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吧 关注:19,529贴子:159,455

回复:张氏家族大全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上饶
德兴张氏家族
县内张姓一是新营吴园,北宋初,其先祖张潜从安徽篡墩(今歙县)迁入,后分支迁今新营、张村一带。二是尚和,其先祖于唐末从婺源迁入。


IP属地:江苏174楼2019-05-08 16:32
回复
    安徽
    张是安徽省第二大姓
    合肥
    张是当地第二大姓
    清河郡百忍堂桥头张,是张氏的一个分支。在“桥头张”后人的家中,记者看到了一个刻着百忍堂的木盒,那里面装着张氏的宗谱。说起祖宗迁到安徽的原因时,张氏的后人笑着说,那是皇帝的命令。在明朝洪武二十一年,太祖下了一道旨“分丁徒居宽闲之地,开种田亩”。原来,当时在杭州一带,人丁比较兴旺,而有的地方却人口稀少。所以,朝廷“命杭湖苏松诸郡民无田者,许今往淮河迤南滁和等处就耕”。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世居杭州的张天雨便携妻唐氏,带着3个孩子张翥、张翀和张翔离开了故乡。他们一路飘泊,所经过的地方都不合意,便一直向前行进,始终没有定居在一个地方。
    定居梳背桥
      张天雨一家五口来到了安徽,“携眷渡江卜取德胜门外梳背桥坊,距城十五里,东有巢湖西有蜀岫,于兹筑室编籍。”淝南“桥头张”《张氏宗谱》五修委员会的张会长告诉记者,从现存的族谱上记载的文字可以看出,始祖张天雨从杭州带着家人路过当时的合肥德胜门,看到这里的梳背桥土肥水美,非常适宜居住,就在此落地生根,繁衍至今,后世子孙已有三千多人了,并且他们这支张氏后人现今的居住地仍很集中,主要在合肥的沿河村、十五里河村、荷叶地村等。而与张天雨有兄弟关系的张天善,也选择在安徽生活,不过他是落户在了六安的苏家埠。他们“桥头张”的称呼,就是缘于张天雨在梳背桥下生活而得来的。这座古桥早已不复存在,后来合肥市又把宿松路跨十五里河的桥命名为“梳背桥”。
    长丰张氏家族
    《唐书世系表》云:黄帝子少昊青阳氏之第五子名挥,创制弓矢,官弓正之职,督造弓矢有功,赐姓张,是为张姓之始。《礼》曰:“张弓尚筋”。张,施弓弦也。春秋时晋国有大夫解侯,字张,其子孙以祖字命氏,为张姓。汉留侯张良,原为韩氏,出于姬姓,刺秦王不中,遁,改姓为张。张氏宗源甚多,不仅为中国的大姓,亦寿县之大姓。
    寿县张氏,宗支繁多,素有“十八张”之称,瓦东有小迎河集张(小迎河集,旧址在船涨北,淝水东岸)、李山庙张、瓦埠(张冲)张、嘴子张;瓦西有窑口张 (大树张)、保义张等。或同姓异宗,或同宗异支,各立宗祠,并有通婚姻者。小迎河集张氏,始祖张庆忠,于明洪武年间迁来寿州,落户于淝水之滨,绵延600 年,已及二十三世。著名金石、书法家张树侯为族谱作序,其赞曰:“悠悠我祖,本自武林,有明洪武,迁于寿春”(武林,今浙江省杭州市北)。晚清时,与瓦埠张氏联宗,不下两千户。其派辈字序为:积善之家,永锡景福,维新其德,用振清时。其中永锡景福四字,于瓦埠张氏为“君子有(友)禄(爱)”。


