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文龙吧 关注:3,171贴子:266,741

请教透史现真关于明朝的十几个问题,之二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原来想着问透史现真明朝的十几个问题,在一个帖子里即可。
没想到问了还不到3个,整个帖子莫名其妙的被删了,投诉找回来麻烦,况且能不能要回来,谁知道呢!
还是分开为好,免得一网打尽了。
上个帖子(https://tieba.baidu.com/p/8295211939?pn=1)为问题之一:简单的无厘头式。
1 。明朝最坏,明朝最愚蠢的女人分别是谁?答案是明孝宗的皇后,张皇后。
2 。明朝最聪明的大臣是谁?答案是道衍和尚,姚广孝。
3 。明朝最聪明的皇帝是谁?答案是明宣宗,宣德皇帝朱瞻基。
这个帖子为之二,多一点:粗略的明朝史,
1 。能不能用一两句话来概括明朝史?
2 。能不能把明朝史以时间线来分为几个阶段,方便理解?
3 。明朝十几个皇帝,怎么样去研究他们,人太多记不住,能忽略几个吗?哪几个?
以及明朝的后末期。
1 。王和孙的山海关之争,到底谁是对的?
2 。明朝灭亡最大最直接的责任人是谁?不会就是这位爱国将领吧?
3 。有一句话是:明看上去亡于崇祯,实际上亡于万历,对不对?


IP属地:上海1楼2023-10-18 10:57回复
    网友“遨游天下”:
    “问题1 。能不能用一两句话来概括明朝史?”是我提出来的,但并不意味着我认为明史可以用几句话概括,我是个大老粗,没有你那么高的学历,我周围的人都和我差不多,我们彼此吹牛时,有人提出了这个问题,不是我,我也回答不上来。
    我只是把我无法回答的问题抛给了透史现真,给他出个难题而已。你别当真了,我们俩差不多,我要是脑子抽筋,那你离面瘫不远了,除非你的专业正好是明史。
    网友“断_拖鞋”:
    你的观点完整,细致,不比透史现真差。不过,对于我们这些初涉明朝历史的人来说,专业性强了些(或者说细了点),而透史现真比较注重通俗性,比较适合我们低学历的大老粗。
    不管怎么样,你和透史现真很相似,逻辑通畅,条理分明,值得向你们学习。


    IP属地:上海4楼2023-10-19 11:29
    回复
      什么?!透史现真你可以把那个“两”子拿掉,这不成了只用一句话来概括明朝史?
      三百来年的历史,用一句话来概括?你也太牛了!
      看来俺们大老粗的想法还是有道理的,比那些忽悠人的砖家都有价值。学历高又如何?咱学历低,可问出的问题价值却高。你说呢?“遨游天下”?
      弱弱地问一句:这一句话到底是个啥呀?“遨游天下”?


      IP属地:上海9楼2023-10-28 16:22
      收起回复
        啊哈!原来如此。
        是啊,汉人就喜欢窝里斗,原来有2700年的传统历史。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斗了几千年,居然有了新玩法:发动群众斗群众。广大群众从韭菜升级为斗争的主角,荣耀啊!而一般玩法地产平民老百姓只在王朝末年被逼无奈才起来造反,推翻政府。
        明朝也不例外,底层平民老百姓没有资格参与“斗”,三个主体势力去掉了一个,那剩下的就是唯一的答案了:
        明朝历史就是统治阶级与统治者相斗的历史。
        这不就是一句话吗?我也行啊!可怎么觉得说的有点笼统。


        IP属地:上海11楼2023-10-31 07:49
        回复
          透史现真:牛!
          昨晚,单位同事退休请吃饭,把一些老同事也请了来,吃牛时谈到了这件事,我把你最后一句话读了一篇,老家伙们对你“从皇权掌控一切始,到圣旨成为草纸终”赞不绝口,认为是一针见血。认为你才是真正的历史学家。
          其中一个老家伙嘴巴里嚷嚷道,六十年前的文化大叉革命不就是因为有人怕圣旨成为草纸而发动的吗?吓得我连连喊:“打住,打住。喝酒,喝酒!”
          回家里想想明朝那十几个年号的演变,还真是那么一回事。明英宗之后,想要夺回权利的皇帝,都是被黑化的皇帝,没有例外。


