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游吧 关注:4,373贴子:750,012

【孰霸九州--春秋】--大型国策类贴游—正式帖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福建1楼2019-04-26 16:12回复
    https://tieba.baidu.com/p/6112477354 报名帖与设定贴,国家资料详见群


    IP属地:福建2楼2019-04-26 16:12
    回复
      开局时间为BC722夏末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9-04-27 11:27
      收起回复
        前提:国家资料群有,贴吧不让发。


        IP属地:福建26楼2019-05-02 16:59
        回复
          蔡国,公宫之中,蔡侯已连续数日没有合眼了,手中竹简翻了又看看了又翻,猛地,蔡侯站起身来,对边上伺候的宦者道:宣公卿入宫!
          公卿陆续入殿,分而跪坐于殿下,蔡侯从殿后缓步入席,一番礼仪过后,蔡侯默然不语,众大夫互相以眼神问询,皆不知蔡侯召诸大夫入宫何事,时任蔡侯国相的公子偃出席问道:“不知君上有何事,召集诸大夫入宫?”蔡侯似是思考了一番后道:“寡人闻,读书识字,此乃国家兴旺之道,是以寡人决定设‘上学’,从公室中拿出书册,允准卿士子弟入学。”公室之中,书册乃是全国最丰富的,但是书册也是一家立家之本,做出此决定,蔡侯日思夜想,还是准备建立‘上学’,培养蔡国的年轻子弟,此时,许多大夫们,哪怕是领有一邑的大夫,亦有许多家中不识字,只有少数人家中有书册,无一例外,这类家族都是国内非常兴盛的家族。是以公卿大夫们都支持,对蔡侯十分感激,但是也有一些大夫明确表示不用子弟入宫学。蔡侯亦不强迫。
          同时,蔡侯在与公子偃商量之后,决定在国内(国都范围内)施行“废除井田”的方式,来增加税收。由于国内(国都范围内)也有一些大夫们采购的家产田地,公子偃施行时特意避开了这些田地,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入秋之前,北部传来郑国判乱的消息,没过数日,又传来郑国平定判乱的消息,于是蔡国准备庆贺郑公扑灭判乱,并且希望蔡郑交好,结为同盟,是以蔡侯派出使者,分别前往鲁国与郑国,但是无一例外,郑公根本没接见使者,行人(官名,职务为外交大臣)一直告知蔡使郑公前往了周国,服侍天子去了,不过在一次看到郑公出行之后,蔡使愤而回国,鲁国君主接见蔡侯后,将其打发回国,蔡侯十分恼怒,认为鲁郑两国是看不起蔡国,蔡国乃管蔡之后,地位尊崇,亦不是小国,这让国内蔡人心中亦怨恨起了鲁郑二国。在此之后,蔡侯准备扩军,让他国知道本国并非弱国。公子偃劝谏道:“军队只是为了戍守城邑,防备贼匪的,若是作战,自然动员全国,若是不作战,动员这么多军队又有何用呢?还会影响国内收成。蔡国已有两师,不如在增一师拱卫公宫即可,这样便不会影响到国内的收成了!”于是蔡国军队扩充到三师,充当公宫的守备军队,由太子亲自领军。
          没想到在扩军之后,蔡国道国边境发生了冲突,蔡国一边邑的邑大夫紧急请见国君,言道国国人劫掠了该邑一村落,蔡侯闻言大怒,本来因为鲁郑之间的事情就让蔡侯十分恼火,于是蔡侯派遣大夫夷昧前往道国问罪于道君,道君十分惊讶,在调查后,表示并没有做出过这种事情,夷昧亦十分生气,当天返回蔡国。道君害怕蔡国因此攻打道国,于是派出军队一师驻守边境,蔡侯亦派出军队,与其对峙。
          效果:蔡国设立“上学”,公卿向心力增加,与郑鲁交恶,与道国交恶,增加一师。


