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票房榜吧 关注:239,571贴子:11,338,827
  • 8回复贴,共1

【TNABO】硬科幻的经典“阿凡达”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首先祝贺“阿凡达”国内重映,回归票房冠军宝座。
前几天去IMAX观看“阿凡达”,虽然对3D效果并没有什么感觉,但是特效还是惊到我了。12年前的特效,相比现在的电影没有丝毫逊色。卡神不愧是卡神。
不过今天想说的也不是特效,而是科幻。很多人把“阿凡达”归为“软科幻”甚至“特效大片”。实际上,无论从哪个层面来看,“阿凡达”都是非常硬核的硬科幻,其硬核程度足以和“星际穿越”,“火星救援”相比。那么为什么观众看不出呢?因为“阿凡达”的故事内核很特殊,是硬科幻中少见的“反科技”类型。为什么卡梅隆花了这么多功夫,依据现代科技构建出一个外星世界,却讲述一个反科技故事呢?我不是卡神,不敢妄自推测,不过也许在后续几部电影中会有更深入的诠释。


1楼2021-03-19 15:50回复
    感谢IMAX的大屏幕,让我发现了很多以前未曾注意的细节,也进一步验证了我一直以来的观点:“阿凡达”在科学上极其细致周到,几乎每个细节都考虑到了。比方说这张题图,除了惊叹其构图精美之外,还有别的细节吗?

    有很多。比如图中金灿灿的并不是主恒星南门二A(α Centauri A),而是它的伴星南门二B,两颗恒星都与太阳大小相当。这两颗恒星距离20多个天文单位,相当于天王星和海王星轨道之间。所以在潘多拉星上看南门二B,其亮度是满月的数千倍,足以将黑夜照亮。因此潘多拉极少有真正的黑夜,夜晚总是泛着蓝光。
    下面这个才是潘多拉的主“太阳”:南门二A,可以看到亮度与南门二B差异巨大。当然,马上会有人问:这不就是三体星吗,这样的系统怎么可能有稳定的行星存在?还真有。2019年,天文学家发现南门二A有一颗处于宜居带的行星,距离1-2个天文单位,大小和海王星差不多。这和电影里阿凡达的主星波吕斐摩斯惊人相似。

    图1的夜空里那个巨大的星球就是潘多拉的主星波吕斐摩斯。潘多拉是一颗卫星,而不是行星。考虑到它和行星的距离,它应该始终处于潮汐锁定状态,所以波吕斐摩斯应该一直挂在天空,不会落下。电影的一幕中,我们甚至可以看到潘多拉在主星上投下的阴影。


    2楼2021-03-19 16:07
    回复
      潘多拉比地球略小,引力自然也略低。它的大气中含有大量的氙、二氧化碳等重组分,因此密度比地球要大。通过这几个简单的物理性质,电影中推导出了一系列生态系统的特质:
      1 因为引力低,所以潘多拉生物比地球生物高大。无论是纳威人,还是树,都远比地球上的要高。
      2 由于大气密度高,引力低,因此终端速度更低。所以纳威人可以从非常高的地方跳下,仅靠树叶减速,就能够安全落地。换做地球人是绝对不行的。
      3 大气密度高也使得飞行更容易,而且也能做到“载人”飞行。地球上没有一种鸟类可以载成年人飞行,包括大雕。但这也导致飞得更慢,因此飞禽发展出独特的气动外形来降低阻力。
      4 浓密的大气也对陆地生物造成阻碍,就好像迎着风跑步一样。而且较低的引力加剧了这一点,使得抓地力不足,跑动时更容易滑倒。所以潘多拉的陆地生物多是六足的,从而增加抓地面积。而双足的纳威人则在跑动时用大脚趾勾地以增加抓地力。
      5 浓密的大气使得风力更强,因此潘多拉上的植物需要更加坚韧。这也有助于前面提到的纳威人靠树叶落地的方法。
      “阿凡达”里描绘的生态系统,并不是编剧和导演随便拍脑袋的,而是请相关学者根据科学规律认真研究出来的。这就是典型的硬科幻。


