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吧 关注:705,043贴子:9,604,061

用大家容易接受的语言来谈谈,我们应该怎样认识中医?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方舟子批中医不科学,中医到底科学不科学?该怎么样认识中医?
长文,慎入。


IP属地:安徽1楼2013-05-14 22:25回复
    很多人对中医非常敌视,非常轻视,非常蔑视,哪怕这种人一点中医都不懂,连四大经典是什么都不知道,哪怕一张口说“五行”就是“土生木,……”,哪怕会以为《本草经》指的是《本草纲目》,都要来踩中医一叫,是不是很奇怪,这究竟为什么?


    IP属地:安徽2楼2013-05-14 22:38
    收起回复
        在人类有史可考的数万年的文明史上,曾先后在不同地理环境下,不同历史时期,出现过数十种不同的文明形式。我们耳熟能详的有两河流域的苏美尔-阿卡德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希腊文明、北美洲的印第安文明、近几年火起来的玛雅文明,还有一般人不熟悉的爱斯基摩文明等。这些不同的文明,都有自己独特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认识论,他们的观点对世界的看法和认知手段各不相同,但都能使本文明在传统时代达到光辉的顶点。
        中医是基于古代中华文明生长出来的一套对人体和健康的认知体系,而西医是基于以希腊文明为基础的现代西方文明成长出来的一套对人体和疾病的认知体系,中医的衰落和西医的昌盛,与中华文明的衰落和现代西方文明的蓬勃兴起互为表里。
        中医的背后是整个的中华文明,是一整套中华文明在医学方面的具体体现,包括古代天文学,古代炼丹术,道家学说,阴阳学说,体用论,风水学说,堪舆,古代气候学说等一系列成就,把古代中华文明在认识世界方面的成就集中表现在医学上,就是中医。
        而西医(现代医学)的背后是现代生物学、现代物理学、现代化学、工程器械制造学、医疗法律体系等等一系列的现代文明作为支撑,抽离了这两种文明,中西医就都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IP属地:安徽5楼2013-05-14 22:57
      收起回复


        IP属地:安徽7楼2013-05-14 23:32
        回复
            这两种不同文明的世界观和认识论体系,体现在医学上,就成为了中西医最根本的分野。古代华夏文明的主流认识观念认为,人就是自然的一部分,天人相感,可以互相呼应,人道即天道,所谓“人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古希腊自然观的最大特点是,自然界被认为是外在于人的,通过对外部世界的原因和原理的探索去认识自然。
            中西两种医学的不同,最根本的原因是两种文明的差别。
            文明早期,中西医都进行过解剖以对人体进行了解。中医一样也是以解剖学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实证体系,而不是空想的玄学,《内经》中有详细的解剖知识记载,对内脏的记载和现代解剖得到的结果几无太大差错。现代有人认为西医是科学,中医是巫术,说这些话的人真应该好好看看《黄帝内经》,因为其中有一句话“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素问 五藏别论》)。
            在中华文明天人相感的这种认识论思维体系下,中医不仅通过解剖认识人体,还通过这种“天人相感“的认识论去认识人体,着重于人体不同藏象的关系,自然环境对人体的影响,人和自然的节律,着重各种关系;而希腊希波克拉底在其“原子论”“本原论”的认识论基础上,提出体液说,认为人体由四种体液组成,盖伦对其学说进行了更多发展,在解剖方面有更多成就。相对而言,传统文明早期,东西方医学都重视整体,但各有侧重,中医注重各种关系,西医偏重实体物质。


          IP属地:安徽13楼2013-05-16 20:26
          收起回复
              中世纪的欧洲医学几乎陷于停滞,而阿拉伯人的百年翻译运动接过了希腊医学的衣钵,对天花,脑膜炎等很多疾病进行了记述,此时欧洲的牧师行使医生的职责,却只会放血疗法。
              此时,中医经过了战国和秦代的发展,已经相当成熟,到汉唐到达一个高峰。由《内经》到《伤寒论》,到《肘后备急方》,再到《千金方》。此时中医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当于现代系统论、模型论雏形的体系,用“黑箱”模型来进行医学探索。
              中医在解剖和医学实践之后,试图通过系统建模的方法去认识人体,给人体输入各种信号(就是病患吃药,即上古的神农尝百草就是这种实验方法的表现),并且给人体的不同运行状态起了名字(就是虚实寒热血瘀气虚等等),然后再给不同输入(草药针灸按摩)引起人体的不同反应之间建立模型,并摸索出人体的一些系统特征(就是阴阳经脉穴位等等),六经六气就是这种模型的具体体系,而这些系统特征不一定是人体本身就具有或者拆开能一一看见的,因为它可能是人体的不同部分结合表现的结果,也可能是系统的一种特性而不一定是具体可见的实体,甚至干脆只是一种概念,学过机械工程系统辨识的人应该很容易了解这个。这样通过不同的输入,引起的状态改变,就达到了对人体的一种认识和掌控。


