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老子 这是老子无为思想的主旨,因为语句直白,很容易让人望文生义而不明究竟。看似简明,实则非常抽象,不能孤立地去理解,必须结合前后文,才能明白其真义,知其然知其所然。 1 老子在此句前先给了一个关于“美”的命题及推演,并由此揭示了天下致乱的根源,是其无为思想的逻辑依据。 ┍─ 天下皆知美,为美,恶已;皆知善,訾不善矣。 先,后之相随,恒也。 ─┛ ①美,人之所欲者。王粥注:
-
119
-
286道德经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唯物主义哲学。道德经是治国论。道德经是空想社会主义。
-
24道家讲”无为”,讲的是让人们“空无一切,一切事物皆空”吗? ———————————————— ———————————————— ———————————————— 《道德经》:”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道德经》:”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 无为,是为了无不为。 ————— ————— 这
-
68道德经不是唯心和唯物的划分,常识的把“唯心”定义为虚无不可琢磨,把“唯物”定义为真实客观存在,用“唯心”代表无,用“唯物”代表有。但在道德经中“有”不是实有,无不是空无,所谓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无名即无形,大道无形,不是不存在,亦非实有。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有无相生,难易相成,“有”中必然有“无”,“无”中必然有“有”,此即非有非无。如道德经的第十四章:“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
-
31【前言】 结论是:老子出走的原因是巫权被削弱,受周易六十四卦的冲击,巫的权威性和神圣性被淡化,出走留言是第13章“宠辱若惊”。 - 论证过程:推敲出第80章的两个关键人物,结合史实,得出老子出走的原因及其对六十四卦的看法;以第63章为基础,对比甲骨占卜与周易占卜之间的问题。但本文并未涉及第80章“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也”、“水之胜刚也,弱之胜强也”的论证,纯粹字面意思。 - 【个别说明】 1、我推敲出第80
-
74首先,道德经是告诉侯王如何治国的。
-
29道德經是在說些什麼呢? 什麼是道?「道」的意義有很多種。道理、道路等等 .......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道」就是道路,道路就是從開始到達終點的過程。 道的產生就是開始(一),開始之後就會面臨判斷(二),還有選擇(三)的問題。而問題之後還會有問題,從而衍生不斷的問題,直到問題真正解決才能停止。這就是道德經,「道」的道。如何到達終點,萬物都要遠離錯誤而擁抱正確,在各種可能因素
-
42我认为,其实根本问题在于关键字的字义发生了变化,关键句型有些已经不被传承,所以现代人没办法读懂。比如,止这个字,现代的意思是停下来。但春秋战国那时候,可能不是这个意思,而是居住地,根据地这类意思。句型上说,比如玄之有玄,损之有损,现代人认为是语气上的一种强调,但很可能不是表达语气,而是强调行为的重要性。诸如此类的的文字运用的问题,阻碍了道德经的正确解读。道德经的语言形式很特别,以至于韩非子也有些把
-
1001 缘起 我做地主,手上还剩下一张牌,一个小7.我以为自己肯定输了。结果,下家不知道怎么想的,出了自己手里一大把牌中最小的一个,小5。中家手里是三个8带两个7,他可能不想拆开,不要了。下家手里两个8一个7,他可能觉得自己的牌太小,或者以为我的牌很大,或者气愤前面两个队友,他也不要了。结果,我赢了。 这个事情告诉我,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要因为觉得自己弱小而绝望而放弃。 世事难预料,什么都可能发生。再绝境也有希
-
76这件事突然觉得比较重要。他牵扯到了如何去开拓新的认知。一般的说法,客观就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首先,这句话里的人就是个不确定概念,比如,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以动物的意志为转移,算不算客观,或者不以个别人的意志为转移,以群体的意志为转移,算不算客观。从事物的普遍联系观点出发,任何存在形式都不是孤立的,而所依附的条件又被别的条件限制,一级一级联系下来,可能就和人的意志联系起来了。这仅仅是个影响过程的长
-
25给老吴做一个简单科普。
-
901 我非常喜欢看律政剧,因为其中涉及到认知判断的问题,有罪无罪的判定,不是单单依靠证据来判定的,更是对证据认定的正确的认知判断。这其中,就存在合理怀疑这一规则,即使有确凿的证据,但如果辨方能提出合理怀疑,就可以使证据不能当做被定罪的依据。
-
60
-
29
-
24道、只是个通道,通道、连通着不同,世上的一切、都不同,不同、就会有变化。 实物、在变化,意识、也在变化,变变变,所以、这世间的一切、都离不开道。
-
20平等是尺度,平等是谱,平等见梯级,讲平等容易见差别。人人都不完全相同,人人都难见事事处处上的平等。人人都喜欢比别人得利多,你我他对利的得多得少难有精准统计,人与人有平等等于有了有效的管理的工具。人人都有优缺点,家家都有可以一些的人,为了众人活得舒心,人人平等可以讲一些。一个地方可分三五个平等层次,人们在同一层次上讲人人平等。实际上,社会已在关系近的人群中讲人人平等,在强弱规则中讲人人平等,强势之人
-
21
-
126冲是什么意思?
