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本文原载于中国佛教协会会刊《法音》2015年7期 网页链接
-
2网页链接
-
0百度网盘下载地址https://pan.baidu.com/wap/init?surl=FMw7h-8iDkbqW3SYFbKIZw提取码:i63h
-
5本文原载中国佛教协会会刊《法音》2015年7期 全文共七部分,如显示不全,可点击作者博客,查看全文和其它净土文章 朱亚仲博客:http://blog.sina.com.cn/u/6440620106
-
5一、近年来,关于阿弥陀佛的读音问题,一直在信众中有所争议,网上也有不少考证文章,这些文章都有一个鲜明的特点,那就是:说是考证“阿弥陀佛”的读音,但却只考证“阿”一个字的读音,“弥陀佛”三个字的读音无人考证。 只要头脑稍微清醒点的人,都能想出来,“阿弥陀佛”四个字,难道只有第一个“阿”字的读音有变化?“南无”这两个字的读音[na mo],不就和现代的普通话不同吗? 为什么“弥陀佛”的三字读音无人考证呢?很简单,
-
22016-06-27 上净下界法师 来源:净土教观学苑 【导读:你今生的遭遇没有人需要负责。如果一定要有人负责,那就是过去的你来负责,因为是你自己的业力嘛。】 我们引用《占察业报经》,里面有一段关于无分别智的观法,唯识的观法。我们先看第一段。 一、总说。学“唯心识观”者,所谓于一切时、一切处,随身口意有所作业,悉当观察“知唯是心”,乃至一切境界,若心住念,皆当察知,勿令使心无记攀缘,不自觉知。于念念间,悉当观察,随心
-
02016-06-25 上净下界法师 来源:净土教观学苑 【导读:假设一个人他积极地修善,但是他没有持戒;他偶尔也会做慈善事业,但是他生命并不一定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要断恶、修善、度众生。那么这样子会有什么结果呢?】 这以下,祖师把持戒跟修善的结果作一个比较。假设一个人他积极地修善,但是他没有持戒;他偶尔也会做慈善事业,但是他生命并不一定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要断恶、修善、度众生。那么这样子会有什么结果呢? 说这个人没有
-
2导读 jtjgxy 如果思想不改变,也可以往生,那表示诸法是他生——离开这一念心,有一个外在的主导者在主控我们的生命,这跟上帝的思想就一样了。 从净土宗的观点来看,对我们往生最大的障碍是什么?贪恋娑婆!这是你心中最大的障碍。为什么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救不了我们?阿弥陀佛花了很长的时间来成就这句佛号,把所有的功德摄持在这句佛号,让我们忆持,我们却不能把阿弥陀佛的功德启发起来? 因为我们思想有障碍——贪恋娑婆
-
22016-06-24 净界法师 先调整自己的心态比你去做广大的善业这件事更重要! 忏公师父常常讲一个观念,他说:“我们修行人有三个重点:解门、行门、性格。”这当中他认为性格是最重要,一个人有天大的解门,天大的行门,性格不好都不行。老人家说,这所谓的性格是什么呢?什么是一个人美好的性格呢?只有三个字:学吃亏。 “学吃亏”这三个字,我体验了很久,现在有一点心得。我觉得“吃亏”这个道理非常好,我现在很喜欢吃亏,我很希望我
-
1导读 jtjgxy 你为什么求生净土?是为了成佛而去的,那你想要成佛,一定要把你的菩萨种性先建立起来。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欲生我国,临寿终时,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 前面的第十八愿,在中国祖师的判释中,善导大师认为这一愿是不可思议。但是蕅益大师及其他祖师是认为十念往生比较偏重于中、下根器的人;临终接引,比较偏重上等根器的人。 第十八愿,它所摄受的是一个罪
-