    IP属地:江苏175楼2019-05-09 15:56
    回复
      芜湖
      张为当地第二大姓
      芜湖张氏族谱
      我派族谱在文革中被焚毁,只剩下其中一册和一页谱头,所幸这一册记有我的祖父的名字及至我祖父的曾祖的名字,再上辈却不得而知了,不知可有与我同宗之谱可以续上,据我祖父在世时说,此谱为1926年续修。
      谱头内容抄录如下:
      “ 新续派行引”
      我族派衍休宁支分濡水上溯前徽已往者不乏英贤之辈下傳奕世未來者或亦多特達之姿茲也重修家乘新續派行用綴五言製成四语起自於國引在庭之黄髮龐眉迄至乎揚冀後嗣之雲蒸霞蔚横列者輩行並誌宛如韩家四玉弟統兄名直下者昭穆相當不啻王氏五之子承父字是為引
      衍休宁濡水,祖居江北无为后迁芜湖万春圩,1926年续修谱,文革时被毁,仅存一册。
      族 谱前三代字辈:宗、公、合;族谱中新续字辈:国朝隆运昌 家庭喜庆长 德修天必应 学成名自扬。


      IP属地:江苏176楼2019-05-09 15:59
      回复
        蚌埠
        蚌埠怀远包集张氏族谱


        IP属地:江苏177楼2019-05-09 16:02
        回复
          淮南
          淮南张氏字辈:守、振、士、家、声、恭、宽、信、敏、惠
          凤台张氏字辈:立国传千古


          IP属地:江苏178楼2019-05-09 16:06
          收起回复
            铜陵
            鄙人尚未对当地张氏家族考证
            安庆
            含山张氏
            含山张氏宗谱》卷一,按世系先后,以较大篇幅,对有名望、有影响的先祖录入了不少传文赞序。从《始祖兴一公传》到十九世祖《广东候补巡检张公文卿家传》,共45篇,堪称皖桐含山张氏家族文化的瑰宝,使得后世子孙对先祖的厚德高风有所了解和景仰。
            值得一提的是,45篇传文赞序中,竟有8篇是为妇人立传,这在其他家族的谱书中是极为罕见的。《张母樊孺人传》、《张母徐老孺人传十五世》、《孝节张母徐孺人》、《鲍孺人传十五世》、《柏孺人传》、《节妇何孺人传》、《胡孺人传》、《荣孺人传》,这8篇传记,细读之,催人泪下。由此可见,巾帼贤妇在含山张氏家族的发展史上,是浓重的一笔,不可磨灭。没有她们的忠贞妇道,没有她们的德节并守,没有她们的无私奉献,含山家族也无今日之昌炽隆盛。
            为表达对她们的敬意,择其一《胡孺人传》,奉于此。
            皖桐含山张氏宗谱,家规家训,离不开一个“善”字。明朝万历年间(1570年前后),中股七世祖琮公房下可谓之昌隆繁炽、光耀祖庭的鼎盛时期。八世大继公、九世其材公(诰赠中大夫)、十世含爽公(贵州都匀知府)、十一世儒侯公(湖广衡山县令),祖孙四代为官。擢官廉正,黎庶仰瞻,家声丕振,恩宠宜隆。含山张氏向来以善良、忠厚为先,倡导的是洁身自律。自十二世起,编三十二字字派:“为善最乐,绳我祖武,垂裕后昆,世德作求,家声大振,永绍前贤,显扬功烈,亦叶斯传”,首句便是“为善最乐”四个字,意在规训后世子孙,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善行天下,积善成德。
            注:皖桐含山张氏,原宗祠位于雨坛乡双丰村含山口


            IP属地:江苏180楼2019-05-09 16:11
            回复
              黄山
              两宋之际,北方遭"靖康之乱",形成第三次人口南徙高潮,此阶段来徽州定居的有柯、宋、张、周、阮、杨、蒋、刘、饶、马、滕、孔、徐、吕、韩15族。
              新安张氏
              新安画派是明未清初活跃在徽州地区的一个著名画派,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位置,而张翰飞先生作为代表人物之一,经其子张君逸先生,孙张仲平先生薪火相传,文脉绵延近一个多世纪,是中国文化艺术史上有特殊意义的文化现象。


              IP属地:江苏181楼2019-05-09 16:21
              回复
                滁州
                滁州张氏家族有部分后裔在韩国