          IP属地:上海14楼2023-11-05 10:52
          收起回复
            没错,没错。我以前也有这个疑问。
            嘉靖,万历,不上朝是懒政,要骂他们;崇祯为大明朝披肝沥胆,呕心沥血,睡的比狗晚,起的比鸡早,也要被骂,这是什么狗屁逻辑?现在明白了,听文臣话的才是明君,不听文臣话的就是昏君!别的无所谓。只不过这个逻辑要死命掩盖起来。
            汉人权力斗争史自古到今都一样,老百姓就不参和了。
            讨论下一个问题:
            2 。能不能把明朝史以时间线来分为几个阶段,方便理解?
            对于我们大老粗来说,希望分得粗一点,简洁明了为好。


            IP属地:上海17楼2023-11-08 09:43
            回复
              “遨游天下”的逻辑不错,用排除法,将一个个离结论不相近的排除,剩下的就是了。
              万历立太子闹了十几年,文臣集团一个个跳出来,前仆后继同万历斗,硬生生地让万历吃瘪,最后不得不立皇长子为太子,史称“国本之争”。这都有个争字了,可见争斗之激烈。
              透史现真以“国本之争”为标志性事件,网友“断_拖鞋”以萨尔浒战役为标志,都是万历时期,也差不多。网友“断_拖鞋”更适合我们大老粗,简单明了;透史现真则紧扣明史主体,更加深刻。
              好了。第2个问题 。能不能把明朝史以时间线来分为几个阶段,方便理解?
              答案就是:分前期,中期,后期。
              前期,中期分水岭是土木堡政便;中期,后期分水岭是国本之争或者萨尔浒。


              IP属地:上海25楼2023-11-24 10:20
              回复
                是啊!他肚子里货不少。现在我觉得我自己的肚子空空如也。
                我想了几天,觉得这第3个问题提得很模糊,没有水平。
                好像把前两个问题解决了,这个问题也就有答案了。只不过每个人对明朝历史的了解程度,理解程度各不相同,那答案也就各不相同。
                我以前只知道明朝二祖和天启与崇祯,现在至少还知道宣德与万历等等,增加了不少。但我很清楚,我们单位吹牛的大老粗们吹得头头是道,实际上了解得没有我多。在他们面前,我显得很专业。
                所以,这个问题应该是:如何一步一步,逐步深入地了解从洪武到崇祯的明朝皇帝。


                IP属地:上海27楼2023-11-28 11:07
                回复
                  原来嘉靖皇位是这么来的,真是天上掉下大馅饼,比彩票特等奖还厉害。
                  嗯,透史现真把明宪宗列为抓手,这个方法好!我看得清晰多了。
                  经过几天的归纳,发现除了隆庆,就明宪宗在那一代是最“纯洁”,他的上下皇位都搞来搞去搞不清,都有哥哥“传”给弟弟的事情,不是一脉单传,研究起来费劲得很。
                  虽然我的那些大老粗们依然搞不清,但本人却开始产生了兴趣,似乎明朝中期并不像我以前认为的那样枯燥乏味。


                  IP属地:上海34楼2023-12-06 10:06
                  回复
                    好吧,那就先搞定明朝皇帝的顺序并记住吧。
                    问题“3 。明朝十几个皇帝,怎么样去研究他们,人太多记不住,能忽略几个吗?哪几个?”提得不太精确,用“如何一步步,逐步深入地了解从洪武到崇祯的明朝皇帝。”来完善。
                    记不住,要忽略几个,那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毫无疑问那二位短命皇帝洪熙和泰昌可以忽略,中间除了嘉靖外的那几个皇帝也可以忽略,这要看对明朝研究的深度而言了。
                    一步步,逐步了解从洪武到崇祯的明朝皇帝,透史现真的方法(模块化)很实在:
                    1 。把明朝划为前期,中期,晚期。
                    前期再挖出一块“创业”;同样,后期再挖出一块“关门歇业”。
                    创业就是二祖;歇业自然就是崇祯了。
                    2 。二祖中间夹着皇太孙:建文;崇祯皇位来自于哥哥天启。
                    这5位最容易记住。记不住也别玩明朝历史了。然后,再把前期与后期补足。
                    3 。记住还有一位“好圣孙”,是永乐成祖的孙子:宣德。他与永乐之间夹着短命皇帝洪熙。他儿子明英宗的正统年号结束,就意味着明朝前期结束。
                    天启,崇祯二兄弟的爷爷是在位最长的万历,中间夹着短命鬼老爸:泰昌。
                    这样,前期(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德,正统)与后期(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就清楚了。中期,“遨游天下”来总结一下吧。


