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德里安吧 关注:103,227贴子:3,362,840

回复:050级远洋导弹巡洋舰---718工程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718工程中最贵的船是远望号,两条船造价6亿多(1978年币值),航天的投入远大于航空。
按说051的标准排水量3450吨,设计巡洋舰的话,排水量通常在051基础上增大50%-100%较好,也就是标准排水量5175吨-6900吨,不过由于是跨越赤道的远洋任务,对舰艇的抗风浪能力、自持力、续航能力等要求更高,所以标准排水量增大1000吨,中国的造船和各种设备装置的性能比米国差很大,即便满排10000吨的巡洋舰,按米国标准,7、8000吨也就满足了需求,中国的设备傻大黑粗,只能放大一些。
925型设计还是不错,全球无限航区。关于050的动力,如果是柴-燃动力,国内没有适合的燃机,进口的话,70年代也只有英国的奥林巴斯TM3适合,TM3的单台功率29000马力,050不追求速度的话,装两台TM3燃机也是可以的,70年代中英关系购买这种燃机也不是问题。不过中国从未用过燃机,首次使用在重要远洋任务舰艇上,不太保险,所以还是国产蒸汽轮机和柴油机组合动力比较合适。
至于主炮,不研制双152舰炮的话,用国产双130舰炮替代也可以,毕竟火炮不再是主战武器了,至于副炮,双57、双37都可以,双30因为一直无法实际使用,恐怕赶不上进度。
防空导弹,虽然国产的红旗63一直实验不成功,但是陆上用的红旗-2改却不断改进中,只要把红旗-2的液体火箭主发动机改成固体火箭发动机,再优化一下整体设计,红旗-2固算是最简单的方案了,从欧洲进口一些新的电子元器件,把红旗-2的制导站、雷达和控制系统等,以及红旗-2的导引头更换一代。整个6、70年代防空导弹的研制过于理想化,总想紧跟美苏主流,其实根本就没那个能力,还是现实一点好。


IP属地:广东3楼2023-08-18 10:03
回复
    舰载防空导弹不用红旗2固的话,还可以用红旗-4缩比改型,红旗-4长10米多,重3吨多,主要对付高空高速目标,作为70年代舰载导弹系统,过于庞大了。可以降指标,射程斜距从75公里,降到50公里就行,长度缩到7米以内,重量2吨以内。
    红旗-4在70年代末基本算是接近研制成功了,后来看到美苏新一代防空导弹系统后,放弃了这种老式的导弹研制。
    红旗-4缩比改舰载正好符合巡洋舰的特征。


    IP属地:广东7楼2023-08-18 16:21
    收起回复
      “红旗”4号武器系统的研制从1969年开始,到1981年终止,取得了不少阶段性的成果。例如:两级固体模型弹试飞成功,导引头、自动驾驶仪、无线电控制仪、引信、液压舵机、天线罩等弹上设备已经基本配套;同时还研制成功了试验性相控阵雷达、单脉冲制导站、地面发射架、发射控制装置;全部地面设备已基本配套。
      在单项技术上也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成就,其中包括X波段500千瓦大功率磁聚焦速调管、脉冲压缩技术、微带技术、固体本振技术、频率捷变技术、干扰侦察与识别技术、反电子干扰技术、不锈钢蜂窝舵面、红外跟踪位标器以及运算速度达50万次/秒的专用电子计算机等。而且,所有设备所使用的元器件都是我国自行研制和生产的。总之,“红旗”4号的研制促进了我国导弹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发展。