          IP属地:福建27楼2019-05-02 16:59
          回复
            近来,曹伯听到“彼候人兮,何戈与祋。彼其之子,三百赤芾”心中很是疑惑,难道国内真的到这样子了?于是曹伯将全国的大小官吏召集,好在曹国地区并非特别庞大,而且还有地方德望高的人帮助管理才没有闹出祸患,准备考察这些官吏,但是曹伯这么大张旗鼓的,这些官吏早就准备妥当了,于是曹伯没能够检查出什么德行不堪的人,至于能力,现在做官吏还需要什么能力?只要不犯错不就可以了吗?
            在做完这件事后,曹君准备将全国匠人聚集起来,组成“匠户”,曹国经济发达,匠人十分多,但是这些匠人各行各业,大的有冶炼兵器,小有制作碗著之类的,若是全部被曹君召集起来为曹君一人服务,民间要打造什么物品岂不是没人帮助了?于是国人们联合起来保护匠人,反对曹君之政,数日过去了,就一两个匠人被请入了公宫,而这少数,还不愿意为曹君所征召,无奈之下,曹君这条政令无疾而终。短短两个月,就做出这两件让人不可思议的事情后,曹君在国内的威望受到影响,不过好歹在君位这么多年,还好没有引发更大的乱象。
            但是之后,曹君与鲁君相约重丘会盟,大夫们听闻后,还是比较支持曹君的决定的,曹国居于天下之中,强国林立,而鲁国乃大国,可以庇护曹国。于是重丘会盟达成,曹国为弟,鲁国为兄。双方世代友好。
            效果:曹鲁结盟。


            IP属地:福建28楼2019-05-02 16:59
            回复
              陈侯召见公卿,想要颁布政令承认私有田地,收编流民开垦荒地,公卿们不知陈侯怎么来的想法,不过此事万不能施行,私有田地岂不是让自己领内的田地都不能随意征收税赋了吗?而流民,此时那有什么流民,就是野人罢了,不过野人嘛,地位低下,哪有国人值得信赖,在被上卿示意后,防邑大夫首先提出意见:“陈国虞舜后裔,武王克殷,不及下车便分封陈国,是以陈国之制乃承周室,继承周礼,历任先君皆维护周制,君上不可。”而另一位中大夫亦谏言:“野人不可信任,国人乃我陈国柱石,不可弃也。如若不然,国人必定寒心啊!”陈侯无法,只能暂且放弃这项政令。(内政2不判定)。之后,陈侯招来国内著名匠人,打造出一柄宝剑,可挥剑断金,陈侯将此剑命名为“陈侯剑”。
              而之后,亲近郑国的大夫们建议:“郑国内乱,判乱已平,陈郑关系一向不睦,不如趁此机会与郑国交好。”于是派出使者向郑国庆贺,但是郑公拒绝了陈国的使者,陈侯这下非常恼怒,认为被郑国扫了面子,而这些亲郑大夫们亦十分尴尬。而与宋国交好的使者见到宋公,本来陈、宋三国关系就友好,而与郑国交恶,所以陈国的国人们之后更加不愿意与郑国交好了。
              效果:与郑国关系更加恶劣。与宋国关系保持友好状态,军队增加一师。


