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吧 关注:39,115贴子:508,747
  • 10回复贴,共1

中国古城究竟要如何保护?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想很多人对城市的第一印象是这样的: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2-11-24 11:43回复
    如果不看资本帝国的钢筋铁骨,稍微带点西方传统风貌,那就是伦敦这样的: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2-11-24 11:43
    回复
      如果你对城市画面有强迫症,那还是得看看巴黎: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22-11-24 11:43
      回复
        而城市中若要突出中心建筑,便是佛罗伦萨的样子: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22-11-24 11:44
        回复
          巨大的城市广场横亘在城市中央,便是罗马的风貌: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22-11-24 11:44
          回复
            我们不难发现,主要城市的面貌成为这个国家外宣的名片,而这张名片作为外界对城市的第一印象,尤为重要。
            然而这些城市的“特质”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纽约鳞次栉比的商厦,巴黎放射状的路网,英国泰晤士河两岸的西欧风情,包括意大利城市中心的大型地标概念,都是历代营建而来的。
            就西方世界而言,埃菲尔铁塔、伦敦塔桥、或是任何地标建筑,他们如果脱离城市单独存在,都将失去灵魂。
            在城市地标耀眼的光环下,我们常常忽略民居的延展。对于城市来说,最重要的“人”,却广泛分布在这些普通建筑之中。这一座座房屋,成为构成一座城市最重要的肌理。
            我们一贯将保有这种肌理的城市区块,称为老城。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22-11-24 11:45
            回复
              壹·回归东方
              如果我们不讲城市规划,那便是远古时期的人们群居,没有规律,力求将实用性和抱团取暖的需求扩至最大化。
              但群居的人们会渐渐发现,如果族群中各自有想法,那么这个集体其实没有多大意义,没有合理的组织依然难以在自然中独立生存,而组织则势必有分工。
              有分工则有了行业划分,有了行业划分则有了最基本的以物易物,而这种职能的划分则催生出了中国城市规划最深层次的道理:阶级划分。
              我们不妨看看良渚古城。距今五千年前的先民已经形成了“城市中心”与都城防卫思想。他们靠墙与地势高度决定了等级划分。
              王居高台,而环于中的有百工作业,其外有城防,再外甚至有抵御自然灾害的水坝,这些种种布置,都表示了几千年前我们已经有了阶级地位对城市布置的重要影响。
              而有阶级则有规制,有规制则有限制,有限制则保证了城市建设有了地位上的划分。
              搞清楚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深层思想是阶级指导下的规制,也就不难理解中国的古城保护究竟是在保护什么了。
              清一色四合院组成的平房中冒出了一栋高楼,这种规制就被打破了。我们先不对打破规制的利弊做评价,我们需要先来思考一个问题,规制的存在对中国古城起到了什么影响?
              首先它对城市进行的限高,民宅几乎在同一高度线上,而民宅的联结构成了城市最基本的肌理;
              其次它对重要公共机构进行了区位划分,诸如皇宫,衙署,府城,贡院考棚等等,都被放置在城市中心或是重要位置;
              环绕中心区域的则放置有文庙,武庙,城隍庙等等宗教信仰场所;
              街道交汇或路网中心还会设置钟鼓楼或市楼、过街楼等等市政建筑;
              而根据城市所在地区不同,还会有漕运、闸口、高阁望台、桥梁风雨桥等地方功能性建筑。
              限高让主要建筑的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也让布局变得井井有条。
              阶级限制不仅规定了城市建设,也让不同地域的城市在建筑风格上有了区分,陕北,川西,江南闽南岭南等等,都因独特的建筑特色有了不同的发展方向。
              而规制的打破,伴随的就是城市建筑不受限制的发展,我们常常说的城市“日新月异”,古今碰撞的魔幻感,实际上就是古今在城市中少了边界。