12016-06-23 净界法师 启发我们心灵的力量,最重要就是忆念真如。 我们这次的课程有三个忆念:忆念真如、忆念阿弥陀佛名号的功德、忆念净土的庄严。以这三种忆念,来达到临终的正念。 第一个,启发我们心灵的力量,最重要就是忆念真如。 忆念真如只有一句话——你从什么地方来,诸位要知道你从什么地方来、生命的原点是什么。以《楞严经》的角度来说,我们是从真如佛性而来,从本来无一物的空性而来,也回到空性去。 当然,你说我从前生
-
02016-06-19 净界法师 一个有胸量的菩萨才能够招感广大的福德 一个有胸量的菩萨才能够招感广大的福德 初学菩萨他在修学善根,是有所不足的,因为时间有限,功德无量。以短暂的时间追求无量的功德,到最后一事无成,所以菩萨必须要务实地给自己有一个次第来修学。因地的菩萨,他的善根是差别的,你只能够走你自己的路。 菩萨为自己布局一个自己的道次第,他先成就哪一个善根。但是有一个地方要注意,你这个善根比较薄弱,别人有善根出现的
-
1首先,我们在修行佛法的时候,内心要尽量地远离声闻、独觉这种二乘的作意。二乘的思想,他生命的规划就是安住在少事、少业、少希望住,他对成佛的功德庄严不生好乐,对众生的苦也没有承当力。也就是说,他这个人完全没有任何的感觉,你说诸佛的功德有什么好,他没有好乐心;你说众生多么的苦,他也不受你感动。这个叫作卑劣的作意,这个作意是我们应该断除的。就是你修空观的时候,要保持你的菩提作意,这个菩提作意是不能够没有的
-
4这五蕴当中,我们每一个人的重点会不一样。 有一种人,他的心住在感受跟想象。这种人稍微好一点,虽然他也贪念娑婆,但是他贪念的不是物质的娑婆,他贪念精神的娑婆。这种人一般是有一点修养的,他不再追求人世间的成败得失,他追求什么?离苦得乐!安乐,安乐是一种心灵的感受,这种是中等人。 我们要离苦得乐,在世间的哲学上,儒家思想说要做到三点: 第一点,得位。你要经常找到你的定位,善恶的标准,在世间法说是因你的位置不
-
42016-06-14 净界法师 在整个佛法当中,我们必须觉悟的三层道理。 这个“觉”的意思,我们作一个说明。 我们在没有学佛之前,我们的内心状态是跟着感觉走,你的心跟环境接触的时候,你想做什么,你就做什么,完全是活在直觉当中的,就是心随妄转。你今天遇到什么人事,突然间有什么想法,这个想法就带着你去做什么事,你是没有办法作主的,你心随妄转,由妄想来作主。 我们学佛以后开始明白道理,这个佛法道理的观照有三层: 第一个是因
-
0净土法门,如果你有志于解决生死问题,大概是我们末法时代唯一的方法了,没有其它方法了。 它不要求你禅定,它不要求你广大的资粮,甚至于你过去今生带了一点罪业,没关系。 但是它要求你临终达到正念,这是最低标准。 你在临命终的时候,你生命的水泡破裂的时候,你要能够不取于相,如如不动,这个地方就看你的功夫了。 不是平常的正念啊,平常的正念每一个人都做得到,临命终的时候那才是功力啊! 你色身即将败坏,你要离开你很熟
-
12016-06-13 上净下界法师 净土教观学苑 【学员提问】师父慈悲!弟子有一个问题,关于今天晚上那个无我观,我觉得不太好理解。就是第六识这个明了的心,还有第八识的业,还不算是“我”吗? 【师父答疑】这怎么会是“我”呢?第六意识它能够控制自己吗?“我”两个条件:第一个恒常住,不变异;第二个有主宰性。第六意识它是常住吗?它变化,对不对?你认为第六意识可以作主吗?你认为第六意识随时都听你的吗?你控制不了它,说实在的。
-
4《楞严经》把我们一念心分成两个门:一个是外门,一个是内门。我们一般人当然都走外门,走内门的很少。走外门的情况,我们会得到一个相状——当然可能是凡夫的杂染相,也可能是佛陀的清净相。但是,不管你是杂染相、不管你是清净相,都不圆满!因为相状,你得到了桌子,你就失去了椅子,它不可能圆满。 凡有相的东西,它一定有极限的,你的因地是有极限,你不可能成就圆满的功德。正如《楞严经》说的:你的因地是依止生灭的相,你在
-
12016-06-12 净界法师 怎么修六度呢? 地前菩萨怎么修六度呢? 这个“菩萨”是已经发了菩提心、具足空正见的菩萨,他准备要很正确地走在菩萨道上,当然他内心一定有智慧,我们说过智慧是生起六度的因。 他依止智慧,怎么修六度呢? 第一个,“不着财位”。修布施,布施的重点在于不贪着财富跟地位,这个地方我们说明一下。菩萨在资粮位的时候,长时间地修布施、持戒、忍辱的福德资粮,他很可能会出现财富,或者是受到别人的尊重,就有地