              IP属地:福建29楼2019-05-02 16:59
              回复
                楚国年年征战,国家财政空虚,这让楚君十分担忧。
                一日,楚君与大夫薳章一同在国都周围出巡,薳章大夫若有所思,待过几日,薳章前往公宫求见,楚君接见了薳章,薳章谏言道:君上前日之忧,吾稍有所得,不知君上可愿听听。楚君大喜,让薳章道来。薳章道:当今天下诸侯,皆为周室所分封,楚亦不例外,只不过楚国乃是先有国后得名(先有楚人,后有楚国),其余诸侯除少数外,皆先有名后得国(先被分封出去,然后再去建立国家)。但是无不例外,皆采用周室所制定之“井田制”,但是以臣观之,此制已完全不复初时之制,需废井田,采用新的办法,臣听闻,有诸侯采用“初税亩”,君上可试行之。楚君:容寡人考虑考虑。楚国国事不同诸侯,建国之前是部落制,建国后为了笼络部落贵人们,便大封贵族,以至于楚国大部皆贵族领地,若是轻易改动制度,怕是...
                但是楚君并不是优柔寡断之人,在位数十年,威望早就遍布楚地,于是下定决心,召全国公卿至郢(此时楚国国都为丹阳,不过楚国国君常驻于郢,丹阳距离权仅一日之间。)宣布废除周室“井田制”,采用“初税亩制”。在大夫薳章将“初税亩”宣读完毕后,公卿们鸦雀无声,显然不是很同意此制,但是由于楚君威望甚深,亦不敢反驳楚君,而楚君亦不言语,等待公卿先行出言。在沉默许久后,一位大夫出言:吾乃选邑大夫,见过君上,以薳章大夫之制,臣觉得不敢苟同,若是以薳章大夫之制度,便是与民争利啊,双重税,怕是国人不满。诸公卿亦附和。
                楚君将半倚在凭几上的身体坐正,眯着眼,好一会儿大笑道:善,善,善,诸大夫们不愧是楚国之栋梁啊,此事便作罢,仅在寡人之领试行之!诸大夫们齐齐纳拜:君上英明!
                在此事过后,楚君让薳章作为改制大夫,将“初税亩”试行楚君领地。
                半月后,楚君令全国动员,大夫道朔为军司马,率领四师楚军,百乘战车共万人东进击权。权向随国求援,抵抗过甚,楚军遭到权随联军合攻,大败,进而围丹阳,月余而退军,楚军损失一师有余,楚君大怒,遣使向道朔问罪,召道朔回郢,大夫道朔向楚君方向跪拜恸哭:君上信任,使臣领军击权,无奈臣能力微弱,不能胜利,反丧师辱国,此乃臣之罪,臣无颜面对君上与国人,吾死后,请以楚旗覆面,不敢以面示先人也!随后自杀身亡
                备注:楚国初税亩暂试行,度量衡不判定,楚国稳定度-1。


                IP属地:福建30楼2019-05-02 16:59
                回复
                  晋侯欲颁布新政,执政卿栾布详细听了之后道:“外有利民之名,而内实侵刻百姓。”而且国人粮食充足,国家财力无法支撑,而终止。晋侯又问:“若招纳贤才如何?”栾布道:“如何纳贤?”晋侯将想法以一说出,栾布道:“以晋国之境,怕是大夫不认同,国家无能为力,若是强行施行,曲沃将代大宗。”
                  (外交派六岁幼童去?不判定。。。)
                  翌日,栾布来见晋侯道:“曲沃又叛,已进军翼都,国人们都自发来戍守,加上军士已有一军之众了。”于是晋侯将栾布作为军将,指挥军队迎击曲沃。双方一触即发。
                  效果:曲沃伐翼。


                  IP属地:福建31楼2019-05-02 16:59
                  回复
                    曲沃,晋之小宗也,但是在曲沃桓叔之后,曲沃实力强盛,已不满足于小宗地位。
                    (屯田制不可行,时代背景下,军队为征召制,不判定)曲沃伯决定,设立工医商农四部,立马被劝阻,匠人与商人地位低下,大夫们不希望跟卑微之人共治国家,而医部则是有公室专用(类似于太医院),而且医者地位不低,也并不愿意教授(法不传六耳,术不授二人)及上战场。农部则本来便有此类部门。于是这项政令被终止,大夫们也是奇怪,为何以曲沃之贤会想到要颁布这种不合实际的政令呢?
                    但是曲沃伯深感军队不足,想要扩军备战,能够随时动员,但是赵夙劝止了曲沃,因为以曲沃之力,无力长期维持超过六师的军队,于是曲沃便让赵夙负责,招募了一师之众,并训练。
                    在整军后,以公子称为军将,领一军(12500),一百七十乘战车,七百匹战马,在留下一师拱卫曲沃城后,出师攻翼。翼地国人听闻曲沃伐翼,十分愤慨,认为曲沃师出无由,于是自发组织起来,抵抗曲沃。
                    效果:增加一师,进入战争状态,与翼交战。