      IP属地:广东9楼2023-08-18 16:37
      回复
        1968年,中国海军提交了《关于建造远洋护航舰船的建议》的报告,军委批复后指示中国舰船研究院(即通常所称的“七院”)展开研究,新舰设计代号为“055型大型火炮导弹驱逐舰”。这个代号后来在21世纪经常被用作新一代万吨级驱逐舰称呼,而在设计要求上055型也与后世的万吨级驱逐舰非常相似——采用新一代燃柴联合动力系统,配用中远程和近程舰空导弹,具备包括鱼雷、反潜导弹和反潜直升机在内的反潜作战体系,装配新型预警和控制雷达,同时还具有自动化指挥系统。在吨位上,055型达到了破天荒的8000吨级——与同时期苏联的“喀拉”级巡洋舰完全相当,因此055型自然可以归入巡洋舰的行列。然而由于建造难度远高于当时中国船舶工业的能力,各个子系统的成熟更是遥遥无期,1981年055型的状态变为预研,中国第一次独立设计建造导弹巡洋舰的努力就此告吹。


        IP属地:广东10楼2023-08-18 16:56
        收起回复
          051用了苏俄50年代56型的图纸资料和设备,根本不适合7、80年代需求。
          苏联驱逐舰之前大都是鱼雷火炮攻击舰,之后大都是反潜舰,吨位不大,续航短,自持力时间短、居住性差、耐波性差等。
          这些特点并不适合718工程的护航舰需要,作为718工程护航舰,不仅仅是越洋护航,还要承担很多武器系统电子系统等试验工作,051并不适合。
          苏联的驱逐舰一直都是按56型或改型来设计,到时041型不惧级比较适合中国的护航需求,不过这型舰苏联只造了一艘。
          中国近海防御,日常并不需要吨位太大续航力远自持力强的军舰,因为过远就无法在岸基飞机保护范围内了。
          718工程比较特殊,可以适当建造少数几艘远洋大型舰,日常作为舰队旗舰,出访国外,并担负新装备的试验任务,数量不用太多,四艘就足够了。
          至于051,该造还要造,不过不需要太快的速度了,32、33节足够了,吨位可以适当放大,标准排水量可以达到3500吨,满载排水量4000-4200吨,适当改善居住性生活设施和增加自持力,航程也加大一些。
          这样718巡洋舰的吨位,可以标准排水量5500吨,满载排水量7000吨,太大了也不行。