-
28人生仔细想想,不需要那么多真理。人的基本要求就是有吃有喝,有事情做。有多少人生而有那么多理想,都只不过是被后来的教育,引到,培养,形成了一大堆观念,要这样,要那样。按道理,现有的地球资源足够人类生存的。因为有一些所谓的强者占有了过多的资源,而引起其他人的紧张。于是乎都开始忙着存储各类资源。在争抢各类资源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手段,方法,想法,逐渐演化出了各种所谓的真理。一个个真理拥有者总觉得自己不得
-
1
-
51不可证伪引申的错误解读:1、不可证伪是指没办法证明它是错的===所以没有研究的意义。 关于证伪性的错误解读,即“不可证伪的事物没有研究的意义”。这一错误解读直接阻碍了高知识份子修仙之路。一般人是不会接触证伪概念,只有大学以上的知识份子才接触,而当这群高智商人才接触并认同以上错误的不可证伪概念后,就不会去修仙了,因为修仙不可证伪嘛。 不可证伪的事物没有研究意义,这句话不正确,正确说法应该是“没有需要的情况下
-
139
-
38看到满屏都是“道”和“物”的字眼,当然这里道和物在大笨的带领下已经没有价值的意味只有事实的意味,简单说就是唯物的眼光吧,不谈形而上,只看形而下,这是不符合中国哲学的传统和西方古典哲学的传统,要合嘛倒是合英美哲学的传统和阴魂不散马浙的传统。
-
69
-
90首先要明确,可证伪性这个词,是从英语翻译过来的。然后要明白,英语的特性是以主观认知结果为核心构成的语言。比如,我们小学最经典的 isn't it? yes,it is.一样,语境以我要的结论为基准构成词语句式,从而形成英语的特征。 然后回到可证伪性这个词,Falsifiability,可以看出,这个词其实的重点是在-ifiability上,false(假)只是我作为驳斥者的主观意愿,而客观的重点是-ifiability可以/可能上。 所以,可证伪性的意义,是对于一个观点、理论、推
-
38大家好,前一阵子发过一些解析《道德经》的帖子,后来感觉错漏挺多,删掉了;又重新组织,再来献丑! 还是以《圣经》部分内容作为补充,这两部经书有着很强的互补性、共通性,或者因为——真理总是指向一处! 下面言归正传。 研究经典,本人认为首先要花大力气、下足功夫,找出它的主题思想,也就是这本经典的核心。 当然,这也是深入了解任何一本著作、一件作品的关键。 《圣经》的核心基本确定下来了,没有太多分歧,可以浓缩为一
-
112道过来,道过去,道了十几年,没有人说清楚什么是道。鉴于时代的热力,吧内的热情,吧友的焦躁,开此一贴,只为说清什么是道。
-
47一句话提了两个概念,同时说他们的关系是不等。按一般常理,应该是否定一个,肯定另一个。这句话的争论焦点往往在有人认为这句话批可道,立恒道。有人认为批恒道,立可道。但从逻辑上讲,这两者都没错,因为都承认了两个概念的关系是不等。那么要解开这句话的立意,关键看后文在输出什么结论。从后文来看,讲的是有无同出,两者同出。不能只抓住一个概念。从这个结论反观可道非恒道,应该是立可道,批恒道。因为,可道无论如何都没
-
78君王应该怎样管理天下?这是《老子》全文的中心。
-
89我们一般认为,本质决定现象,现象由本质派生。 但本质是如何认识的呢?难道有一个孤零零的、所谓的本质,在那里等我们去认识吗? 所以对于本质的认识实际上离不了现象。唯有透过现象,才能达到本质。 但这里有一个问题,即我们不是直接认识本质,而是通过现象而推论本质。 在这一点上,本质就不是作为现象的原因而存在,相反是作为现象的结果而被认识。 或者说,本质的基础在于现象,而不是一般认为的现象的基础为本质。现象构成了