                    IP属地:福建32楼2019-05-02 17:00
                    回复
                      莒国作为东部雄国,本为夷人,因仰慕诸夏文化,经过数百年努力,终于让天子授予爵位,爵子。虽然融入诸夏,但是时日不长,东夷人不复与莒国友好之态,而诸夏却以莒人原为夷人而有所轻视,但是莒国长期努力,与齐国交好,莒女嫁于齐,是以齐莒关系十分友好。
                      莒君已有六十余岁,在位四十余年,在国内的威望十分高,在秋收后,莒君准备变革制度,欲“规制百业,录户安民”,希望根据从事的行业来进行收取税收。但是上有政策,下必有从中汲取利益之人,莒君派出的吏将一些不愿意行贿的家庭状况写作“富”,这使得该政施行一个月后,莒邑国人暴动,多户忍耐不住的国人聚众杀掉吏员,并继而包围公宫,要求莒君废除该政。莒君初心本是希望能够增加税收,使国家富强,没想到下面的吏竟然私自作梗,竟然使得国人暴动,而戍卫公宫的卫士,大多为莒邑之人,是以也同情国人,只是不让国人破开公宫,双方相持不下,莒君心急之下竟然病倒,本来莒君已经十分年迈,这一倒,诸大夫们便十分担忧,时任相邦莒从无奈之下废除政令。莒君一病之下竟数日不起,在十数日后,莒君突然容光焕发,宦者连忙召集在殿外守候的诸大夫,莒君道:“寡人自知命不久矣,吾子何,可为君也。望诸君好好辅之!“安排诸事后,撒手而去。
                      次月,公子何继位。诸大夫佐之。
                      效果:新君继位,稳定度-1。


                      IP属地:福建33楼2019-05-02 17:00
                      回复
                        鲁国一向作为对周礼继承最完整的国家,鲁侯亦不例外,但是鲁侯更进一步,强化周礼,在国内(曲阜)立石碑,上刻周礼,此举一出,赢得国内外称赞,天子听闻鲁国的行为后,深深感叹,与左右说道:鲁承周礼!
                        并且在之后,派遣使者前往周天子处,向天子问安,同时进贡本年的贡礼,让天子十分高兴。赏赐鲁国礼器一具。
                        在做完这些事情后,鲁侯在国内的威望变得高了起来,于是鲁侯准备将其想法说与公卿,让公卿协助他兴旺鲁国,但是公卿告知鲁侯:“若是君上欲以周礼之名维系正统(鲁侯庶出,不合礼),便不得改动国家制度。”鲁侯幡然醒悟。放弃该政。
                        而在之后,曹国与鲁国约为兄弟之盟,鲁侯甫一继位,就得到弟国曹国,这让鲁侯的威望在国内又提高了一层。
                        效果:鲁侯作为新继之君,威望提高。国人信服。改革失败。鲁曹联盟。


