度剖析了这些问题而已,你24小时玩手机也没有问题,你有几十个老婆、伴侣也没有问题,只是存在,不用去批判这些,只是解析,不用去占据道德制高点,如果想要保持见证、临在,就需要尽量少的去获取这些信息,这些信息看起来有趣又好玩,能够填补内在的空虚感与焦虑感,但是对于个体成长,不论是事业还是财富,不论是保持觉知还是临在,回归有意识的状态,感觉是一个反面的过程,这手机只是导致无意识的一部分而已。
              准确的说是链接,手机没有问题,链接才是问题,把我的这个身份感,链接到不同的内容上面去了,导致这头脑缺乏独立思考的时候,这头脑里面就好像一个仓库,时刻处于一个爆满状态,各种信念与认知累积的状态,你还怎么保持见证与觉知呢?
              当信息摄入过度,你甚至忘记了深呼吸,在觉知层面深呼吸与减少信息在头脑里面的流动是关键,减少身份认同,禅修也好,还是打坐、入定,都是专注而不被这种身份感,这种身体感,这种对错是非感说干扰,然后处于一个减少和信息链接的状态,比如你在想赚钱或者一件不快乐的事情,当平时你就有身份感在里面,就会有情绪波动,情绪波动往往带来苦痛,当你安静下来,这些念头还在,但是只是从觉知的角度见证了这些念头的发生,这个时候,只是念头存在,没有一个我参与到这个赚钱与对立对抗的二元戏剧里面,就是这戏剧在脑海里面上演,只是没有一个所谓的身份感的我存在,这就是保持觉知。


              IP属地:四川8楼2020-05-19 17:05
              回复
                这些戏剧场景需要一个我是这个身份感,融入这场戏剧中也就是说要扮演好这个工作的角色,需要认同这份角色感,需要入戏,但是入戏容易,每个个体人其实都在入戏,但是在入戏同时出戏难,角色死亡然后透过第三方见证角度观察这个角色,从这个角色认同中走出来,见证这个在做的家伙,看起来容易,但是角色认同一旦开始往往很难产生这些见证者状态,临时进入这个见证者角色很容易,特别是在自体解析与打坐、禅修的时候,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入戏,这个时候脱离这份角色认同而行动就变的极为困难了,做但是不要在意结果,这是《博伽梵歌》的核心教导,但是这真的如此吗?很难做到不在意结果,尽人事,顺天命这一句话很简单,但是要做到脱离这个角色的利益认同与身份认同却相当困难。
                这需要持续不断的练习,自体解析只能从一个角度认知到我不是谁,这现实不是真实的认知,但是这还不够,明白这一切都是意识很简单,但是要相信,要把这个多年来形成的信念,我是这个身体,人类都是具有自由意志的认知,转变过来却很困难,所以杰德说的什么。角色死亡,说起来很简单,就是放下对于我是这个角色的认同,但是这个认同感伴随了几十年,对于大部分人而言,很难放下,你有不同的角色。父亲、母亲,儿子、女儿、一个努力工作被别人认同的人,这无我恐惧需要用这些角色来认同我是真实存在的一个个体,这些角色需要你入戏才能扮演好这个角色,入戏不是问题,你要做事情必然要入戏,但是在入戏的同时,觉知到我不是这个角色,这个角色只是按照自己业力法则来产生行为,就好像一支离弦之箭,拉玛那.马哈希,在《走向静默,如你本然》如是说就算是圣人也是如这一支离弦之箭一样从出生开始到死亡产生了这样一个业力结果,从历史的角度分析每个人死亡的时候,这个人的经历就固化崩塌了,历史在我们的体验里面都是一样的,难道不同的人会觉知到不同的历史,是一个平行的空间吗?