-
22016-06-11 净土教观学苑 真德学长分享:有一种完美的结合一一叫大乘止观与净土念佛的彼此互助 咱们最尊敬的师父在讲解完一部精彩的、引人入胜的《佛法修学概要》后,接下来的座谈又将弟子们普遍而常存的疑惑,给出了圆满答复及实修时的指导!为此至诚感恩师父的大慈大悲! 作为一名净宗学人,今生定是以“为菩提道而求生净土"为目标!而达成此目标的条件是“信、愿、行"三资粮的具备。而"往生与否,全凭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在于
-
12016-06-11 净界法师 你经常安住在“得”,你的生命体就永远停留在这个阶段,你要突破不可能! 佛法你要是不知道,你会觉得佛法是非常的矛盾。般若波罗蜜是我空、法空的智慧,但是三世诸佛因为我空、法空的关系,结果得到世间上最圆满的功德——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个道理你要去参透,说因为你“舍”,舍掉了一切的执着,结果你拥有了无量的功德,这个道理是这样的。这个道理不是谁发明的,是佛陀发现这个道理。 一个人你经常安住在
-
22016-06-09 上净下界法师 净土教观学苑 诸位,我劝大家,你如果空观的智慧、自我意识的这种杂染没有慢慢调伏,你就一开始修福报,对你非常不吉祥啊!但是这句话不一定有人会告诉你——这样不对。佛法的次第你搞错了以后,你是越修越糟糕!因为你自己的自我意识没有调伏,你福报修了老大,你福报越大你就越有自在力,你说什么都算,你的自心中的这个我啊,也慢慢的养得又肥又大,对你非常不利。因为你这自我意识是一切的烦恼障,业障,
-
02016-06-09 净界法师 一个人要颠倒,佛菩萨来也是没有用! 我们发觉一个人要改变只有一种情况,就是他自己想改变。你去看一个修行人,如果他自己不想改变,你怎么讲都没有用。一个人要颠倒,佛菩萨来也是没有用! 为什么有些人别人只是点一下,他就能改变;有些人点了半天,也没有改变?因为他内心没有观照力。所以你看菩萨劝谏,讲三次就好了,讲多了也没用,徒增烦恼,结恶缘而已。所以你一定要自己去观照,别人讲的话你才听得进去。
-
22016-06-08 上净下界法师 净土教观学苑 佛陀制戒的目的,是在你内心当中成就一种“返妄归真、防非止恶”的功能 虽然说“持戒”可以暂时生天,但这不是佛陀制戒的本意。诸位从律藏可以看得出来,佛陀特别强调一个观念:佛陀不是为了人天福报而制戒的。虽然持戒的因缘,暂时可得到人天福报,但这不是佛陀制戒的真实意。佛陀制戒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使令众生趣入圣道。 就好像一个小孩子生病,你要他吃药,他怕苦,宁可抱病过活。那这个医生
-
02016-06-08 净界法师 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 我们判定一个人到底是不是一个大乘的菩萨,关键点不在于他造了善业或造了罪业,而是他内心当中是不是真实地想要“上求佛道,下化众生”。 澫益大师说:“诸法无性,尽随心转。心为菩提,一切法趣菩提。心为名利,一切法趣名利。”说我们今天造作一个善业——你或者布施,或者持戒,或者修习忍辱、禅定,我们可以说这样的善业能够成就安乐的果报,我们只能够这样讲。但是这个安乐
-
12016-06-07 上净下界法师 净土教观学苑 【学员提问】请问师父,一个修行人要怎样做才能够保持精进,道心坚固? 【师父答疑】净土宗的人,我提出三点跟大家互勉: 第一个,你最好发心受戒。很多净土宗的人,过度地憍慢,说我心中有佛,我怕啥!不要这样子。业力不会放过你的,你不要去触动罪业。带业往生,它是带旧业,不能带新业。我们在处理业力,诸位你要知道,你不能只是说停留在我“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不能这样。你要有一个
-