              我们用了千余年完善了城市的规制,使它从布局上就合乎民族风貌;但我们用了不到百年的时间,就冲散了这种阶级制度引领下的城市布局。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22-11-24 11:48
              回复
                贰·世殊时异
                我们不能用现代交通压力去衡量汉代长安的车流量,我们不能以现代商业交易去看待唐代长安东西市的经济市场,这个比较是没有意义的。
                正如宋代打破坊市界限的行为,也能成为城市发展的里程碑一样,回溯历史要站在那时候古人的角度来看待。
                当一个国家仍旧以封建制度下的地位等级划分来规范人们的生活,城市就不会出现按个人意愿修造的情况。
                清一色的灰瓦中出现了琉璃,清一色的硬山中出现了飞檐,这就是一个需要走无数“报批”才能拿下来的建设项目。
                阶级规制限制了修造房屋的可能性,使城市最大可能的保留了建筑的同质与完整。而一旦这个限制随着封建社会的崩塌,城市大规模改造就只是时间问题。
                建材的迭代更新,使我们不能以现代的眼光看待两三千年前的城市建设。
                民国时期,我们可以修造诸如中山陵、中山纪念堂等等一系列大型工程,这种建材的更迭冲击着以木构为主的传统城市。让一个木构国家迅速变成了钢筋水泥的世界。
                我们的低矮民居开始被迅速定义为危房而置换,主干道也因汽车和交通工具的出现而逐渐拓宽,鸡犬相闻的小街巷被推平,转而变为更高大的写字楼或居民区,这都是时代演变下的旧城改造。
                而这样变化下,日新月异的城市,它的天际线不再只有十几米,它铺展的民居逐渐被相隔间距更大的楼房所取代。
                回到我们说的规制,其实打破它,只需要在清一色的四合院中立起一栋高楼。
                我们也不能再以封建思维去看待新型城市的发展。
                在建材爆炸的时代,西方怎么去处理旧城的更新呢?中西方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有什么不一样呢?
                答案很简单,敬畏。
                只有一个尊重历史的文明才能在未来发展中有延续的能力。
                如伦敦的塔桥,罗马的广场,虽然是古物,却在现代城市中有着巨大的参考意义,这种历史的延续性在西方得到了展现。
                城市发展,但不能打破其灵魂,自古而来定型的风貌,可以逐步替换其构造,但却依然需要保留灵魂,这是西方的逻辑。
                而到了东方,似乎我们并没有留下历朝历代的“皇宫”,时至今日也只有明清距离我们最近的故宫可以成为北京的绝对中心。
                我们也没有留下太多可称之为地标的建筑,一方面是木构在时间中难以保存,而另一方面是这些“地标”多为封建制度的体现,在一个激烈革新的环境下则难以留存。
                住房需求的提升,使得旧的房屋逐渐不适应新的居住需求,而对阶级限制的突破,使得现代城市规划从一开始就和古城相悖。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22-11-24 11:50
                回复
                  叁·疑难杂症
                  你看到的城市的现状,未必是这座城市长久而来的样貌。
                  中国的城,各自有各自的历史,从几百到上千年不等,但它们都有一个共性,就是传承延续。你所看到的是它这七十年来的样子,但你不曾看到的,是它已经延续了几千年的样子。
                  我们不能以目之所及,揣度一座城市的文化内涵,其实大规模的城市改造始于民国至今的城市建设。
                  唐宋元明清,历代都城有历代都城的规划,但大多都与现代城市交杂在一起,很多城市居民他并不知道自己在古都的哪一块地方。比方说你问一个西安人,知不知道自己在哪个坊?他未必答得上来。
                  因为我们现代人对古城的认识被分割肢解了。我们只能看到一座城市里面留下的历史街区,但我们很少去思考那些高楼大厦所在,以前也是古城的一部分。
                  中国城市的迭代太快,再加上建国初期的大规模工业化和城市改造,古城这个概念已经被冲淡了。
                  中国这个版图一直是战争漩涡,我们不像隔壁岛国,我们每一次朝代更迭都要对城市造成大规模的毁坏,以至于我们去找唐代建筑,只能跑到五台山山沟里面去,这是一种无奈。
                  而也正是有了这种迭代思维,我们经常忽略自己所在的都市也是一座古城。
                  比如上海,你知道一座国际化大都市,但你不知道松江,嘉定它们以前也是一座城墙围合的古城。