      4楼2021-03-19 16:26
      收起回复
        电影中漂浮的“哈利路亚山”,起源固然是卡梅隆看到黄山时触发的灵感,但也是有相当的科学依据的。按照电影设定,这个星球富含一种叫做“Unobtanium”的常温超导体。题外话,虽然这种物质是电影里幻想出来的,但科学上并不敢说常温超导体一定不存在,实际上科学家也一直在寻找常温超导体。所以这是一种科学上可行,现实中未知的物质。
        超导体的特点是内部电流可以永久流动,从而隔绝磁场。地球上就有很多超导体悬浮的演示实验,只是需要液氮的超低温。对于常温超导体,也许确实可以仅靠潘多拉的磁场(以及其主星的磁场,还有主星的引潮力)浮起来。这也是电影中提到这座山的电磁干扰奇高的原因,超导体把电磁场排斥到外面,也就是加强了外部电磁场。


        6楼2021-03-19 16:34
        回复
          现实中的超导磁悬浮演示。将一块超导体放在永磁铁的上空,超导体在下落中切割磁力线产生电流,这个电流产生的磁场会让它悬浮在空中。由于电流永不减弱,超导体也永不下落。图中的烟雾是液氮蒸发的效果。现在把超导体换成哈利路亚山,下面的永磁铁就是潘多拉星球的磁场,就得到空中悬浮的哈利路亚山。


          7楼2021-03-19 16:40
          回复
            电影中也留了一些谜团,典型的就是纳威人:为什么别的动物都是六足,只有他们是四足生物?对比人类,无论是近亲黑猩猩,还是远亲猴子,还有所有哺乳动物,加上爬行动物,鸟类,两栖动物……基本上所有陆生脊椎动物都是四足的。这似乎在暗示纳威人和其它动物的起源不同。卡梅隆说他会在续集里阐述这个问题,期待他的回答。也许我们会发现,纳威人原本起源于水中,很晚才上岸。


            9楼2021-03-19 16:48
            收起回复
              当然,科幻作品必须要有“幻”的部分,否则就不能称为“科幻”。“阿凡达”的幻想成分,最重要的恐怕就是“伊娃”。很多人认为这属于宗教信仰,并据此攻击阿凡达是宣传宗教。但电影里借格蕾斯博士明确说了,伊娃确实存在。一个真实存在的东西怎么当作宗教信仰呢?
              电影里对“伊娃”有非常明确的解释,她是利用树根系统产生的覆盖整个星球的神经网络系统,相当于一个星球那么大的大脑。这个大脑会下载、存储生物的记忆,也会对记忆进行处理。这是一个超级智能系统,虽然我们还不知道她有多高的智能。
              下面是神经元的图片,用树根系统来产生类似的系统并非不可能。

              伊娃的概念并非阿凡达原创,之前的科幻小说,甚至一些科学概念里已经多次出现。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阿西莫夫的《复仇女神》,里面设想了一个只有单细胞生命的星球,所有的单细胞之间通过电磁波互联,形成一个庞大无匹的星球大脑。实际上,就连乔治马丁的《冰与火之歌》里也有类似的设定。


              10楼2021-03-19 17:06
              收起回复
                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阿凡达”都是典型的科幻,而且是非常硬的硬科幻作品。电影也留了一些悬念,例如纳威人的起源是什么,伊娃是否具有自我意识,她的智力有多高。甚至可以进一步提问:这部电影真的是“反科技”吗?毕竟电影里作为反派的只是人类科技,而且从属于贪婪的大型企业。电影里的纳威人,看似没有多少科技水平,非常原始落后。但如果把他们和伊娃这个超级神经网络一并考虑呢?我不知道续集是否会考虑这些因素,如果考虑到的话,那就真是神片了。正如《黑客帝国1》不是神片,因为留了多处疑问。但《黑客帝国2》不但解释了这些疑问,还把问题提到更高的层次,让这个系列真正封神。


                13楼2021-03-19 17:13
                回复
                  我就知道,大部分人的看法都是:“这也算硬科幻?”别忘了,硬科幻并不只是太空船,实际上大部分太空船都算不上硬科幻,存在许多科技漏洞,包括“星际穿越”(我仔细研读过基普·索恩写的书,应该说电影在科学上无懈可击,但太空船、太空旅行方面则存在大量漏洞。基普·索恩自己在书里也有暗示)。按照wiki的定义,硬科幻是指基于科学准确性和逻辑性而产生的科幻小说。这里的“科学”并不限于太空飞行,生物科学同样也是科学。“阿凡达”的世界架构完全是基于科学推理而来,这样的作品毫无疑问属于硬科幻。至于百度百科的所谓“硬科幻作品的核心思想是对科学精神的尊重和推崇”,只能说是脑补太多。


                  18楼2021-03-19 17:37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