02016-06-06 净界法师 一个修行人,遇到人事的时候,要往道理上去思惟! 当我们想要从痛苦当中得到解脱之前,我们一定要先知道为什么会有痛苦。从大乘佛法的因缘观来说,“一切业障海,皆由妄想生”,就是这痛苦是内心引生的,不是外境引生的。 诸位我们可以试试看,你如果情绪不好,很痛苦的时候,有一种很热恼的力量在干扰你,你去查你的心中,仁者心中必有一物,就是你产生错误的联想,而且这个联想一定是单向的联想:这个人真是坏,
-
12016-06-05 上净下界法师 净土教观学苑 丁一、引颂述义 我们看第一段引颂述义,引用天亲菩萨的偈颂来发明空性的道理。好,请合掌。 【上来所示“唯识相”,乃缘起之色心等诸法之差别事相,名“依他起性”。此中言“唯识性”者,乃一切缘生诸法之实性,名“圆成实性”。】 我们先简单地把它消释一下。 我们前面讲到唯识相,就是心识所变现的这些各式各样差别的影像。有富贵的影像,有贫穷的影像;有庄严的影像,丑陋的影像。各式各样的影
-
12016-06-05 上净下界法师 净土教观学苑 如果我们能够如法持戒,如法发愿,在果地上就能成就五乘的功德,乃至于成就佛果 反之,“若持戒者,既绝恶求,清净行绝,乃至佛果。”如果我们能够如法持戒、如法发愿,有这种清净愿力的摄持,心中能够放弃恶求,放弃对五欲果报的追求,因地能够“清净行绝”,在果地上就能够成就五乘的功德,乃至于成就佛果。这是说明“持戒”跟“修善”的差别。 在《大智度论》〈持戒品〉中,龙树菩萨说过一个有
-
12016-06-05 净土教观学苑 慧如学长分享:大乘的实相在于把我们的心带回家,把生命归零 各位学长,阿弥陀佛! 末学真诚向大家汇报佛概19-20课的心得体会,因为是初学后进,恐怕会有很多谬误疏漏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我们经历无量劫的生死轮回以后,内心世界留下了很多善的方面,但是也有很多恶的方面。善恶夹杂,真妄交攻。今生能有幸遇到佛法让我们明白了造业的根本是颠倒妄想。如何解决?师父让我们要安住空性,不随妄转。通过一念心
-
02016-06-05 净界法师 智慧是一个人的眼睛,所有的功德,智慧最重要! 简单地说,智慧有加行智、根本智、后得智三种。前面的五度就像一个人的双脚,福德资粮它是让一个人趋向目标;智慧是一个人的眼睛,当我们趋向目标的时候,我们应该判断应该往东边去,还是往西边去,要作一个方向的引导。这个所有的功德,智慧是最重要,因为你的抉择、判断力,如果一念的差错,可能会让自己前功尽弃! 我们讲一个小故事,把这个智慧的重要性作一个说
-
02016-06-03 净界法师 颠倒的心必须靠智慧来开启,用光明来化解黑暗! 我们在历事练心、积集资粮以后,菩萨经过几年执事的历练,慢慢地,他内心的堪能性强,福报也增加了,他开始去做弘扬正法的菩萨正业。弘扬正法是法布施,这个时候菩萨要告诉自己:“不希异熟而行施故。”弘扬正法是很广大的功德,使令众生开启智慧。弘扬正法、开人智慧,使令他心中产生光明,这是一个无量的功德。但是菩萨不要因为这样的施舍,而贪求世间的福报,当
-
12016-06-03 上净下界法师 净土教观学苑 【学员提问】师父!请问一下,那怎么创造速战速决的因缘? 【师父答疑】所以你要发愿——“愿我临终无障碍”,你跟阿弥陀佛发愿说:我希望,愿我临终无障碍。这个愿力不可思议!真的你发愿,你所有的功德就往那个方向走——让我能够要么好好活着,要么就早点走。我跟大家讲,拖下去对你非常不利。修行最怕拖,一拖下去,你第六意识得不到很好的闻思修——闻思的智慧的加持,它就慢慢退化,慢慢退
-
02016-06-03 上净下界法师 净土教观学苑 那么,佛制的“戒法”与一般“善法”有什么差别呢? 《济缘》─戒有二义:一、有本期誓;二、遍该生境。余善反之,故不名戒。 佛陀制定的戒法,在实践上有两个特殊的内涵,是一般善法所没有的: 第一个,有本期誓 当持戒的时候,我们心中有一种“愿力”在引导,就是内心当中有一种要增上的愿力。比如说,我们今天到菜市场去,看到这些可怜的刀下众生,会刺激我们的怜愍心,我们会想去救拔这些众生
-