                IP属地:四川10楼2020-05-19 22:43
                回复
                  一直以来平行空间、命运固化,这些是人类一直存在的争议,撇开这份争议,其实这不重要,重要的是身份认同感带来的苦难,你认同我是这个身体,不论命运如何,都会有苦难伤痛在里面,只要和这个在做事情的家伙产生身份认同,那么就必然会有二元对立的不满,这些不满不接纳就是问题所在,换一一个方式思考,假设着命运是固化的,那么其实现实就很简单,现实如是发生只有接纳与不接纳与否,这个头脑里面的思想无法决定结果,前面就提到了,所以,这命运一定不会按照你头脑里面设想的蓝图上演,这假设与期待的一定是与现实不符合的,那么面对这个不符合,就很简单,接纳还是不接纳,不接纳就痛苦,接纳就快乐,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一个人想要的很多,需要的很好,有多少人是穷的吃不起饭,穿不起衣服,没有地方住的,大部分人在现在都能够实现,这是基本的需要,但是想要的就多了穿的更好,车子,更大的漂亮的房子,吃的更好,被尊重与认同,只要你认同了我是这个身体,我是这个身份感,这种和他人的比较,和外界的比较,这些欲望就来临了。
                  苦源自于欲望,认同了我是这个身体后,这些欲望,这些角色认同感就来临了,每个人都不断在搭建自己的人设,并且希望人设入明星和富豪一样的完美,都在不断的羡慕,为什么我不是国民老公,但是要明白,这个人设的搭建不是你想要怎么样就怎么样,是头脑里面的念头和现实的融合组合而成的,并且最为关键的是,人设就好像海滩上面的沙堡一样,当死亡来临的时候,这个沙堡就崩塌了,没有人最后的命运其实都一样,都是走向崩塌。


                  IP属地:四川11楼2020-05-19 22:43
                  回复
                    那么我们能够做的就是在从现在到死亡的时候,在这个觉知的空间里面,离苦得乐,关键就在于离苦,要得乐很简单,游戏、性、酒,这些都能带来快感,娱乐就是简单的快感,但是大部分人卡在苦上面,准确的说是期望与担忧,这就是无知带来的想要命运和自己头脑里面的设计蓝图一致,但是大部分人头脑里面的蓝图都是混乱的,自己想要什么都不知道,只是按照社会的大众认知与集体认知,产生了标准化的欲望。
                    财富自由、时间自由,这些内容,但是真正有几个人实现的呢?其实这些所谓的追求,并不是在于能够得到结果,在于这种实现梦想这种追求的过程,来缓解无我的恐惧、空虚感与焦虑感而已,就好像生命的客栈里面有一张牌子,明天吃饭不要钱,每个人都在等这个明天,都在为这个明天奋斗,大部分人就在这种目标、期望、计划,然后目标无法实现的过程里面,产生焦虑与忧虑、沮丧与失落过程,想着明天吃饭不要钱,却忘记了吃好今天的饭。
                    大部分人在境遇上面都不是人生赢家,那么这大部分人就应该不快乐吗?所以如何接纳才是关键,要好境遇,目标,这些东西无休无止,还有一点,就是边际递减的效应,比如你有100万,在刚实现目标的时候可能这个当下或者几个月甚至一年是快乐的,但是一年后这种快感就降低了,转而是别人还有千万、还有上亿的金钱。
                    所以这人的欲望是无休止的,无我的恐惧不允许你完全的满足,这人类的情感机制就是要用不满来填补这种空虚感与焦虑感,这些夜总会也好,还是各种娱乐体验也罢,都是填补这种空虚感,用各种所谓的临时快感掩盖这无我的恐惧感与空虚感,这就是恐惧大逃亡的策略。
                    基本上每个人都是这样的,所以,不要去羡慕谁,这自己找到力量,然后接纳,保持觉知与见证才是重要的。自体解析是一个方法能够减少这各种执念的链接,比如人际关系的链接,各种欲望。