          IP属地:广东11楼2023-08-21 16:48
          收起回复
            红旗”4号武器系统的研制成果在导弹研制方面,为了解决弹体结构在高速飞行中的耐高温问题,上海联合研制成功了E-22型高温隔热涂料,经过热流值为62大卡/米·秒的静态隔热性能试验和燃气流速为2170米/秒、绝对温度为2030摄氏度的高温燃气冲刷与烧蚀试验,获得了满意的结果。1970年就曾用于运载火箭的仪器舱,经过飞行试验,证明其性能良好。1981年在“红旗”4号导弹上使用,也获得了成功。
            为了减轻结构重量,还研制成功了MB-22型高强耐高温镁合金材料。同时,上海某机器厂还开展了不锈钢蜂窝面的研究。1976年在取得铝箔夹芯不锈钢蒙皮胶接蜂窝结构舵面研制成功的基础上,又与三机部合作,于1977年4月制成了新型不锈钢蜂窝舵面这一成果获得了国家科技成果奖。
            冷分离技术也是“红旗”4号导弹首次采用的技术,实现了在主发动机不工作的情况下,导弹助推器与主级的正常分离。分离电路包括正常分离和强迫分离两种,以确保分离的顺利实现。而从分离指令发出到分离,时间为10毫秒至20毫秒。“红旗”4号导弹,其主发动机的平均推力为3. 3吨,平均比冲223秒。
            1970年3月,首先进行了发动机所用40高强度钢的攻关工作。后经过反复调试,逐步探索出一套成熟的工艺,使成品率大幅提高。
            “红旗”4号导弹发动机的装药,1973年,又改用新型聚氨酯聚醚型配方,为“红旗”4号提供了基本合格的发动机产品。
            “红旗”4号的液压操作系统最初是电机泵系统,于1970年研制成功。1971年开始研制燃气涡轮泵闭式油源系统,并于1978年研制成功。此后还进行了小型化,也取得了成功。
            而天线罩也是“红旗”4号研制过程中的一大难点。在1972年使天线罩的主要电性能指标达到了设计要求。用微晶玻璃制成的大尺寸薄壁天线罩,能够承受高温并具有很高的电性能。
            单脉冲雷达导引头是实现自动寻的制导的关键设备,经过多次试验,其性能基本达到了设计要求。1980年,在与照射雷达联合进行的试验中,有效距离达到了70千米。“红旗”4号的导引头已经基本达到了国外20世纪70年代同类导引头的水平上。
            自适应自动驾驶仪1974年11月,该驾驶仪首先在“红旗”2号导弹上进行了原理性试验,并取得了成功。
            而上海负责研制的无线电控制仪,由于使用了较高的频率并实现了半导体化,使整机的尺寸和重量大大减小,能同时传输七个指令。
            “红旗”4号导弹的引信采用的是比相测角、测速的雷达引信方案,经过1975年到1978年的三次试验考核,引信的作用距离、启动角误差等主要指标达到了设计要求。
            1975年,为了解决移相器的批生产问题,又研制出了715单元的小型试验性相控阵雷达样机。这是1部发射、波束控制、接收和计算机控制等性能均比较完善的试验雷达,达到了跟踪目标距离大于25千米、跟踪角精度起伏误差小于4角分的良好性能。1978年8月,全部试验工作完成,我国第一部试验型移动式相控阵制导雷达研制成功,并获得了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重大科技成果二等奖。
            单脉冲制导站是“红旗”4号系统中比较大的一个工程。它由1部S波段的目标雷达、2部C波段的制导雷达、1部X波段的目标照射雷达以及1套地面电站组成。在1975年制造出第一套样机。同年在外场进行的目标雷达调试与校飞,发现目标的距离达到250千米以上,稳定跟踪距离达到了180千米。以后又针对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了一系列改进设计,特别是提高了计算机的性能。1977年进行了制导雷达的校飞试验,其指令传输距离和导弹应答距离都达到了设计指标。
            照射雷达的研制,1977年进行了照射雷达的外场试验,跟踪距离达到了140千米。1980年8月,制导站的全部设备与导引头、无线电控制仪进行了联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弹上设备与地面设备工作协调,总体性能达到了规定指标,从而产生了当时国内威力最大的移动式单脉冲高精度制导雷达。
            “红旗”4号的1000千瓦电站于1971年研制成功,经长期使用,性能合乎要求。
            “红旗”4号武器系统的研制从1969年开始,到1981年终止,取得了不少阶段性的成果。例如:两级固体模型弹试飞成功,导引头、自动驾驶仪、无线电控制仪、引信、液压舵机、天线罩等弹上设备已经基本配套;同时还研制成功了试验性相控阵雷达、单脉冲制导站、地面发射架、发射控制装置;全部地面设备已基本配套。在单项技术上也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成就,其中包括X波段500千瓦大功率磁聚焦速调管、脉冲压缩技术、微带技术、固体本振技术、频率捷变技术、干扰侦察与识别技术、反电子干扰技术、不锈钢蜂窝舵面、红外跟踪位标器以及运算速度达50万次/秒的专用电子计算机等。而且,所有设备所使用的元器件都是我国自行研制和生产的。总之,“红旗”4号的研制促进了我国导弹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发展。


            IP属地:广东12楼2023-08-22 09:08
            收起回复
              只要动力解决了,船体越大,越好设计,越小越难设计,需求多武器设备多,很难安排布置,船体大可以留的天窗也多。就跟053K一样,对空导弹系统如果暂时无法研制出来,就先预留位置,先用模型来替代,051一开始也有很多模型在舰上,到80年代中期才陆续定型完善装备。
              因为导弹不太行,所以需要安装两座双130主炮,但是舰体设计的时候,要满足各种装备满载的情况下的运行,舰上新的雷达、观察、观测和导弹等更多,所以舰上电站需要的电力应该比051多几倍,再用涡轮发电机也不适合了,毕竟如果蒸柴联合动力,平时蒸汽轮机也不会总开机的,不开机发电也发不了,所以必须改用新的柴油机发电,即增加辅机和新的电站系统。
              1958年后,为何各种自研武器大都是几十年研制周期,最终成功的也少,很大原因就是研制指标定的过高。
              巡洋舰用的反舰导弹,如果改用涡喷动力,正好使用涡喷-11,也不用北航实验室搞了,让331厂搞,导弹让320厂和331厂联合研制。
              对空导弹用红旗-4缩比后,性能降低,指标降低,研制难度大幅度下降,成功几率更大。