                    IP属地:上海37楼2023-12-12 08:01
                    回复
                      漂亮!清晰无比。不愧是研究生毕业。
                      从幼儿园开始的对照表,知道多少,一对照,就明白自己是什么水平。
                      我勉强到了大学:记住嘉靖,行。成化,很难记住。死记硬背没意思啊!
                      透史现真:请你理一根线出来,通过功绩,事迹,或轶事,趣闻等等,让我们更容易记住明朝中期的皇帝。


                      IP属地:上海39楼2023-12-14 08:24
                      回复
                        从事后诸葛亮来看,从结果来看,无疑王在晋是对的。
                        孙承宗的进取战略,看似强硬,其实只是空耗粮饷,培养出关宁军这支军阀而已。
                        同时为后金送粮,送器,送人,即便如此,后金也花了四分之一个世纪才占领中原,
                        如果死守山海关,那后金想要占领中原,起码还得再加个三五十年,甚至根本无法占领。
                        可是,凭明朝那腐朽的政治,能再支撑半个世纪?我看悬。
                        不管怎么看,王在晋的战略比孙承宗高明,这是肯定的。
                        其实,这个问题应该是:有没有比他们俩更高明的战略呢?


                        IP属地:上海42楼2023-12-18 10:08
                        回复
                          《明朝那些事》,我老丈人很喜欢,买了一套看,爱不释手。
                          我去借了过来,找到了,我把对话大半部分贴上来讨论。(这样我能少打些字):
                          “只有八里,竟然有八万守军?你把新城修在旧城前面,那旧城前面的地雷、绊马坑,你打算让我们自己人去趟吗?!”
                          “新城离旧城这么近,如果新城守得住,还要旧城干什么?!”
                          “如果新城守不住,四万守军败退到旧城城下,你是准备开门让他们进来,还是闭关守城,看着他们死绝?!”
                          王大人估计被打懵了,半天没言语,想了半天,才憋出来一句话:
                          “当然不能开门,但可以让他们从关外的三道关进来,此外,我还在山上建好了三座军寨,接应败退的部队。”
                          这么蠢的孩子,估计孙老师还没见过,所以他真的发火了:
                          “仗还没打,你就准备接应败军?不是让他们打败仗吗?而且我军可以进入军寨,敌军就不能进吗?现在局势如此危急,不想着恢复国土,只想着躲在关内,京城永无宁日!”
                          王同学彻底无语了。
                          事实证明,孙老师是对的,如果新关被攻破,旧关必定难保,因两地只隔八里,逃兵无路可逃,只能往关里跑,到时逃兵当先锋,努尔哈赤当后队,不用打,靠挤,就能把门挤破。
                          这充分说明,想出此计划的王在晋,是个不折不扣的蠢货。
                          当时看到这一段,觉得孙承宗是对的,王在晋是个蠢货。为什么呢?因为作者当年明月这样说,看客稀里糊涂地认了。
                          现在再看,当年明月完全是自说自话,“事实证明,孙老师是对的”,哪一个事实?“这充分说明”,这么个充分法?“靠挤,就能把门挤破”?胡说八道!


                          IP属地:上海44楼2023-12-21 10:22
                          回复
                            我看了几天,终于看明白王在晋话的意思:
                            1 。以新城为山海关的屏障,阻挡后金。
                            2 。新城守不住,败军也不能退到山海关下,更不会开山海关关门,放他们进来,什么逃兵当先锋,努尔哈赤当后队,不用打,靠挤,就能把门挤破,那纯粹是当年明月胡思乱想。
                            3 。当年明月胡思乱想的依据是他胡思乱想地认为“逃兵无路可逃,只能往关里跑”,奇怪的是,他前面已经写了“山上建好了三座军寨,接应败退的部队”,当年明月马上对此选择性遗忘,以至于前言不搭后语,逻辑混乱不堪。
                            4 。从山上建好的三座军寨回山海关,那翻山难度就大了。而后金攻击山寨难度同样大,放弃山寨而攻击山海关,那侧翼山寨的明军就如芒在背。变成两面受敌。
                            这才是王在晋的战略构思。极其阴险:新城是后金的诱饵,拿下新城则两面受敌,两面都不易攻下;而山寨则是明军的诱饵:不易逃跑而易坚守,把善于脚底抹油(边兵善走)的明军骗进来死守。厉害!
                            不得不说,孙承宗的军事素养还是很高的,王在晋一说完就明白了:“臣遂无以应”。我,要想个好几天。无耻的是:满清的奴才,张廷玉们,揣着明白装糊涂,颠倒黑白,硬是不让我们明白。


                            IP属地:上海48楼2023-12-27 10:13
                            回复


                              IP属地:上海52楼2024-01-04 15:39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