            IP属地:安徽14楼2013-05-16 20:32
            回复
                中医的那些阴阳五行之类的东西,其实本质上是一套人体疾病和生理的数学模型,如果再加上五运六气,那就等于加上了一些外部环境的约束变量,非要把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等关系写成 A->B,B->C,……这样子才能理解才认为它“科学”的人,该反思的是自己的智商,而不是中医。
                譬如说,中医里对人身体状况的不适,或者人体在处于某种不健康状态,是用“XX证”来定义的,这个定义方式和西医对疾病的定义方式完全不同,譬如说,“小柴胡汤证”的主症,依据《伤寒论》第263条和第96条,可以概括为: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如完全符合这些,就基本可判定为“小柴胡汤证”,而不管此病人会被西医诊断为何种“病”,实际上,有此症状的人,有可能是颅高压,也有可能是胆囊炎,也有可能只是感冒,但用小柴胡汤就都能有效。即使不完全符合所有的主症表现,中医师还能根据脉象,舌苔,自身的经验和中医理论,判定是不是仍然属于小柴胡汤证或其它证,很多现代人觉得这种思想很难接受,但是确实治疗有效,网上也有大量关于这种“对证治疗”的研究实验可查阅。
                中医对同样的“证”,有同样的治法,所以《伤寒论》里连证型名字干脆都用“XXX汤证”来代替。同样的,站在中医本位的立场,西医(现代医学)对“证”也是个体治疗,没有统一的疗法。即使要论疗效,也该是对“XX证”的疗效,要“随机双盲”,也该是对“XX证”“随机双盲”,就是说验证一下所谓效若桴鼓的“经方”或其它时方、验方,筛选患者,不做随证加减,验证药效,虽然这样做对中医发展并无太大意义,但是可以教育公众,宣扬中医。


              IP属地:安徽15楼2013-05-16 20:38
              回复
                  西医是用解剖或者找某种大范围样本的人体内都具有的某种“病毒”或别的致病之原的物质来定义疾病的。这样,西医说的很多人得了同一种“XX病”,在中医看来,也许因为每个人得病前体质不同或发展程度不同或者有别的病影响,表现出来的这群人,是有些是“XX证”,有些是“YY证”,有些是“ZZ证”,需要用不同的治疗方式来调整身体状态。而同样反过来说,中医里看到一群人,是同样的同一类“XX证”,而去做西医检查和诊疗,可能是不同的人得了不同的“XX病”“YY病”“ZZ病”。譬如中医说的“消渴”,有些是西医说的糖尿病,而有些不是糖尿病;而西医说的高血压和肝炎,都出现肝肾阴虚之证。
                  在中华传统文明里,古代人没有手段和技术来认识微生物和病原体,但是他们观察病患的反应,以患者的身体症候群为标的,用各种治疗手段,不断的改变患者身体状态,同样达到了使患者健康的目的。


