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将风采吧 关注:6,133贴子:219,811
  • 0回复贴,共1

[原创]再论淮海战役的指挥问题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有人以总Q委成立晚,而第一阶段粟几乎是自主发起战斗,否定刘陈D的指挥,在我看来,这种人只是用一成不变的观点在看问题,而淮海战役实际上不是直接计划出来的,而是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演变而逐渐形成的。所以,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淮海战役的指挥问题:
一、如果仅从小淮海看,刘陈邓的确很少干预,因为,打黄百韬是军委直接制定的任务,无需干预,按照军委既定方针干就行了,陈邓则着重做好外围保障。
二、放大到扩大的小淮海看,则陈邓在这个阶段均起到了统一指挥作用。考虑到不光光围歼黄百韬那么简单,阻援方向一定需要陈邓的兵力投入,光华野不够,因此,虽然此时还没发展到大淮海,但规模已经扩大到华野一家不能独立完成歼灭黄7的地步,因此,军委指示陈邓统一指挥,此时的陈邓虽然没直接插手围攻黄百韬,但可以指挥阻援方向上的华野部队了,比如华3和两广纵队,也就是说陈邓已经直接介入了指挥,至于是否干预黄7方向,只能说不需要干预,而不是没有权限干预,且粟的所有动作在报告军委的同时均报告了陈邓。
三、实际的情况并不是陈邓阻击,粟围歼黄7这个规模,在进一步扩大。从刘帅提出截断徐宿路,到军委决定打宿县,战役规模进一步扩大了,也就是形成了大淮海,从大淮海这个角度讲,这个阶段刘帅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了,一是牵制了黄12和张3兵团,使其远离淮海,造成了我军大淮海的有利布局,其次,提出了斩断敌中枢的策略,这个策略一度考验了军委,如果采纳势必发展到决战,所以一度犹豫,直到发现敌军有总退却模样时,才于11月9日采纳,令攻击宿县,标志小淮海向大淮海转变。所以,从大淮海范畴看,刘帅在第一阶段的策略上可以说是居功至伟,粟的作用主要是执行军委策略。
四、大淮海形成之后,刘陈邓代替陈邓接过指挥权,对下一步大淮海的发展进行总体谋划。打了黄7 ,下一步军委和粟方面都是准备继续打北线的邱李兵团,并且粟于18日进行部署。但刘陈邓从11月14日开始就提出先打黄维为上策,19日军委批准了粟裕的部署,但刘陈邓进行了否定,认为必须先歼灭黄7,然后以华野一部兵力监视徐州,而以其他兵力转兵南线,协同中野歼击黄维李延年,策略完全不同于军委和粟,粟20日在收到军委和刘陈邓电文后,接受了刘陈邓的指令,即放弃北线对邱李的作战,而转兵南线。
五、在南线策略上,刘陈邓和军委的策略继续发生矛盾,军委要求中野歼击黄维,华野歼击李延年兵团,粟裕执行了军委指令,进行歼击李延年部署,到23日,刘陈邓利用临机决断权,果然否定了军委策略,决定先打黄维,直接调粟指挥的中11加入围攻,领本由粟指挥的华2就地构筑工事阻击李刘。也就是说,大淮海战役承上启下的第二阶段作战,刘陈邓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六、在包围住黄维之后,由于黄维一度混乱,刘陈邓暂缓调其他华野部队加入围歼,试图继续扩大战果,连李延年和刘汝明一起吃掉,因此,指示粟裕包歼李刘。
七、黄维兵团被围之后,敌打通津浦路计划彻底破产,因此,敌决定放弃徐州,扯出来再打。由于,粟没有很好完成“监视”的任务,致使杜撤退1天后才发现,除了晚一天外,兵力还不够,也正是刘陈邓指示粟包歼李刘,迫使李刘快速后撤起了大作用,这就能够从李刘方向抽出3个纵队参加对杜聿明的追击。12月1日刘陈邓指示粟裕必须把杜聿明抓住,同时把李刘看好。
八、正是由于黄维没有被速歼,给杜聿明留下了诱饵,当杜聿明已经要到达永城时,蒋空投指令,要求杜救援黄维(有些文章写,杜不救黄维也会被追上,纯粹是意淫,杜接到蒋的指令是2日10时,就停下来了,但邱不在,等他回来开会已经是下午4点,争论不休,决定回救已经是晚上了,当夜各部队占领阵地,第二天拂晓向睢溪口攻击,整整停顿了20小时,这才让华野追上,形成合围态势,围住已经是6日了)
从此,淮海战役最终定格为刘陈邓的“吃一个,看一个,夹一个”。
九、至于最后解决杜,在大局已定的情况下,何须淮海前线总指挥刘陈邓请亲自指挥?交给手下粟裕办就行了(就好比粟把碾庄交给谭王去解决),军委电令让总前委开会的议题已经变成了“渡江”,也说明军委也是判断最后也就是一个收官的问题,无需刘陈邓压阵了,而刘陈回去汇报将来的渡江问题了。
纵观大淮海战役,刘陈邓不仅指挥了,而且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粟的作用主要在执行)


IP属地:贵州1楼2022-01-29 21:09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