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德里安吧 关注:102,946贴子:3,361,764
  • 10回复贴,共1

米格-17后的几条路径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米格-17后,几个验证机没能坚持,后来用了米格-19,但是米格-19生产少,服役短,1958年米格-21和随后的苏-9截击机服役,中间这段时间,苏联喷气战斗机发展水平比欧美其实处于一个下风。
米格-17比较小,使用离心式发动机,显得短粗,米格-19使用轴流式发动机,但是RD-9的设计很差,寿命油耗可靠性都成问题,而且双发造成维护复杂。
如果米格-17的后继机,还是采用单发,指标改为跨音速,即采用米格局的I-370验证机,但是试飞发动机先用VK-5F顶上,VK-5F在1953年就通过台架试验,并装到米格-17R侦察机上进行过飞行试验,是一种成熟的发动机。
VK-5,离心式涡喷发动机,VK-1A的后续发展型,进气量52公斤/秒,最大推力3100千克力,比VK-1A推力增大14.8%,并设计了带加力燃烧室的VK-5F,加力推力达到5250千克力,比VK-1F推力增大55%。
在I-370试飞的同时,研制VK-7,并装机试验,这样I-370在1955年底定型的时候,即新的单发型米格-19,采用VK-7发动机。
历史史实:VK-7,VK-5发展型,1952年开始设计,基本设计沿袭VK-1A,采用两级离心式压气机,压缩比提高到6.1,叶片外形更复杂,效率更高,燃烧室也经过改进,加力版的VK-7F干推力4200千克力(9259磅力),加力推力6279千克力,VK-7无加力版曾装在米格设计局的I-370验证机上1955年2月16日开始试飞,稍后又更换上加力版VK-7F进行试飞,飞机和发动机都表现出色,但是由于认为离心式发动机不是发展方向,I-370和VK-7都停止继续研制。
另外架空,1953年招标一种干推力4.5吨(10000磅)的军用单转子涡喷,留利卡的AL-5、米库林的AM-7(架空,即AM-3缩比型号)、克里莫夫VK-3(降功率优化型)参与竞标。
AM-5继续研制,作为高级教练机、攻击机的动力。米库林-图曼斯基设计局全力投入AM-7的研制。


IP属地:广东1楼2023-07-10 09:23回复
    克里莫夫VK-3,1949年开始研发,双轴共10级轴流式压气机,3级涡轮带加力燃烧室,标准推力51.60千牛,最大军推62.5千牛,加力推力84千牛。VK-3试验改进工作从1952年-1955年,原定用于米格设计局I-380(米格-19后继机)。VK-3在1952年的台架测试中获得干推力5830千克力和加力推力8440千克力的成果,米格设计局I-3系列战斗机的动力,I-380验证机1954年10月停止,1956年3月正式下马,I-410验证机在1955年底也因为没能交付VK-3发动机,安装AL-7F后而下马,I-420验证机在1956年7月才交付试验用发动机,试飞中由于VK-3涡轮叶片故障,1958年6月I-420下马,估计同期VK-3正式下马。
    架空,VK-3按单转子涡喷研制,14级轴流式压气机,2级涡轮,干推力45千牛。
    为何改用14级轴流式压气机呢,因为后来的AL-21是14级压气机,RD36-51A也是14级压气机。当然如果想减重,也可以按11级压气机设计,这样油耗稍微大点。
    如果从雷宾斯克设计局设计的VD-7看,总压气机9级不变的情况下,总压比提高到10以上,苏联在1956年后掌握了单转子高增压比的技术,增压比提高,发动机的直径就可以减小,涡轮轴也减小直径,发动机重量也减下来了,推重比提高。


    IP属地:广东2楼2023-07-10 09:57
    回复
      雷宾斯克设计局的VD-7,也叫RD-7,不过这个算RD-3的改进型,不是缩比型。


      IP属地:广东3楼2023-07-10 10:11
      回复
        应该整个对标F5的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3-07-10 18:51
        回复
          军用航发最重要的推力级别就是:一、4.5吨(10000磅);二、6.8吨(15000磅);三、9吨(20000磅)。这三个级别。苏俄的单转子航发研制的型号不少,但是投产的就几款,而且缺乏成熟的4.5吨级航发,所以1950-1955年应该让留利卡、米库林和克里莫夫这三个主要航发设计局集中力量突破以上三个级别的航发,即每个设计局要拿出两个级别的方案来竞标,都要出验证机,验证机通过审核后,立项原型机。


          IP属地:广东9楼2023-07-10 18:53
          回复
            苏俄是啥时候搞定双转子发动机的呢?1955年装机1958年服役的R11显然不是,从1949年开始搞得VK-3(其实克里莫夫还有好几个双转子型号也都下马)最后下马,R21凌空爆炸,1962年投入航线使用得D-20P勉强算能用了,实际上1964年装机1967年投入航线使用得NK-8才算好用得双转子航发,D30是1968年投入航线使用的。
            1967-1969年,NK-8、D30、R13、R27等几款可用的双转子航发相继投产装备,这样从时间看,苏俄在双转子航发领域的成熟比英美要晚十年或更长时间。双转子的设计、装配制造等显然比单转子复杂多。
            所以苏俄,如果在1958年前重点立项攻克几个推力级别的单转子涡喷,并立项预研几个推力级别的双转子涡喷才是正路。
            军用航发最重要的推力级别就是:一、4.5吨(10000磅);二、6.8吨(15000磅);三、9吨(20000磅)。这三个级别。苏俄的单转子航发研制的型号不少,但是投产的就几款,而且缺乏成熟的4.5吨级航发,所以1950-1955年应该让留利卡、米库林和克里莫夫这三个主要航发设计局集中力量突破以上三个级别的航发,即每个设计局要拿出两个级别的方案来竞标,都要出验证机,验证机通过审核后,立项原型机。


            IP属地:广东10楼2023-07-11 16:46
            回复
              离心式涡喷的缺点是直径大、油耗高,但是优点是结构简单、制造简单、成本低、适合大批量生产,翻修寿命也高于苏联同期的轴流式涡喷。
              可以将离心式涡喷设计的更为精密一些,在喷油嘴上改进,降低油耗,增加翻修寿命。
              这样可以用新的4200公斤无加力的离心式涡喷装备新设计的两侧进气的米格-17放大型对地攻击/侦察机。
              加力推力6279公斤的离心式涡喷装备单发新米格-19,机头进气、增大跟梢比的45度后掠翼,机内油量增加到2300公斤(机身直径要比米格-21稍大一点),两门翼根一门机头下共三门23机炮,每门带弹120发。估计高空速度能达到1.6马赫或更高。


              IP属地:广东11楼2023-08-27 13:03
              收起回复
                得了,还是塞进飞机式导弹里算了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3-08-27 13:4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