                IP属地:安徽17楼2013-05-16 20:44
                收起回复
                    鸦片战争是东西方文明的第一次碰撞,从此西学东渐,中医遇到西医,老革命遇到新问题,康熙帝虽然早就用过了金鸡纳霜,但西医大规模进入中国还是第一次。
                    中西文明碰撞,救亡和启蒙之辩,有主张全盘西化的,有要中体西用的,各种社会思潮体现在医学上,有余云岫赴日学西医,写《灵素商兑》要废除中医的,有日本西医师汤本求真因为西医无法治疗爱女泻痢,致其夭亡后发奋该学中医,写出《皇汉医学》的,也有盐山前辈张锡纯写《医学衷中参西录》主张中西医结合的,王清任对传统医学反思的《医林改错》。
                    现代文明已经席卷全球了,现代科学技术是现代文明在认识论方法论、世界观上积累的体现,我们从小就接受的其实就是这套“现代科学”的认识体系,我们生活的也是一个“现代文明”的社会,我们已经被潜移默化的变成了一个“现代人”,我们从小被教育陈脑子里只有一套认识体系,相信科学就是真理,相信唯物论,认为世界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普通大众,尤其小孩子和年轻人,觉得中医就非常荒谬,非常的和他们的思想和认知方式格格不入,甚至觉得“有了高中知识,就能批判中医了”。而越是受到传统文化熏陶的人,反而越容易相信中医;年纪大的人,在社会上生活久的人,反而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不那么强烈反对中医,因为他亲身体会到了“现代科技”很多时候也是不那么管用的。
                    所以,实际上,绝大部分不了解也没接触过中医的人,反对中医,支持西医的仅仅是认为他在“反对封建落后,追求文明进步”。
                    实际上,这种心理,在梁启超医治肾病的表现上早就表现过了。哪怕西医给他割错了肾,也要在1926年6月2日的《晨报副刊》发声明表示“即如我这点小小的病,虽然诊查的结果,不如医生所预期,也许不过偶然例外。至于诊病应该用这种严密的检查,不能像中国旧医那些‘阴阳五行’的瞎猜,这是毫无比较的余地的。我盼望社会上,别要借我这回病为口实,生出一种反动的怪论,为中国医学前途进步之障碍”。


                  IP属地:安徽21楼2013-05-16 21:25
                  回复
                       这套理性主义为基石的“现代科技”,在医学上的发展就是“现代医学”,因为它的基石就是完全的理性主义,信奉唯物论,所以这种冷冰冰的理性主义体现在“现代医学”上,会很相信“科学”而不是患者自身,即使患者痛得满地打滚,但是检查各项指标都正常,仍然会告诉你,你没病,都是心理作用;制药一定要严格的“随机双盲”,千方百计一定要去除掉人的感性,追求严格的“纯粹理性”,严格分别安慰剂和真正有效药物的区别。
                       现代医学或者就说西医,它的标准化是因为现代工业大发展带来的结果,而不是先天就如此“标准”和“严格”,盖伦和希波克拉底时代,它们不见得比传统中医理论强多少。中华文明没有经过现代工业革命,自身直接受到外部冲击,被拖入现代文明中,传统的中医也没有达到现代医学那样的“标准”和“严格”,每个医家其实都是用不大相同的话语体系在说话,用词不统一,这不是中医本身先天必有的问题,每个医家,或者每个流派,都有一个可以大概自圆其说的理论体系。
                       人并不是一台内部无矛盾按逻辑运行的复杂的大机器,人生病也不全是由于客观原因引起,也不全是客观的过程,人生病就会表现出来他有不舒服的感觉,而医生面对的,除了生理指标,还有人的感觉,这不全是靠追求”绝对客观“和”理性“就能达到的目标,人生病的原因,很多时候就是因为他有七情六欲才引起,实际上目前的心脑血管病,大多数都是长期的情绪和压力导致。直接研究患身体状态改变的中医,还有它极大的用武之地,除非现代医学能在不同纬度(基因层面……细胞层面……器官层面上)的客观物质组成的人体组织和人体宏观的主观感受之间建立完整对应联系的科学理论,否则西医永远不能完全取代中医。


                    IP属地:安徽22楼2013-05-16 21:30
                    回复
                        中医的之所以如此被某些人嫉恨,仅仅是它和我们从小接受“现代文明”所教育训练出来的“客观,理性”“逻辑”“严密”等等的精神完全不相符,经过54和近代的一系列社会变化,我们已经生活在一个现代文明为基础的社会了,而不像古代的秀才,从小接受的教育训练是“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古语有“秀才学医,如笼中捉鸡”这样的话,就是说,中医是传统中华文明在人身体健康方面的认识,这种学问的根基是传统文明的认识论,和现代文明的认识论完全不同,譬如我们会讲逻辑推理,但是不会遇事情去辨阴阳,中医是个内含矛盾的阴阳二元转化的体系,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是不能接受一个体系内含矛盾的,现代科学的精神,更加愿意相信世界是个有逻辑规律的复杂的大机器,人体也是一个内部无矛盾的精准的大机器,而实际上没有人或者神能给我们保证这一点,但是认为世界和人都不过是个复杂大机器这种信念,是现代文明最初最核心的信仰,但是,这也只是信仰,尽管科学界早就知道这种信仰会带来拉普拉斯妖,但是我们大多数仅仅接受了唯物主义核心的中国高等教育的人,是不懂的,他们极端的相信这个信仰。
                        现在很多批评中医的人,实际上是在维护自己的信仰,是认为自己从事的是“进步”的事情,而相信中医,意味着相信“传统中华文明”,意味着思想“封建落后”,这已经和“科学”无关,而更像是五四的遗风,要把孩子和盆里的脏水一起倒掉。所以经常会有这种人说相信中医的人“你受过大学教育没有?”“读点书受点教育的人都不应该信中医”


