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吧 关注:83,324贴子:791,418

请教一下永乐时奉天殿和斜廊的连接方式大致是什么样子???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本人不太懂古建筑,只不过有点兴趣探讨,做了两个方案,各位可以看看是方案1合理还是方案2合理还是都不合理???
方案1,斜廊南北出廊,中间安窗户。斜廊都南北廊子均宽约4米,斜廊主体宽约6.7米。合计宽约14.7米。斜廊南廊对准奉天殿前廊,,斜廊主体对准奉天殿山面再次间,斜廊的北廊和奉天殿的次间并不完全对上。
(图片做的糙,仅为示意图)



方案2,斜廊只有南侧出廊,中间安窗户,斜廊的廊子宽约4米,斜廊主体宽约6.7米。合计宽约10.7米。斜廊南廊对准奉天殿前廊,斜廊主体对准奉天殿山面再次间。
(图片做的糙,仅为示意图)



方案3,以上我的两个猜测方案都是胡扯。
另外我个人研究请倾向于永乐奉天殿两侧的斜廊有可能特别特别宽。


IP属地:北京1楼2021-06-08 16:31回复

    图是盗图。
    隆国殿的斜廊北侧就和大殿是平齐的,而且很粗,加之中左右门外侧平廊的台基很粗,我才会想会不会奉天殿也是平齐的。。


    IP属地:北京5楼2021-06-08 23:09
    收起回复




      IP属地:北京6楼2021-06-10 23:29
      收起回复


        吧务,我个人认为当年南京故宫能创新性的加入华盖也是因为穿堂区域较宽,前后大殿三间的宽度正好可以放一个九室的明堂。当然,穿廊真实形制见仁见智,不过高度我的图确实得降低一点,我三殿是从新画的,穿廊用的是旧的,有点太高了,不过即使降高我个人仍认为穿廊的屋脊应该超越大殿的屋檐(类似于午门)


        IP属地:北京8楼2021-06-11 15:51
        收起回复
          吧务,如果穿堂面阔为一间,则现有台基石条我个人认为应成图1所示,且蓝色区域会露天,下雨的时候蓝色区域往台基上面及前后殿的副阶廊子内溅水。
          图2位现状石条,我个人认为三殿总体轮廓为一带抱厦的工子殿,穿廊面阔三间,穿堂面阔30.82M,是前后殿面阔的32.4%。符合(我主观意淫的)穿堂不大于前后殿面阔42%的极限。华盖殿及其南北穿堂这三者可以合起来看成是一个(一组)构筑物。等于三大殿现有是独立三殿,而永乐时是(刻意组合在以一起来撑起体量感的)一组建筑物。

          当然,这个终归是个人有个人看法,见仁见智。


          IP属地:北京14楼2021-06-12 15:09
          收起回复

            个人猜测。


            IP属地:北京16楼2021-06-12 15:50
            收起回复


              IP属地:北京17楼2021-06-12 16:07
              回复
                我中央土。


                IP属地:北京18楼2021-06-12 20:06
                回复
                  1.吧务,我这几天研究感觉如果以文武二楼的台阶为准,往南到太和门一线,往北到斜廊一线,南北距离基本相等(如图1,图2)。所以我个人还是(强迫症)倾向斜廊和奉天殿南侧正面外檐柱平齐。南侧出廊,主廊6.75M,南侧台阶廊4M、共计10.75M,中左右门进深稍大于斜廊,等于中左右门南侧外檐柱比奉天殿和斜廊要往南一点。(如图3)。
                  2.其实斜廊仅对准奉天殿山面次间一间确实最方便布置。只不过我通过模型实践感觉这样的斜廊太窄了。太和门两侧廊子那么粗,两殿斜廊怎么窄???而且如果斜廊只对准奉天殿山面次间一间的话,下雨斜廊南侧的台阶就会雨淋。
                  3.吧务我还有个想法,现状的昭德门中左门等6座殿门都是5开间,有无可能永乐原形制是面阔3间?(如图4)而且我个人感觉(强迫症)即使是徐显卿宦继图里的进深已经缩减了的皇极殿斜廊说不定也出廊(如图5)。
                  图1