                    IP属地:四川12楼2020-05-19 22:43
                    回复
                      但是每个人的核心都是在与父母和伴侣,子女,这些是核心的链接,朋友、同事不接纳你大不了不来往,而且投射在这些关系上面的内容也有限,但是父母和伴侣却不一样,每天生活相处的时间与深度,意味着很容易把这些苦痛投射在这些身边的人身上。
                      首先从认知上面来看,这个身体与身份不是我,这是灵修的基本前提,这些觉知内容,这些父母、伴侣的觉知内容是我的一部分,这也没有问题,其次,那么这些投射到父母、伴侣上面的矛盾与愤怒体验,就是我的一部分,是我内在有这些问题与矛盾投射到了父母与伴侣、子女上面,这就是心理学的投射机制,无事不登三宝殿,是有这些问题,这些人际关系镜子才投射出来这些焦虑感与忧虑感,矛盾与痛苦。
                      如果你缺乏觉知,那么就会认为这些其实是别人的问题,父母的问题、同事的问题、社会的问题,但是这样的批判没有意义,不会给你带来成长,重要的是觉知这些投射,觉察这些投射后面的功课,举个例子,你内在恐惧乱花钱,批判乱花钱,然后你的伴侣不理性消费,就给了你这个恐惧感,这些批判感找借口,看起来是伴侣的问题,其实内在有你对于金钱的恐惧感。
                      你去创业父母不支持你,希望你有一个稳定的工作,其实就是你内在恐惧创业失败,恐惧亏本这部分信念投射在父母身上,然后你内在又有一个想要出人头地,过和别人不一样的生活。
                      与其说你与父母的矛盾,不如说是你内在的两股能量,一股投射在你这边,一股投射在父母这边展开的战斗,外在的矛盾其实就是内在自己两股力量的争斗。
                      当你觉知到这部分问题之后,从见证者角度而已,都是正确的,父母的担忧代表了你恐惧创业失败,这想要出人头地代表了你希望得到更好的生活,所以觉知内在,然后考虑一个折中方案,能不能稳定工作的同时再考虑创业呢?
                      当保持觉察,从见证者角度,从上帝视角来看,这一切其实就是一场梦境,一场戏剧而已。境随心转,相由心生。就是这个道理,其实没有什么外在与内在,只有觉知,只是我们习惯性的认同了这个身份感与身体感,把一体的宇宙,分割成了我与宇宙,这就形成了分离感,这种分离感就会带来无我的恐惧。
                      所以境遇有好坏吗?这只是头脑里面判断而已,当头脑里面少了这些好坏对错的判断,我们不把这些能量用于,批判、抱怨担忧自然就离苦了。
                      你想要控制局面往你期望的方向发展,其实会发现生命一团糟糕,当你放下利益与对于结果的过度期望,你会发现,一切都只是一个梦境过程,你在做梦,你就是这个梦境本身,只是在梦境里面认同另外我是这个梦境里面的主角而已。
                      分离的自我没有了,然后就和这个宇宙相互融合了,这种融合就带来了快乐与幸福,但是要融合就需要杀掉这个身份感,杀掉这个身体感,杀掉这些对于身边所有人的认同感。
                      从这个层面而言,这就是死而重生的一个过程,就好像《白鲸》里面的一样,所有的人都死了,最后冒出了主角,这个主角就是你,这个在看这篇文章的个体。


                      IP属地:四川13楼2020-05-19 22:44
                      回复
                        简单而言就是从之前完全认同我是这个身体,我是这个身份的小我体验,自我体验变成,我是存在本身,我是宇宙,我是觉知者的观察者认同,这观察者最后都要灭掉,但是观察者总要比这个身体与身份认同好些,一端是完全认同我是这个身体,我是这个身份体验,另一端就变成了,这一切只是发生,我饶有兴趣的看着这些戏剧场景,就好像看电影一样看见自己的业力戏剧在发生。
                        但是人类的戏剧一定是二元对立的,为什么呢?简单一点,如果你去看电影,电影里面只有快乐、幸福的内容,都是大爱,都是艺术片一样的祥和与快乐,你认为有人去看这场电影吗?免费都不会去看,但是有冲突与矛盾,有反派,然后在这个人设上面我们是主角,是正派,经过千难万苦,从一个loser变成,最后的拯救世界的正派,这场戏剧花钱就值得了,那么我们放大到现实中来,如果人生一马平川,这生命有意义吗,你愿意投胎在这个世界上面来吗?游戏也是一样,如果游戏里面没有矛盾,没有冲突,没有消灭掉反派,没有恐惧感的与失落感,没有别npc欺负的死去活来的体验你愿意玩吗?甚至会有一些游戏,难度很大,过关之后,产生强烈的自豪感与成就感,但是就是有人去玩。一些人觉得这样被虐有什么意义呢?
                        生命游戏也是一样的,首先生命游戏一定是二元对立,有正派有反派的,我是对的,你们是错误的,然后不同的人希望玩不同难度的游戏,简单难度是我大部分人的,但是也有喜欢玩高难度的,获得更大成就感的,这些所谓的明星与富豪,越高难度,面临了更大的压力与挫折感,同时收获的认同感与通过游戏的快感也是更多的,在这个生命游戏里面高难度的游戏体验,你有豪车、豪宅、有更优秀的另一半。这个网络游戏里面,你的游戏玩伴也是优秀的。
                        在这个高难度的游戏里面,难度越高,容错率越低,低难度的游戏你犯错没有什么大问题,但是到了高难度,一旦犯错,你身边的游戏玩家就会受到影响,各种责难与游戏失败的体验就来了,而且高难度游戏被认同的同时面临更大的压力,更多的游戏时间。这和游戏段位机制一样,因为高段位的游戏竞争压力更大,面临着你需要付出的努力更多,当然也不乏有的人就是有这个游戏天赋,但是当你太过于认同游戏得失的话,就必然会有苦难,就好像英雄联盟或者王者荣耀的游戏一样,有人赢得游戏就有人输游戏,那么当你太过于在乎结果,认同了我是这个游戏里面的角色的时候,一旦输了你就很痛苦,你升段位很快乐,掉段位就痛苦,并且很多时候,感觉都是队友的错误,而不是你的,这个时候你就会抱怨,当然你也会有后悔的时候。
                        但是不要忘记了,这个游戏的段位不是你,只是这个游戏账号,这个id而已,你只是在见证这个游戏过程,这个游戏里面角色不是你,只是你认同了这个游戏角色,有这个游戏角色才有娱乐的感觉。
                        开悟就好像看透了,这游戏id与游戏角色都不是我,这游戏就只是一个二元对立的戏剧而已,然后游戏融入感就减少了,所以杰德规劝,不用太过于削减掉角色认同,减少可以,但是不要完全没有角色认同,这样生命游戏体验就少了一点乐趣,你可以玩这个生命游戏,但是不要有太多的角色认同与身份认同在里面,玩游戏的时候可以尽力去玩,但是游戏告一段落的时候,要明白这游戏段位和游戏里面的所谓数据,都不是你,从游戏中抽离出来,见证这个游戏就好。