                  比如杭州甚至做过南宋的都城,但是你现在在杭州地面上找南宋的痕迹,相比偌大一座杭州城而言,太少了。
                  比如西安城墙,那是明代西安城墙,不是唐代长安城的墙,但大多数人还是以长安去看待它,而真正的唐也有遗址存在,却很少人去大明宫遗址里面走走,很少有人意识到唐代以后西安的城市变革。
                  比如北京,目前中国保存最为完整的古都,但是它依然还是缺失了外城和内城墙,我们为什么宣传故宫,宣传中轴线,因为整座城市已经不能构成古城了,我们只能把留下的东西拿出来讲。
                  我们不难发现,其实中国的古城文化始终缺乏继承。我们在一心发展时忽略了城市文脉的传承。我们所在的城市,本身就是一个有待挖掘的宝库。但正是因为古城与现代城市的冲突,让这些承载历史的建筑难以被挖掘价值。
                  而城市现存的疑难杂症远不止如此。
                  历史建筑的拆改,大规模的道路扩宽,古城更新等等,我们既不能完全保留古迹,让城市更新陷入停滞,又不能全然拆毁那些老街区,不然时光无以承载,文脉也无所凭依。
                  例如访古党,常常喜欢从卫星地图上寻找这座城市的老区,并将之大致画出,这个片区承载了这座城市的内涵,它或许不是城市宣传中车水马龙的样貌,却是这座城市的灵魂。
                  这件事情的难处在于,需要规避热点宣传,去找那些藏匿在大街小巷的重点,而做到这一点其实要跳出“现状”,不以大宣传为主导,而让自己成为一个独立思考的个体。
                  文保单位其实就是“不可移动文物”,所以它们没有走进博物馆,而是停在了原地,并且成为本世纪以来大规模城市建设的幸存者,才有幸穿越历史而来与我们相见。
                  正如北京宣传故宫而没有着墨社稷坛和太庙一样,好东西往往藏在“网红”与“宣传”之后,等待你的发现。
                  这些“文保单位”有的颜值很高,有的则并不好看,或许不能让你拍到很多“打卡”的照片,但却是这座城市独一无二的东西。
                  当然也不乏有时候被“不开放”拒之门外,但当你与它的相见成为仪式感的时候,或许你就能明白访古的意义了。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22-11-24 11:55
                  回复
                    肆·故土新容
                    城市,这片钢筋水泥构成的世界,才是和大多数人相连的载体。
                    你不一定知道那些文化的内核,但你一定知道你所在城市的名字。这个名字是从它还没有被钢筋水泥占据时就存在的。
                    这个名字可能比你我都要老,有的百十来岁,有的近乎几千岁。这些名字是从久远的时光中传承下来的,这是我们国家有别于世界的特性。
                    在久远的时光中,这片大地上已经生活过多少代“我们”了。他们的故事,让我们有了茶余饭后的谈资,他们创造的文明,让我们有了骄傲的资本。
                    他们创造的城市,曾经让世界为它的繁华而感慨,而他们留下的印迹,也一度尘封在我们的脚下。
                    可看不见,就不存在了吗?
                    古城当然不止丽江,平遥,阆中,徽州,中国的城市都是古城,只是有的已经不是原来的面貌。
                    中国依然是一个宝库,你所在的城市也是,什么能寄托国人对历史的向往?应该是那些依然活跃在古迹中的灵魂。
                    在我看来,真正的文艺是那些通读了史料典籍,知道自己所在的国家到底还有什么美丽的风景和值得探讨的人文,知道一个地方它的来历和它的脉络,知道哪一位前朝游侠曾在此逗留。
                    国人最大的幸事,就是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和这片大地久不能分割,我们在执着于风景的同时,也不能忽略了它的历史。
                    我们所踏上的每一片土地,都有古人曾经涉足过,旅游是匍匐在大地上,依然能触摸到文化的脉络。
                    城市建设与古城保护,至今仍然没有一个完美的答案。
                    但当我们意识到要交卷的时候,其实已经有很多承载历史的古城离我们远去了,近百年的发展,既是奇迹,也是谬误。
                    逝者不可追,来者尤可及,愿我们有朝一日追思文明,不止在博物馆这个标本库中。希望那些文明依然存活于这篇大地上。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22-11-24 11:57
                    回复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3-06-22 08:0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