02016-06-02 上净下界法师 净土教观学苑 【学员提问】师父慈悲!弟子见过很多老人家,他临终的时候进入弥留阶段,很多第六意识都是很黯淡的,在这个时候还会有正念吗?我看过好多都没有。 【师父答疑】我们晚年的时候,你要么好好地活着,要么就早点走。因为病痛而拖延,不好,真的不好。如果你经常处在病痛当中,你第六意识慢慢就会——就刚刚你说的——黯淡下来,真的是这样。为什么我们要“愿我临终无障碍”?就是说,因为你经常处在
-
12016-06-02 净界法师 心住外境,你的生死业力会比一般人强! 这五蕴当中,我们每一个人的重点会不一样。我们可以把五蕴在你生命中有所住,你所住的地方不同,就产生三种不同的人。最低层次的人,他的心住在色蕴,他把物质世界当做他人生追求的目标了——追求名闻利养、物质的世界,所谓追求成败得失了。这种人,心住在色蕴的人,会有两种情况: 第一个,他今生啊,会躁动不安——“弟子心不安”。因为物质世界不是你能够决定的,这个是
-
12016-06-01 上净下界法师 净土教观学苑 【学员提问】师父说到,净土宗要培养临终第二念的正念,是什么意思? 【师父答疑】正念哪,第一念的正念不容易做到。诸位!你相信你临终时是身无病苦,心不贪恋,意不颠倒,然后正念往生。你相信你会这样吗?你相信!哦,那你这个人很有自信。因为我们平常除了忆佛念佛,也打很多妄想,是吧?你不是一天到晚待在佛堂,所以我们的业其实错综复杂。我们的心也不可能完全都是一心归命极乐世界阿弥陀
-
02016-06-01 上净下界法师 净土教观学苑 一、戒之含义 这当中有三段的开示: 《业疏》云:“戒是警意之缘也。以凡夫无始随妄兴业,动与妄会,无思返本;是以大圣树戒警心,不得随妄,还沦生死。” “戒”在我们的修行当中,到底扮演什么角色呢?道宣律祖作一个简单的定义,说“戒是警意之缘也”。“戒法”在我们的修行当中,它有警觉我们心念的功能。“警”就是“警觉”,它包含两个内涵: (一)自我反省。我们过去还没有受戒,会造作一
-
02016-05-30 上净下界法师 净土教观学苑 【学员提问】尊敬的师父!阿弥陀佛!您可不可以表演一下,五点记数法。 【师父答疑】这是个人的,你们有人会五点记数法吗?这是我们自己的一个方便,给你们参考。就是说因为念佛你用追顶念,它没头没尾,所以我们是以十句佛号为一个点,三三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稍微停顿一下;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又停顿一下;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煞板,这个就是
-
02016-05-30 净土教观学苑 净土教观学苑 隆恒学长分享:真正以心力启动法力,法力坚固心力,于此发大愿力,将人天乘的善业完全提升到菩萨乘的道业! 阿弥陀佛!师父慈悲! 末学从盲目随缘式学佛到安住真如的修学,基本上我的学佛过程都会经历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初入佛门完全随顺往昔所造善业,因缘显现而攀缘外境的学习。由于还没有教理的学习,更谈不上心理建设和观照,只能随缘加上自我妄想而动。今年遇到一位师父学禅,明年结缘一
-
02016-05-29 净界法师 修行,你一定要很清楚的认清路头,方向是很重要的! 我们可以把菩萨的修学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个,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回忆我们刚开始学佛的时候,我们缘的是三宝清净的境界而修学,但是我们的心,是住在一个有相的妄想中,做一些慈善事业、护持三宝、结结缘的事。什么叫真心?古人说:连梦都没有梦到,不知道什么叫真心。所以这个时候就叫做善念——有所得的善念。 第二,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这个地方很重要
-