                  图2(卫星图是歪的,也些许透视形变,实际导入模型里两红线到蓝线距离一致)

                  图3

                  图4

                  图5


                  IP属地:北京22楼2021-06-23 15:34
                  收起回复
                    斜廊,我去愁死我了这阵。此帖的出发点也是这点。因我猜测奉天殿进深是7间,谨身5间。现有大家比较认同的斜廊设置方式为只对准大殿山面次间的一间(如图1)。此方案最早由吧友“独丹青”在之前大神的复原帖子里提出,这样的布置方式确实布置起来非常好看大方,且容易布置,比较合适的和大殿组合到一起。我个人之前也是这么想的。
                    不过后来我感觉单间斜廊有点窄,无论和奉天殿比还是和太和门一线的现状廊庑比都太窄,而台阶下雨天就废了。况且我查了一些非专业资料,很多带周匝副阶的大殿,他们的斜廊或廊子都是直接接到大殿的南廊上,也就是和外檐柱平齐,所以我才思考奉天殿的斜廊会不会也是和外檐柱平齐。
                    我个人暂时还是倾向于斜廊南侧对准奉天殿进深的一个次间和副阶。等于一个南北安窗户的主体廊南侧出个楼体廊。(如图2)
                    谨身殿斜廊和奉天殿斜廊完全相反,北面出廊,但是主体廊北面是墙,南面是窗,不是两面都按窗。



                    IP属地:北京23楼2021-06-24 00:43
                    收起回复
                      吧务您上边的中都报告中说都后殿后边有三座门还带墙,不过距离后殿只有23M??????,那我就疑问了,现状保和殿离乾清门至少70M。23M的话这三座门是在台基上还是台基下?,在台基上充当云台门还好,如果在台基下,那三座门的位置里台基也太近了。而且如果按图中比例测量的话,三座门离后殿23M则后殿我目测进深30之内。和太庙享殿类似。我个人轴,还是认为中都,南京,北京不可能一模一样.


                      IP属地:北京26楼2021-06-25 22:45
                      收起回复
                        吧务,现在有文献说建文在后庭的两宫之间建了休息殿,确实应该是模仿南京大内前朝。我个人现状想象是否原先南京后庭两宫也是普通工字殿,建文是在原穿堂的基础上增建了殿?然后永乐建北京皇宫的时候没有照搬此建文之制,只照搬了太祖之制,等于我猜测北京故宫后庭最早永乐时也是两宫加穿堂的传统工字殿。然后不知道什么时候增建的现状交泰殿?


                        IP属地:北京27楼2021-06-25 23:49
                        收起回复
                          个人依据吧务给的图,用个人意淫法测得明中都后殿面阔6个11.5M约为69M(基本等同北京太庙享殿),进深3个11.5M,约为34.5M。面阔进深比2:1。 不过我个人还是认为北京故宫的前朝布局和明中都差别很大。


                          IP属地:北京28楼2021-06-26 14:55
                          收起回复
                            吧务,如果台机是后边单台前边三台的形制,就会面临一个问题:台机分顶面和底面,顶面托着大殿底面接着地面。但如果前后电台基层数不同,就会导致前后两殿台基的顶面或者底面总有一面不相等。所以台机的形式会有两种,第一种和太庙一样,后面台基的面阔小于前殿台基,这样虽然前后殿台基面阔不等,但是台基的顶面相等。第二种,我猜想明中都采用了,就是前殿和后殿的台基,他们两个的底面相等,等于他们的面扩相等,两个大殿的面阔也相等,那么就会造成后电台基的顶面特别大,远大于前电台基的顶面,造成了后殿出檐不可能伸出台基。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34楼2021-06-27 00:34
                            回复
                              所以北京故宫现存三台前后均为三层台基,这样奉天紧身二店的台机面阔一致,且台机顶面底面都一致。而且可以保证三大店的出檐都出在第一层台机外面。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35楼2021-06-27 00:3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