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德里安吧 关注:103,227贴子:3,362,840
  • 5回复贴,共1

曹操如果学日本,走幕府路线,曹氏还能执政更长时间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汉末,曹操不是挟天子而令诸侯(这是小说中的话),而是跟三国志上记载的那样---奉天子以讨不臣,开府为大将军,东汉本来就有大将军秉政的传统。
这样的话,曹操幕府也是世袭,但是不称王,保留汉朝刘氏的宗室,取消宗室诸侯王,最高只是公爵,也没封地,只是在首都居住享受一定俸禄而已。
皇帝和宗室以及公卿都在洛阳,曹操幕府开在邺城,类似日本的京都和江户城的关系。
皇帝把执政权都移交给幕府,但是保留祭祀、典礼等权利,皇帝下面也有公卿,有令府、卫等机构,只是服务皇室的小机构,太监宦官也保留一小部分,作为皇帝身边的仆人,但不得参政(也没机会参政)。
大将军府下设各个部、曹等机构,这是实际执政的行政机构,普通政令都由大将军颁发,重要政令由皇帝签署后颁发。
地方实行封建和郡县并行体制,偏远地区可以设立诸侯国,最大的为公国(大于或等于郡),再就是侯国(大于县,小于郡),洛阳和邺城四方二千里之内不设诸侯国,只设郡县。


IP属地:广东1楼2023-10-16 11:44回复
    东汉末以后,对汉地威胁最大的转向东北部,邺城开府,一、直接统治最富庶的河北,连带河东、山东(齐地),震慑河南,监视洛阳皇帝;二、对付来自北方和东北的异族威胁,作为从代郡到幽州一线边防的后方支援。
    只要是河北、河东、山东、河南四个区域在手,基本可以碾压周边万里的任何一个势力。
    幕府之下不再设州牧和刺史,而是效仿唐,设15-20个道,道不设行政机构,为监察机构。


    IP属地:广东2楼2023-10-16 12:15
    回复
      从历史上看,西晋被五胡乱华所灭,所以大将军作为征夷大将军是非常合适的,主要目的不是对付国内的各股势力,而是压服外部势力。
      政治稳定后,科举制都可以提前,察举制和科举制相结合。


      IP属地:广东3楼2023-10-16 12:25
      回复
        曹操消灭袁氏父子,打败乌桓后,就可以建立初级幕府了,毕竟天下最强大的割据势力(不臣)和蛮夷都被消灭或打败了,这时候建立幕府时机合适。
        如果曹家用曹操、曹丕、曹睿三代人,三十多年时间稳定幕府的各项功能,幕府有效统治冀并青幽司兖豫七州,并控制徐荆雍凉全部和部分。
        挟天子以令诸侯,是权臣奸臣做派,挟持天子。奉天子以讨不臣,是奉天子之令讨伐割据势力。这完全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做法。
        天下名义上还是汉朝,还是刘家做天子,但是行政权(含军权、司法权和财政权等)转移到幕府施政。
        如果全部封建制,就成了东周列国了,全部郡县制,边远地区又难以统治,所以要对各地实现差别化对待。


        IP属地:广东18楼2023-10-17 12:26
        回复
          汉地18省都归幕府管辖其实比较难,简化一下,山东河北山西河南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陕西四川这十二省的全部或大部由幕府管辖,其中山河四省为幕府直辖区域,其他地区改为诸侯制,比如福建、广东、广西、湘南、赣南、贵州、云南、甘肃等,以及长城以北。
          由于幕府本身不称王,所以这些诸侯也不称王,只是作为世袭的节度使(节度使可以同时担任总管职务,比如交州总管、柳州总管、贵州总管等),也就是世袭藩镇,而且这种藩镇不像唐朝藩镇,经常被镇内官兵所杀而更换,节度使可以退休,改为都督(荣誉职务或称号,比如营州都督、甘州都督、广州都督等)。
          唐之前,山河四省肯定最重要,唐之后,江南崛起,经济上南方高于北方,统治中心可以南移,南京其实算较好的位置,如果首都在北方,那就需要依靠漕运,在南京,不需要高消耗的漕运,四川湖北湖南乃至河南汉中陕西山西的部分物资都能从汉水走长江运到南京,长三角浙东的物资更不用说了。
          南京虽然稍微偏南,但是往北还是可以操控到中原的,这样邺城就作为北都存在。


          IP属地:广东31楼2023-10-20 10:27
          回复
            中国就是太大,导致农业社会条件下统治困难,不管是封建制还是郡县制,还是藩镇制,都有弊端。
            如果缩小直管区域,即北到长城,南到五岭,西到陇山,东到大海这个范围,然后在直管区域内再细分出直辖区域,山河四省加上淮河秦岭以北。
            直管区域外,实行封建制、藩镇制和土司制(也算封建制一种)的混合制,但是不建大的封建国、藩镇,最大只到郡这个规模,互不统属。


            IP属地:广东34楼2023-10-23 10:2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