12016-05-27 净界法师 遇到魔障如何面对? 前面的经文讲到安住真如,我们要不断地提醒自己“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 安住真如之后,我们心中产生一个正念力,会跟过去的妄想会怎么样?“真妄交攻”。你一定会把过去的妄想逼出来,那就是魔境了。一个修行人肯定会遇到很多奇奇怪怪的事情——内魔——内在的烦恼魔、外在的鬼神障。你看有些人打佛七,越打佛七,烦恼越重,突然间脾气很暴躁,或者一直哭泣,很悲伤。这该怎
-
32016-05-23 上净下界法师 净土教观学苑 【学员提问】师父慈悲!在蕅益大师念佛开示那个里面,他好像最后讲到说,鼓励念佛的学人,就是一天三万、五万、八万、十万,那是不是蕅益大师是赞成每天要多念多少声佛号来调伏? 【师父答疑】你看蕅益大师,你也不能老是抓他一句话,他也讲过,你信愿具足,一句佛号也能往生,对不对?那身为一个鼓励的话,当然你念越多越好,但你要注意你的时间,你一天只有一个小时时间,你就把这个小时好好念
-
12016-05-24 净界法师 你自己不要颠倒,所有的鬼神就没有机会能够介入! 这段文,佛陀对于我们的劝诫,有两句非常重要的话:你一旦要修行,你要永远记住这八个字:内魔不生,外魔不起。 你在打佛七的时候也好,你在佛堂静坐的时候也好,你永远不要管外面的鬼神,谁来干扰你,你都不要管。只要你自己不要乱,这个世界就乱不了。答案就是这样:你自己不要颠倒,所有的鬼神就没有机会能够介入。 过去的禅宗,禅师们很用功,他一天要坐香十六
-
32016-05-22 上净下界法师 净土教观学苑 我们上一堂课研讨的是生死的业力,现在有一个问题,我们再把它补充一下。 【学员提问】师父,第八识阿赖耶识是最先入胎,往生的时候也是最后才走。那么我们生生世世都是同一个阿赖耶识吗? 【师父答疑】阿赖耶识它是怎么样?它受熏,你每一次投胎,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寿命吧?或者几天,或者几年,或者几十年,对不对?那你这个生命,一定有一些身口意的活动。你一动,第八识就开始受熏。所以你不可
-
32016-05-22 净界法师 如果你学佛很久,你心中的对立越来越重,看谁都不顺眼,糟糕了!你走错方向了! 在禅宗有一个公案,它说,有一个禅师在僧团中闭关,他闭关的时候,一天吃一顿饭,他每天的中午都定要下来吃饭。有一天,诶!他中午没下来吃饭了,而且今天没出来,明天也没出来,连续两三天都没有下来吃饭。方丈和尚就觉得奇怪,就派一个侍者上去问问看怎么没下来吃饭。禅师回答说:“是这样子,我入了三昧以后,就有一种寂静的功德
-
1我的意思不是说你每一堂功课都要修观,不是这个意思。如果你的心已经准备好了,你这个观可以暂时不修。但是如果你佛号念得很生疏,很提不起劲,那你就要修观。 什么叫作正修,什么叫作助行?正修就是说,正常情况下提起佛号。但是你如果操作得不好,状况出来了,你要排除状况,你就要修观,善加调伏,善加引导就变得很重要。你怎么跟自己沟通?先把佛号放下来,因为没有效果,你要看看到底哪里出了差错。要调整心态,跟自己沟通。
-
12016-05-07 净界法师 你修善的时候,用什么样的心态是很重要的,因为那个心是业主啊! 我们看这段:【爱自即成众苦因,爱他则是万善根。】 好,我们现在修习一个善法,有一种安乐的境界,我有两个选择:第一个,我把所有的快乐,都放在我自己身上——爱护自己。但是这个结果,却造成了很多的痛苦,因为你增长自我意识,启动了生死的业力,自己造成了你的生死、无量无边的轮回。 反过来,我们把这种快乐回向,跟一切众生分享,却成就一种
-
0敬致各位学员: 净土教观学苑声明如下: 一、本苑除正式公布的官方网站、官方博客、官方微信平台以外,并没有在大陆设立任何以学苑名义建立的微信群。如发现有以学苑名义建立的微信群都于本苑无关,尚祈各位学员善用智慧判断以免造成误解! 二、 本苑对个人发心建立微信群讨论佛法随喜赞叹,但绝不允许任何团体和个人以学苑名义开设和发布信息。一切与学苑有关信息,均以本苑官方正式公布的网站、官方博客、官方微信平台为准。 敬请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