                        IP属地:福建34楼2019-05-02 17:00
                        回复
                          更新:
                          作为继位后使齐国大治的君主,齐侯无疑是充满雄心壮志的,在齐国逐渐稳定没有边患之后,齐侯召集公卿大夫们,道:寡人近来游览国(国都临淄)内外,国人杂居,大夫之家与匠人混居,而农人与商人混居,使寡人十分忧虑,长期以往,农人见商人获利,岂不皆从商而不务农,恐有伤国本,且以寡人观之,两家共同交纳税,而有一家富而一家贫,不知是何原因?不知诸卿有何建议,可为寡人分忧?
                          诸公卿不语,似是在思考此事。许久,一大夫出席,乃公族之人公子年,公子年谏言道:“若是将各个行业的国人各分其所,是否好些?如匠人之家,国家划出一地,使之共居于该地,经商之家以及农人之家皆如此,而公卿大夫们的住所,便靠近公宫,将公宫外地区划分与大夫居住,这样一来,大夫上朝亦方便许多,且居于公宫之外,更安全,同时可以将全国划分十数个乡,设立不同职能,并设十五士乡,以君上及上卿二人领之。不知道诸大夫与君上意下如何?”由于此举对卿大夫有利,两位齐国上卿建议施行全国,于是齐侯将公子年擢升为上大夫,负责此事,公子年领命而去,不过此事一时半会儿也做不完,并且要安置迁移的国人,需要国人配合迁居,以齐侯估计仍需数年时间,于是齐侯又问:富贫之家的问题所在谁可解惑?
                          只见一小子出席,向齐侯拜道:“臣乃下大夫召忽,君上之疑问,臣或知之。富户之田,地力肥沃,贫户之田,地力贫瘠,而以我齐国所定之策,无论地力肥沃与否,皆是缴纳相同之税,是以富者富之,贫者贫之。”齐侯恍然大悟,没想到召忽年纪轻轻,仅十七八岁便有如此见识,继而问道:不知召忽大夫有何良策?召忽道:“君上可使人’相地而衰(cui)征’,设‘轻重九府’。”此时有大夫公孙吸阻止道:“设立‘九府‘,吾认为倒是可以施行,但若是‘相地而衰征’,怕是会引起国人们的不满啊,君上还需要三思而行!”以公孙吸为首的大夫们,认为‘相地而衰征’会影响他们在邑内的统治,并且会影响他们的收入,是以反对这项政策,反对这项政策的大夫有三分之一还多,齐侯想了想,便对召忽道:“大夫们都反对啊,既如此,那便暂且作罢吧!”不过,齐侯还是留意到了召忽这个年轻的大夫。
                          齐纪之仇,在于纪侯诬陷齐侯,致使齐侯遭到周天子鼎烹。九世之仇犹可报,是以,齐君在国内稳定,不忧外患之余想到此事,是以,公子年率先施行的便是十五士乡之事,按照制度,齐国可动员的兵力竟可高达三万,比之之前多出万二千人的军士、军队,于是齐侯下令,动员六师,计15000人,这也是目前齐国所能动员而不影响国家税收的人力,将军队整顿完毕过后,齐侯令公子彭生为军将,帅一军五师一万两千五百人,一百七十乘战车,七百匹战马,以“复哀公之仇”进军纪国。
                          效果:齐国率先施行‘三国五鄙’制度,稳定度+1。外交不判定。相地而衰征施行失败(由于齐国稳定度达到满值,国内稳定,威慑国外,以至于谭、郕。郈等诸侯纷纷朝于齐)。


                          IP属地:福建35楼2019-05-02 17:00
                          回复
                            卫国大国也,先君武公时因功晋公爵,大国也。郑国内乱波及卫国,年中时,甚至发生了军事冲突,于是郑公怒而问罪于卫,先是要求卫公交出公子段之子公子滑,卫公心想,郑国大国也,难道我卫国便是小国吗?同为姬姓之后,郑国只是因为担任了周朝的卿士才有资格君主在世时可以称公,爵位只是伯爵而已,而我卫国爵位都是公爵,天下之间,公爵凡几?凭什么你郑国还敢问罪于我卫国呢?是以卫国严词拒绝了郑国的要求,这就让郑公十分恼怒了,数次在朝廷之上与左右大夫道要给卫国一个惩戒。
                            卫国虽然不惧郑国,但是郑国乃是周室执政卿,可以联合数个国家伐卫,是以卫公让州吁领两师(5000)驻扎于新夺取的廪延邑(是的,没有归还廪延于郑,看地图),这让郑公心里警钟大作。同时,卫国派公子泄使郑,公子泄言辞刚烈,郑公大怒,廪延邑尚未归还,还这么怒斥我郑国,你卫国上下七万户,我郑国上下无七万户?真当我郑国无人乎?于是郑公驱逐公子泄,公子泄无奈之下连夜收拾行囊回国向卫公哭诉此事,而卫公要求右宰丑准备动员,一旦战事开启,要求其能随时动员两师之众,右宰丑信心十足,当即表示若是君上有命,国人定会效力,不必担心。
                            而郑国本来军队就甚众,在卫国驻军边邑之后,郑公立马派遣三师驻于“城埭邑“,双方形成对峙,不过由于没有君主命令。双方都极为克制。
                            在使郑同时,卫公派遣公子职前往周国,拜见天子,天子道:“寡人东迁以降,卫郑功劳尤甚,不过郑公乃是执政。此事寡人会召郑公来详细问询的!”,公子职之后数日都无法入王宫求见天子,无奈之下亦得回国。
                            时周太子与郑公关系不和,向天子提出疑问,天子道:“郑卫乃大国,不过周室东迁以降,郑国向来任国朝执政,周郑关系更近啊,况且,寡人这些好公卿亦有不少为郑公说话。纵使寡人有心助卫,又能如何?”
                            卫国年内主要的事情都在外部,不过内部之事,卫公也没有闲着。在此期间,卫公召集公卿,希望建立“文华台”。作为贵族之后学习之用,并责令要求贵族献书一侧,但是许多小邑大夫们自己都连大字不识一个,更何况捐赠书册了,有书册之家,无一不是国内大贵族,书册乃立家之本,于是许多大夫们都没办法捐献书册,除了少许大夫捐献了一些残缺无用的书册,便再无大夫主动捐献书册。“文华台”有名无实。
                            朝廷之上,卫公坐于君位之上,想要为野人修建村落,提出这个想法,便被惠孙反驳:“国家财力有限,国人尚且许多人无法妥善安置,更何况野人乎?此事万不可行,国人亦不会同意,请君上三思!”卫公思考之后选择放弃。
                            效果:“文华台”建立,但是有名无实。卫郑关系进一步恶化。