                IP属地:江苏182楼2019-05-09 16:27
                回复
                  阜阳
                  临泉张氏家族
                  杨桥区张老家张氏墓碑记:张氏(明)永乐二年(1404年)来到栗头店,永乐四年到此。从山东枣林庄徙来,始来是大铎之妻太君率兴、荣二子立家,后荣徙河南息邑万家店……
                  临泉县多是从山东省临淄县枣林庄和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以及江西省迁居,但宗族不一,民间有“九李十八张,七十二王家”之说
                  杨桥区有后门口张与张老家张之分


                  IP属地:江苏183楼2019-05-09 16:29
                  回复
                    六安
                    寿县张氏
                    寿县张氏,宗支繁多,素有“十八张”之称,瓦东有小迎河集张(小迎河集,旧址在船涨北,淝水东岸)、李山庙张、瓦埠(张冲)张、嘴子张;瓦西有窑口张(大树张)、保义张等。或同姓异宗,或同宗异支,各立宗祠,并有通婚姻者。小迎河集张氏,始祖张庆忠,于明洪武年间迁来寿州,落户于淝水之滨,绵延600年,已及二十三世。著名金石、书法家张树侯为族谱作序,其赞曰:“悠悠我祖,本自武林,有明洪武,迁于寿春”(武林,今浙江省杭州市北)。晚清时,与瓦埠张氏联宗,不下两千户。其派辈字序为:积善之家,永锡景福,维新其德,用振清时。其中永锡景福四字,于瓦埠张氏为“君子有(友)禄(爱)”。
                    寿县回族张氏家族
                    明代中叶,燕京椿榆胡同张氏移居寿城。崇祯时其宗支转徙太和


                    IP属地:江苏186楼2019-05-09 16:38
                    回复
                      宣城
                      绩溪张氏 南宋初,张八五、张万二从歙县迁家绩溪县治北门。后裔分布华阳、东村、石()、朗山上、下村、沙坝、六亩丘等48处村镇。


                      IP属地:江苏190楼2019-05-09 17:06
                      回复
                        淮北
                        鄙人尚未对当地张氏家族考证
                        马鞍山
                        宿松张氏
                        如历修世系中,上股第六世镒祖,系景清祖之三子,为天祥公之孙,生子三:长曰蘭、次曰茂、幼曰凤。凤祖为第七世,过继上中股瀛(天福公之曾孙)为嗣。凤祖、瀛祖为同世(第七世),能承嗣否?年代久远,史料不全,无可稽考。],存在许多缺陷和错误之处。天贵公支下一支迁汉阳,天明公支下一支早迁彭邑,八修失修,本修虽多次赴彭寻访,并张贴启事,因无具体地址未能联系上,迁陕数支,虽网络发贴,无回音,七修失修,无法联络、续修。还有十余丁族人,因志见不一,未能送稿,深感遗憾。敬请族内诸君多多赐教,至于遗憾、缺陷和错误只有待下修时予以斧正,谨此表示谢意。


                        IP属地:江苏192楼2019-05-09 17:33
                        回复
                          插个


                          IP属地:江苏193楼2019-05-09 17:36
                          回复
                            柳州
                            大浪张氏
                            家族堂号:清和堂


                            IP属地:江苏196楼2019-05-10 15:49
                            回复
                              桂林
                              兴安县张氏家族
                              明朝时来自江西、湖南、江苏,全县共有15635人, 主要分布在五甲、同志、长冲、龙源、长洲、自治、麦源、灵坛、洲上、冠山等行政村。
                              永福县张氏家族
                              张氏之族,其系不一,以湘赣之籍为盛,明末清初迁来。
                              资源县张氏家族
                              瓜里义林张姓,明末迁自湖南新化。
                              延东小地张姓,清乾、嘉间迁自湖南。
                              梅溪晓地张姓,由瓜里义林迁入。
                              两水张姓,清末迁自邵阳。


                              IP属地:江苏197楼2019-05-10 15:5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