                      IP属地:安徽23楼2013-05-16 21:33
                      回复
                           中医的治疗标的和基础,是“辩证”,所谓的“证”,是通过“望闻问切”这四诊结合,由医生做出来的判断,主要是病人的气色,精神,面色,身体表征,症状,脉象,舌苔,大小便……等等宏观表现和病人与医生的主观感觉,这个组合能被归纳到某个“证”上,而中医就是研究,何种“证”应该或者可以怎样转化到健康的情况上去,中医研究的就是人的主观感受,人的身体状态变化,这个和西医的思想基础,或者说和西医所秉承的现代科学的思想基础——客观和理性背道而驰,“大样本随机双盲”的背后,就是要摒弃各种“主观”和“非普遍规律”的意外例子,这种思想,可以借鉴,但是用它来研究中医,基本上属于缘木求鱼,用处不大。
                           基于“证”具有可以验证的“可重复性”,我们经常能在中医书上看到,某某证,用某某方,“效如桴鼓”,“效验如神”,“十之八九”,“百不逃一”。中医里的“证”,和西医里的“病”,没有一一对应的关系,譬如说,中医说的“消渴”,有相当一部分是糖尿病,但是也有一部分不是糖尿病而是其它“病”,反过来说,西医诊断的同样的“病”, 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或者不同的病人,有不同的症状表现,可能被中医诊断为不同的“证”。只要是同样的“证”,相对应治疗的“方剂”是可重复的, 在这个可重复的基础上,还可以通过方剂的加减,针对某个病人的特点,做到“最佳治疗效果”,这也是造成千人千方,不会重复的一个原因,标准化治疗是以放弃最佳疗效为代价的,而何谓“最佳”,中医也有经验和规律总结,当然每个医生还有自己的经验。
                           明白了中医的“辩证施治”的基本原理,也就明白了某些人用“自愈”这个概念来质疑中医的可笑,用“自愈”来质疑中医,恰恰暴露了质疑者自己对中医的无知。中医就是研究各种“证”(就是人体的不健康的状态)的转换,和向健康的状态转换的规律的,换言之,它本来就是研究如何如何促进人体“自愈”的,中医对人体生病会“自愈”这一现象了解的非常清楚,甚至还知道那种情况是“向愈”,那种情况是“难愈”,如何治疗会“向愈”, 汉代的《伤寒论》全书3 97 条,条文提到“愈”、“欲愈”、“必自愈”、“必愈”的42条,条文提到 “解”、“欲解”、“自止”没有明确说自愈而有自愈意思的有20 条,总条数占条文总数约六分之一,可见汉代的中医就对疾病的自愈是非常重视的,深有研究的,书中有很多这种条文,“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风家,表解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夫呕家有痈脓,不可治呕,脓尽自愈。”“若表有病者,脉当浮大,今脉反沉迟,故知愈也。”,…………