                            IP属地:福建36楼2019-05-02 17:00
                            回复
                              更新:
                              (国都已在临邑,不需迁都,不判定)因为山戎长期袭扰边地,燕君十分苦恼,但是身体原因导致其无法驱逐戎族,而公子公卿等人也让燕君觉得不堪重用,国人往内逃亡,边地无国人,并且燕君还向周天子派遣使者,准备告诉周天子燕国的困境,不过使者在经过长狄境内时,竟被俘虏杀害,示弱山戎亦无果,在此情况之下。燕君向国内征求意见,大夫公孙冯谏言:君上之忧无非是国人逃亡,若是国人逃亡,国内人口流失便失去了赋税来源,耕作人员及兵源,既如此,不如将之迁至国都以南濡水处。燕君非常高兴公孙冯能够想到这个办法,便让公孙冯处理此事,由于准备实行迁入的地方是临邑以南,此处便被称作为易南。于是边境逃亡的国人,公孙冯组织迁往易南,并且修筑城邑,逐渐此处便迁入了数千人,易南也成为了千室大邑,并且公孙冯请示燕君,由于易南国人迁入此地,无口粮,希望朝廷(朝廷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出现,如:战胜于朝廷)能够免除当地税赋,并且当地人在助耕公田时,公田亦需要交纳田税,这个方法被公孙冯称为“初税亩”。易南邑的国人非常感谢燕君及公孙冯,因此燕君将易南称作:国(国都)无南墙,易南我防(国都南边不需要有城墙了,易南这个地方就可以作为我的南城墙)。但是另一个矛盾却出现了,国都周围乃是人口密集的地方,易南亦不例外,虽然此地被开辟出来建立了城邑,但是原本的国人却与易南国人发生了冲突,当地国人认为易南人抢占了水源土地,而易南人认为这是国君赏赐的土地,都是燕国人,易南人都是边民逃亡的人,本来就十分艰辛,以为同为燕国人,都会互相帮助,没想到却发生了矛盾与冲突。
                              在秋收时,两邑国人发生了械斗,甚至死伤了数人。
                              秋收后,燕君宴请国都国人,向国人说出了戎族袭扰的事情,已经愈发严重了,并希望改革,减少礼制,穿戴胡服,并且指出燕射乃是周公设的礼仪,将燕射的意思解释为燕射乃燕国之意,此举导致了国人以及公卿们的大不满。燕国者,召公后裔也,乃是正统周室血亲,国人亦反对,燕君甚是愤怒,当着国人们的面,不顾伤势拉开弓箭,准备将门楼之上的木头射穿,然而弓箭拉至一半,燕君突然口吐鲜血,一下子昏厥过去,公卿们赶紧将国君请回殿内,并且草率结束了宴饮,而这种举动,也让国人认为,这是上天给予的警告,更加不敢胡服穿戴。
                              燕君昏倒之后,
                              效果:燕国初税亩添加成功,不过效果不显,还没有推及全国。


                              IP属地:福建37楼2019-05-02 17:0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