                        IP属地:四川14楼2020-05-19 23:04
                        回复
                          关于其他的vip游戏玩家
                          这个游戏开始游玩不全是完全一样的起点,就好像如果你是一个富二代,一开始就有很多的资源,和你一起玩游戏的都是所谓高段位玩家,一开始就可以对于游戏角色、游戏内容、游戏的体验有更多,更好的选择空间,游戏一开始的时候,就能够获得更多的游戏币,相对而言,这游戏的物质和成就感体验也更好,所以每个人的游戏起点其实是不一样的,但是我们追求的是什么,你有再好的游戏起点,但是每一个人在这个生命游戏里面的终点是一样的,所以再怎么建立起来的游戏帝国,游戏内容,你是一个帝王死亡的时候和一个乞丐一样没有区别,知觉体验消失了,你又回到了这存在的中心,这个个体的知觉,个体体验就消失了。
                          所以我们应该追求的不是更多的游戏物质体验、游戏金钱体验、游戏成就感与优越感体验,应该追求的是游戏体验感本身,就是游戏游玩过程中的乐趣,是在游戏游玩过程中,优化游戏体验,不论你有钱没有钱,有地位没有地位,是非得到他人认同,是非有很好的物质体验,但是你可以拥有快乐的游戏体验,就好像不丹这样个国家,虽然物质条件从我们角度看很匮乏,但是国民幸福感却是世界前茅,所以游戏体验本身只是对于物质体验的反馈,物质体验能够对游戏体验的快感及幸福感产生影响,但是却不是全部。


                          IP属地:四川16楼2020-05-20 08:49
                          回复
                            我们在游戏里面应该追求什么样的游戏内容?
                            对于身体与身份的认同感越强烈,受到物质体验的影响就越大,你就越需要用物质层面的优越感,来缓解无我恐惧的焦虑感,大部分人所谓的追求都是在为无我恐惧买单,而是这这成为了一种主流认知,实现自我,实现人生梦想,获得更为优越的物质体验,更为良好的地位与认同感体验,这些游戏内容有意义吗?
                            游戏本身的快乐如果都追求更高段位,而忽略有游戏本身的快感,那么这个游戏的体验就会大打折扣,未来追求游戏的成就感而牺牲了游戏的快乐及幸福的体验,就形成了明天游戏更好玩认知,但是这个明天却一直没有到来。
                            追求高段位游戏的体验并没有错,获得更好物质条件也没有错,但是过于追求游戏段位,那么就会产生挫折感与沮丧感、失落感,看见了别人都是王者玩家,在游戏里面有豪车、豪宅、美女成群、有帅气而多金的老公,每天都是各种高大上的游戏场景体验,你也想要这样的游戏体验,但是你每次都得不到提升,游戏的段位还是这低段位,那么这个时候,沮丧、失落、挫折感就到来的,苦源于欲,就是这个道理,其实这次游戏内容都不过只是为了缓解无我恐惧创造出来的场景,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有这些物质层面的游戏体验,大部分人一辈子都是平凡的人,所以就会产生各种不满,源头在于对于宇宙的物质认同,对于个体的身份认同,最关键的是不明白其实每个人能够决定自己命运的方向极其有限的,所以期待与期望,不如去祈祷。