              IP属地:广东13楼2023-08-22 09:22
              收起回复
                中国海军长期没有造大舰,也没引进大舰,一个是人员素质驾驭不了太多大舰,岸基战斗机的航程有限,掩护不了大舰离岸稍远的战斗行动,经费也不支持。
                否则50年代就能从苏联引进4条1.8万吨排水量的巡洋舰了,苏联也提出几次,中国高层给否掉了,一直到60年代末也是每次都否掉海军的计划。
                718工程是海军第一次有机会建造大舰,051显然不适合远洋护航,也不适合作为雷达、区域防空导弹、鱼雷的大型武器的试验,采用925型打捞救生船的缩比改型巡洋舰,较为适合综合任务。
                如果觉得70年代建造满排接近万吨的巡洋舰有点突兀,还可以建造051的替代舰。
                051的舰型过于老旧,在二战时期都不算好的,平甲板会在浪里埋首,不适合大风大浪的中远海行动,还属于苏俄快速雷击舰的后代。
                70年代建造的另一型科学考察船,即645型非常适合改型为综合导弹驱逐舰。


                IP属地:广东14楼2023-08-28 09:59
                回复
                  这类4000吨级海洋调查船在当时国内尚属空白。全船定员150人,稳性衡准为I类航区,相邻两舱进水不沉,满足4级冰区加强要求。全船设16间实验室,面积约267平方米;设有66平方米的标本舱,84平方米的备品舱。设置12台9种类型特种甲板绞车。船上还设有国内首制的万米测深仪,并有当时国内最先进和最完备的气象设备,通讯设备,导航设备,海洋科学调查设备。4000吨级海洋综合调查船要在复杂的海况下及各种海区进行工作,因此优良的船型设计及合理的总体布局是设计关键。
                  经过多年的使用,证明船型良好,作为母型船型得以推广。
                  满载排水量4435t
                  总长112.05m
                  型深8.2m
                  型宽15.2m
                  满载吃水5.5m
                  航速18.2kn(续航力10000n mile/4kn,自持力60d)
                  主机及辅机主机:国产9ESDZ43/82B低速柴油机2台,额定功率3308kW(4500hp),额定转速200r/min。辅机:6250GZC-II,TFH-400/10型4台,额定功率470kW(640hp),额定转速600r/min。
                  设有主动舵,内有250kW潜水电机。
                  出厂时间1972年4月20日
                  服役单位国家海洋局、海军


                  IP属地:广东19楼2023-08-28 10:11
                  收起回复
                    巡洋舰这个舰种二战后非常尴尬,苏联的1.8万吨火炮巡洋舰是古董的设计,美国也造了好几型核动力巡洋舰,但是都只是样品,苏联的巡洋舰从60年代开始就走上歪路。
                    有些4、5000吨巡洋舰其实也只是驱逐领舰,80年代美国提康级一出,然后伯克级又出来,直接判了巡洋舰的死刑。
                    中国在70-90年代还是需要5000-7000吨级巡洋舰的,既然当时驱逐舰(051)被定义为近海反潜,那么巡洋舰就是中远海和远洋护航、军事外交和舰队防空等功能,要求速度不需要很快,但是舰体大,航程远、自持力强,能携带区域防空导弹,可以分两步,第一步先造5000吨级的,即类似驱逐领舰,只携带点防御防空导弹,然后造7000吨级的,携带区域防空导弹。动力必须自主,蒸汽轮机-柴油机联合动力,设计和建造标准尽量欧美化,包括管线、电缆布线等,以便适应引进欧美武器和电子系统安装使用。