-
218A)本体: 德国哲学和物理学家康德首先提出的概念,指与现象对立的不可认识的“自在之物”。至于已经认识到的自在之物,则叫“本质”。现象与本质,是一对哲学范畴。科学上的本质,一定是具体的,不可以是抽象的。 B)规律: 自然(或社会)能量在运动中可重复辩识的轨迹,若运动有着诸多事物参与,则代表诸物之间互相作用的动态关系。规律一定是运动的。恩格斯说:“物体只有在运动中才知道它是什么。”所以,一旦有正确的规律,它
-
52
-
60老子讲“无为”,同时也讲“无执”。可见这个“无执”,也是很重要的。所以我们讲“无为”,不能忽略“无执”。无执,可以理解为不执着、不固执。除了在物质上不执着外,还要在心态上、思想上放得开、放得下(去除心理负担、思想包袱等)。 作为人,我们不能执着于一种态度,一种思维,一种认知、一种意见。所以要去除个人主观的态度,改变个人固化的思维,修正个人错误的认知,打破个人过往的成见。也就是说,不能用老眼
-
122
-
78没一个能打的。 包括大小吧主,我敢说能解“上善若水”的,一个也没有,都是直接拍脑袋。
-
12一,道德经和马哲都是唯物主义哲学,区别是:道德经是研究宇宙起源的哲学,道生天地万物,道是物质;马哲是研究万物的哲学。马哲是道德经的延续。二、两者方法论不同。道德经的方法论是遵道而行,包括无为,不争,不盈,柔,静,谦虚,谨慎,循序渐进。道德经虽然也讲了万物中有阴阳,但不研究阴阳的变化;虽然也有对立统一、量变到质变、否定之否定的辩证思想,但不深入研究。道德经虽然也提到了辩证的问题,但不研究辩证的问题。
-
65
-
225《帛书老子》总纲 随便写写,随便看看 首先要说一个问题,本书所论述的“道”以及以道为核心的一切,是“实在”的呢?还是“逻辑模型”? 要想解决这个疑惑,先举个例子,一朵花,在蜜蜂眼中会是什么?什么颜色?什么气味?什么价值?不要纠结蜜蜂是不是有意识,蜜蜂能接受信息,处理并产生反馈这就够了,它对于花的反应肯定不同于一块石头。 我肯定这朵花在蜜蜂眼中和人眼中肯定是不同的,而且同样一朵花在不同人眼中肯定也是不同
-
173一中学老师讲解道德经笔记~~ 为了方便学生背诵,培养学生兴趣,也方便学生在《课外读物》更好的把握道德经精髓,该老师做了这个PPT,总结了以下笔记: ======== 【《老子》全文中心思想】 中心:道、德。 形上本体:道。 形下特点:德。 ======== 【老子宇宙观核心概括】 创世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人世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
23【字彙】[爲心],音貴。對此我表示質疑,而專家、學者的注音也不是統一的,有的讀“貴”,有的讀"僞"或“爲”。爲慎重起見,所以查了一下古漢語字典: [爲心],【字彙】居僞切,音[貝爲],或貴。 [貝爲],詭僞切,讀若貴。【集韻】居僞切,音垝。 垝,gui3,【集韻】居僞切,音嬀。 嬀,gui1,居爲切,音潙。又【集韻】居僞切,音垝。 爲,於嬀切,於僞切,音潙。 潙,gui1/gui2/wei2,居爲切,音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