                            IP属地:四川17楼2020-05-20 08:51
                            回复
                              关于这个游戏体验里面如何获得更好的游戏快感
                              祈祷分两种,满足这小我欲望的祈祷是基于恐惧,需要有更多的钱,更优秀的伴侣,想要100万是基于恐惧的祈祷,就算你实现了那么还有千万、亿万的梦想与欲望,而且这样的期望,固化的目标感,如果没有实现会带来挫折感,你的蓝图和地图路线与这个宇宙的整体安排是不可能完全相同的。
                              所以祈祷更多的是祈祷更深入的觉知,更深入到自体解析,更快乐与幸福的游戏体验,物质的追求,金钱的追求,回过头来只是为了更好的生命游戏体验,所以不要本末倒置,直接更好的游戏快感与游戏幸福感,舒适感体验才是真实的,100万的车上沙发,还不如1000元的一个躺椅,就舒适感而言,就只是车上很少的时间,投入的回报却很小。
                              在电商层面有一个词语叫做产投比,大部分人追求物质与收入的产投比,也就是说努力工作获得更好的物质体验,然后这些物质体验用于刷取成就感与优越感,就好像努力玩游戏,获得高段位后取得的成就感、自豪感而已。
                              所以祈祷的关键是直接得到更好的游戏体验,而这些愤怒、抱怨、焦虑、忧虑的游戏体验源于对于角色的认同,对于我是这个身体的认同,祈祷为什么不祈祷,和这个角色保持距离,祈祷自己能够处于见证者的状态,当一个人你离苦的时候就得乐了,离苦的关键不在于物质条件,在于你处于这生命的什么位置,一端完全认同我是身体与身份感体验,另一端,从觉察与见证的角度,见证了这个身份感与身体感的体验,终点是开悟。
                              大部分人无法开悟,如果从财富与开悟对比的话,你与其追求开悟,不如先定一个小目标,赚他个一个亿,这个更简单容易一点,而开悟与否与成为亿万富豪一样,都有很大的命运成分,天赋等因素在里面,所以为什么要追求成为灵性富豪呢?
                              离临在,见证端越近。那么你就越少的痛苦,越多的快乐与幸福,和这个身体认同感,这个身份认同感越远,愤怒、抱怨、忧虑、焦虑、嫉妒、沮丧与失落就离你越远,反之,你把能量用在改变命运,期望更好的物质体验上面,都把所有的力量用于了这些内容,你投入了全部的精力与时间,但是结果却是由真我由克里希那决定的,就算得到了又怎么样,无我的恐惧感依然不会让你完全的快乐与幸福,还会给你更多的其他欲望与不满。
                              大部分人都是在搭建一个人设,或者说希望一个完美的人设,来取得一个美好的知觉体验,就如你去玩游戏、看电影一样,游戏与电影就是要追求高峰低谷,需要奋斗与努力得到想要的一切,所以必然的认同了这个身份与身体,就会受到游戏失败的惩罚机制感觉痛苦,但是你处于见证端,见证体验,从觉察第三方角度看这个身体的努力与奋斗,这个身体在完成自己的梦想努力过程,但是对于结果你不那么期待了,取得了好的结果,很好,如果游戏的某个场景失败了,没有达到头脑所预设的,那么很好,这说明有功课在里面。过度的期待,过度的物质祈祷让你无法放下这些对于结果的期待,你无法放松,所以祈祷就祈祷你如何进入觉察与见证状态,祈祷你能够有更深入的呼吸吧。


                              IP属地:四川18楼2020-05-20 09:1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