                    IP属地:广东20楼2023-09-25 10:07
                    回复
                      815型电子侦察船的参数更适合巡洋舰,虽然这船是1999年服役的,也是沪东造的,70年代沪东也是能造出来的,如果是加装蒸汽轮机和导弹、雷达等,排水量要增加1000吨以上。
                      技术数据
                      满载排水量 5998吨
                      全长 132.6米
                      全宽 17.4米
                      吃水 6.5米
                      动力 12PC2-5V柴油机×2
                      功率 5736kW×2
                      最高速度 20节
                      乘员 250人
                      武器装备 1座双管 37mm舰炮 2座双管 25mm舰炮


                      IP属地:广东21楼2023-09-25 10:22
                      回复
                        一直觉得053护卫舰的初始设计,有点小,可能还是遵循50年代苏联护卫舰的作用和设计,当作大型巡逻艇使用,其实70年代后,再用051在近海反潜,也不太现实了,051设计实在太落后了。053如果设计的裕量能稍微大些,可以替代很多051的功能。
                        708所1980年设计的1500吨-1800吨级近中海电子侦察船,非常符合近海护卫舰的要求。
                        也就是814级电子侦察船
                        船型为钢质,长首楼,双桨,双舵,舯后机型中速柴油机驱动船,首柱前倾,有球鼻首。主要参数总长94.33米;设计水线长86.0米;型宽11.6米;型深5.7米;设计吃水3.64米,设计排水量1861吨;满载吃水4.04米,满载排水量2198吨。
                        主机在最大功率时最高航速为20.03节,额定功率时航速为19.54节。在巡航速度为18节时续航力为4000海里,自持力为45昼夜。 主机选用两台6E390中速柴油机,额定功率2646千瓦(3600马力),转速450转/分;最大功率可达2940千瓦(4000马力),转速466转/分。
                        船上加装了超大球鼻,阻力下降了1-2%。 考虑到该船系独立执行任务,活动区域广阔且又多在恶劣海况下工作,因此船的稳定性可以抗12级风。 振动是这类中速机船最容易发生的问题,812型侦察船就是因为严重振动而报废的,因此该船吸取了812型船的经验教训,采取了特别措施。 本船装有大量侦察设备,电磁兼容问题十分突出,吸取了航天测量船的成功经验,使电磁兼容性得到圆满解决。
                        日本海自地方队的护卫舰,在80年代也达到2000吨以上,排水量大了以后,可以更好满足多用途需要,更符合近海多用途多面手的定位。
                        实际上到90年代053后期型号,也逐步增加到2600-2900吨了。


                        IP属地:广东22楼2023-09-25 10:39
                        收起回复
                          50年代,有几型苏联扫雷舰中国没有引进,即二战后最初建造的利用59型扫雷舰壳体的73K型扫雷舰,该舰主尺度77.5X8.1X2.47米,标准排水量698吨,满载排水量858吨,功率3200马力,航速16节,续航力3700海里/16节。装备2座单管85毫米和3座单管37毫米火炮及2挺双管12.7毫米机枪,2座深水炸弹发射装置(20枚深水炸弹),扫雷装置有3套接触式扫雷具、2套拖曳音响扫雷具和1套电磁线圈扫雷具。全舰77人,首舰1947年11月交付海军,各型共建造了15艘,1958-1988年退役。这个舰型还可以,就是速度太慢,如果更换动力能达到22节或以上,还是能当轻型护卫舰用的
                          苏联当时还有一型扫雷舰,264型(北约代号“T-58”级),舰体为钢制全焊接。该舰主尺度69.8X9.4X2.5米,标准排水量800吨,满载排水量840吨,功率4000马力,航速17.6节,续航力2500海里/12节。装备2座双管57毫米和2座双管25毫米火炮,1座24管深水炸弹发射炮和2座深水炸弹发射装置,扫雷装置有1套接触式扫雷具、1套电磁扫雷具和1套拖曳深水音响扫雷具。全舰88人,首舰1958年交付,各型共建造了24艘,1977-1993年退役。改进型是264A型(23艘),满载排水量达到868吨,深水炸弹发射炮改为2座12管,拆除了25毫米火炮,加装了新声纳和低频音响扫雷具并改进了消磁装置。这个舰型比较新(50年代末),但是长宽比小,适合慢速扫雷用。如果宽度不变,稍微加长一点,更换新的大功率柴油机,满载排水量950-1000吨,安装反潜声纳和其他反潜武器,作为近海猎潜舰使用,比037要好多了,037其实根本没法反潜,只能驱潜。