                        IP属地:安徽24楼2013-05-16 21:37
                        回复
                             09年之前,国家在中医药方面,每年的经费投入大概不足西医一个大项目的投入,在这种情况下,希望中医能有和西医相当的药物说明,医疗统计规律,实在是苛求。我们看到的每一个西药背后都有详细的说明,每一个西医治疗都有厚厚的手册和数据可供查阅,但是,这是经过近代200年来最先进的工业革命后,最发达的西方社会整体的医疗方面的投入才能达到的结果,而中医嘛,随着传统社会的消亡,现代中国经过三十年的现代化,在中医上的投入和支持又有多少呢?我们应该苛求古人不要模糊的写个“百不逃一”吗?
                            中医不是没有问题,中医很大的问题在于医生水平高的极少,大部分中医师水准低,和西医比,普遍的水平低一大截。中医不同于西医,中医是经验科学,并没有专门的教学科研临床科研分离的模式,全部是来源于实践,实际上,中医的生命力就在于它的临床,它真正的能救人。传统中医是老师傅带徒弟,从小抄方抓药背书,20年下来,出徒的时候,临床经验也足够了,现代的院校式培养,教学和实践分离,适合现代医学的发展规律,但是院校教育出来的学生,临床水平是不够的,但是五四以来,现代文明模式下,院校式培养使中医学生数量剧增,教中医的老师,和搞中医所谓的科研的老师,都在研究如何中医西用,如何中医”科学化“,如何”治病“,这些人的临床经验都极其不足,治疗水平差,现代医学抢走了大部分病人,中医学生因为临床经验不足,就业没有市场,愿意进入中医院校的生源资质也很难和西医学生比,造成邓铁涛老人家说的”培养了大批的中医掘墓人“。中医的这种问题,也是不尊重中医本身的”发展规律“,而盲目进行中医”科学化“”现代化“的结果,这实际上反而违背了真正的”科学精神“。


                          IP属地:安徽26楼2013-05-16 21:41
                          收起回复
                               知道了中医的医理,也就能明白中药的药理,中医就是研究人体状态改变的,用药有所谓的“热者寒之,寒者热之”,就是什么东西能改变人体的不健康状态,就用什么东西,所以中药本身虽然也是经验知识的结晶,但是中药并非中医的精髓,即使去掉这些中药知识,只要我们用中医的“辩证施治”,就是研究人体宏观状态改变的方式去研究人体,就照样能再次找到这么一大批的药物,性味归经。“废医验药”派的主张,仅仅在于,他无法或者不愿意去理解中医的思想,而且也发现中医思想完全无法拿来“为我所用”,而中药却可以找到“有效成分”(即对治疗西医诊断出来的病“有效”),来为他所用,所以就“貌似科学”的提出了这样的主张。
                              我们总是先有一套对人体的生理病理的认识,然后根据这种认识,才有作用于人体的药物的药理的认识,中医和西医的“医理”不同,所以对药物的认识也不大相同。
                              在“白虎汤”中找不到西医的药理认为可以“退烧”的“有效成分”,但是它就能治阳明实证能退烧。西医原来认为神经细胞坏死不可再生,但是双脚已经没有知觉的糖尿病人吃着真武汤,吃着吃着脚底的感觉又回来了,06年德国科学家又发现某些神经细胞坏死也是可以再生的……
                            中药并非完全无害,大寒大热之物,本来就是为了以偏纠偏而用,白糖无毒,但是对糖尿病人就是有害,大黄有寒,但对阳明胃实病人确实救命之物,中药在《神农本草》中就分上中下三品,世上植物矿物千千万万,但是药经中仅仅选几百种,就是用前人的经验,来筛选出来的对人体危害不大的东西,人类的认识总是逐步前进的,就算现代中药里还有些未认识清楚的毒性,出于谨慎的目的,可以控制使用,限制使用,甚至可以去掉它,用别的药物代替。
                               这种情况,古已有之,李时珍毫不留情地斥唐氏,他称久服杏仁“寿至千万”,斥责“其说妄诞可鄙”,提醒“读者毋信其诳也”。
                               如果因为中药有些毒性,就要废除中医,就像因为反应停制造出了很多海豹儿,因为“四环素牙”,就要废除西医一样可笑。
                               实际上,站在中医的医理角度,难道西医现在使用的药物就都很安全?青霉素类寒凉(中医概念)药物滥用,伤害人体的阳气,虽然疗一时之急,但是会使患者未来不健康的可能性增大;激素类“入里”(中医概念)药物也是如此,站在英语的立场上批评汉语语法,和站在汉语的角度上批评英文语法,都是一样的可笑,只不过你只懂得其中一种而已。
                               


                            IP属地:安徽27楼2013-05-16 21:48
                            收起回复
                              回答一些常见的问题。


                              IP属地:安徽29楼2013-05-16 22:0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