                          IP属地:广东24楼2023-10-21 16:28
                          回复
                            昨天看了一下远望号设计的回忆,虽然没说远望号是根据哪型设计的,但是主设计师是东风号货轮的设计师,远望号的排水量跟东风号也类似,估计是以东风号设计为基准改设计的。
                            东风号用的是12000马力低速柴油机,远望号因为有大量高精密科研仪器设备,需要防止振动和噪音,所以选择了蒸汽轮机做动力,蒸汽轮机的经济不如柴油机,但是安静性要好得多。
                            远望号用的蒸汽轮机和锅炉就是以前跃进号和红旗号万吨级货轮用的,这是从苏联引进的民用船用蒸汽轮机,锅炉的体积重量非常大,32吨/小时蒸汽单台出量,蒸汽轮机为13000马力,改成16000马力,但是日常使用还是按13000马力,另外还有5台蒸汽轮机辅助发电机。
                            远望1号、2号动力装置分别由两台主锅炉,一台主蒸汽轮机和5台副蒸汽轮发电机组成。
                            主锅炉采用两台32吨/时D型高压水管锅炉,这种锅炉系立式水管单烟道双锅筒自然循环燃油锅炉,在国内首次采用外回油喷油器,保证了锅炉93%的效率。据记载,该锅炉过热蒸汽出口压力为5.2兆帕,温度为490℃,给水系统、过热汽温度和燃烧系统采用全自动调节,这在当时是很先进的。该锅炉体积较为庞大,高达12米,长宽各7米,总重104吨,由703研究所和上海锅炉厂联合设计、上海锅炉厂制造。
                            主机为1台蒸汽轮机,总功率11800kW,另有5台功率各1200kW的副汽轮发电机组。主蒸汽轮机系根据此前随“跃进”号和“红旗”号万吨货轮从苏联引进的蒸汽轮机改进而来,引进时该机总功率9555kW,后经上海汽轮机厂改进挖潜,提高了功率。该机于1978年9月宣告研制成功。
                            远望1号、2号锅炉和蒸汽轮机匀采用集中控制,主机启动、停车、换向、变速,以及主锅炉和其他辅机均在主机集控室监视,并通过微处理机对全部热工参数监视报警、彩色屏幕显示、自动打印,这套系统在当时我国蒸汽轮机船上还是首次使用,达到了上世纪70年代初船舶轮机自动化国际先进水平。
                            所以远望号的锅炉、蒸汽轮机的控制水平比同时期的051要好的多,051只是功率大,但技术水平不如远望号。


                            IP属地:广东26楼2023-10-31 09:57
                            回复
                              回忆跃进号的时候,有人回忆,跃进号的材料很高端,都是从苏联进口的,用的是巡洋舰的材料,跃进号的空载应该在7000多吨,满载排水量22000多吨,如果把从苏联进口的材料设备都国产化,动力改为二台3.6万马力蒸汽轮机(051),船型做一下修改,上层建筑按巡洋舰设计,并设计好各个炮座、弹库等,安装主桅杆和辅助桅杆,加装雷达、声纳、鱼雷等,跃进号估计能改出1万-1.2万吨巡洋舰来。
                              只用13000马力的蒸汽轮机,满载2万多吨,跃进号能跑出22节速度来,巡洋舰型更换了5.5倍动力,排水量减一半左右,估计速度不会低于31节。


                              IP属地:广东27楼2023-10-31 10:09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