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德里安吧 关注:102,945贴子:3,362,382

050级远洋导弹巡洋舰---718工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献给718工程


IP属地:广东1楼2023-08-17 15:55回复
    718工程的护航舰艇为051驱逐舰,本身是苏联056级的原始设计,还是二战高速驱逐舰的设计底子,吨位小,也没有区域防空导弹,作为远洋舰队护航舰非常不合适。
    718工程中的向阳红10号和远洋打捞救生船都是一个船型,925型打捞救生船航程18000海里,可以抗12级台风,全球无限航区,正是远洋巡洋舰的最佳船型。
    不过925型的满载排水量13000吨,对于那时的中国而言,这么大的巡洋舰太大了,可以适当的缩比设计,标准排水量8000吨,满载排水量10000吨。
    主炮采用1958年开始研制的D23型152加农炮的双发舰炮改型,即1976型双152舰炮,前后两座中线布置。
    舰舰导弹采用上游改远程舰舰导弹,射程200公里,小型涡喷发动机动力,比原型加上,万吨巡洋舰可以安置相应大型发射装置,发射装置由051型的三发回旋装置改为单筒式,单翼折叠,安装8个发射筒在舰体建筑两侧。
    舰空导弹采用红旗-2固(即红旗-12),固体发动机,双发发射架,装两座发射架带弹库。
    舰载2架超黄蜂直升机(平时载1架)。
    采用蒸燃动力组合,两台西德曼9000马力巡航柴油机不变,加上两台051用的蒸汽轮机。
    050型巡洋舰1976年设计完毕,1977年开工建造,大连和江南各两艘,首批4艘。


    IP属地:广东2楼2023-08-17 16:30
    收起回复
      718工程中最贵的船是远望号,两条船造价6亿多(1978年币值),航天的投入远大于航空。
      按说051的标准排水量3450吨,设计巡洋舰的话,排水量通常在051基础上增大50%-100%较好,也就是标准排水量5175吨-6900吨,不过由于是跨越赤道的远洋任务,对舰艇的抗风浪能力、自持力、续航能力等要求更高,所以标准排水量增大1000吨,中国的造船和各种设备装置的性能比米国差很大,即便满排10000吨的巡洋舰,按米国标准,7、8000吨也就满足了需求,中国的设备傻大黑粗,只能放大一些。
      925型设计还是不错,全球无限航区。关于050的动力,如果是柴-燃动力,国内没有适合的燃机,进口的话,70年代也只有英国的奥林巴斯TM3适合,TM3的单台功率29000马力,050不追求速度的话,装两台TM3燃机也是可以的,70年代中英关系购买这种燃机也不是问题。不过中国从未用过燃机,首次使用在重要远洋任务舰艇上,不太保险,所以还是国产蒸汽轮机和柴油机组合动力比较合适。
      至于主炮,不研制双152舰炮的话,用国产双130舰炮替代也可以,毕竟火炮不再是主战武器了,至于副炮,双57、双37都可以,双30因为一直无法实际使用,恐怕赶不上进度。
      防空导弹,虽然国产的红旗63一直实验不成功,但是陆上用的红旗-2改却不断改进中,只要把红旗-2的液体火箭主发动机改成固体火箭发动机,再优化一下整体设计,红旗-2固算是最简单的方案了,从欧洲进口一些新的电子元器件,把红旗-2的制导站、雷达和控制系统等,以及红旗-2的导引头更换一代。整个6、70年代防空导弹的研制过于理想化,总想紧跟美苏主流,其实根本就没那个能力,还是现实一点好。


      IP属地:广东3楼2023-08-18 10:03
      回复
        好久不见TG架空舰了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3-08-18 11:23
        回复
          感觉可以整个现代化的黛朵级,这船巴基斯坦有,可以整来图纸啥的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3-08-18 13:05
          收起回复
            搞个红旗61的舰载型都得80年代后期服役,70年代末80年代初可能将红旗2上舰么?


            IP属地:山东6楼2023-08-18 13:10
            收起回复
              舰载防空导弹不用红旗2固的话,还可以用红旗-4缩比改型,红旗-4长10米多,重3吨多,主要对付高空高速目标,作为70年代舰载导弹系统,过于庞大了。可以降指标,射程斜距从75公里,降到50公里就行,长度缩到7米以内,重量2吨以内。
              红旗-4在70年代末基本算是接近研制成功了,后来看到美苏新一代防空导弹系统后,放弃了这种老式的导弹研制。
              红旗-4缩比改舰载正好符合巡洋舰的特征。


              IP属地:广东7楼2023-08-18 16:21
              收起回复
                “红旗”4号武器系统的研制从1969年开始,到1981年终止,取得了不少阶段性的成果。例如:两级固体模型弹试飞成功,导引头、自动驾驶仪、无线电控制仪、引信、液压舵机、天线罩等弹上设备已经基本配套;同时还研制成功了试验性相控阵雷达、单脉冲制导站、地面发射架、发射控制装置;全部地面设备已基本配套。
                在单项技术上也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成就,其中包括X波段500千瓦大功率磁聚焦速调管、脉冲压缩技术、微带技术、固体本振技术、频率捷变技术、干扰侦察与识别技术、反电子干扰技术、不锈钢蜂窝舵面、红外跟踪位标器以及运算速度达50万次/秒的专用电子计算机等。而且,所有设备所使用的元器件都是我国自行研制和生产的。总之,“红旗”4号的研制促进了我国导弹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发展。


                IP属地:广东9楼2023-08-18 16:37
                回复
                  1968年,中国海军提交了《关于建造远洋护航舰船的建议》的报告,军委批复后指示中国舰船研究院(即通常所称的“七院”)展开研究,新舰设计代号为“055型大型火炮导弹驱逐舰”。这个代号后来在21世纪经常被用作新一代万吨级驱逐舰称呼,而在设计要求上055型也与后世的万吨级驱逐舰非常相似——采用新一代燃柴联合动力系统,配用中远程和近程舰空导弹,具备包括鱼雷、反潜导弹和反潜直升机在内的反潜作战体系,装配新型预警和控制雷达,同时还具有自动化指挥系统。在吨位上,055型达到了破天荒的8000吨级——与同时期苏联的“喀拉”级巡洋舰完全相当,因此055型自然可以归入巡洋舰的行列。然而由于建造难度远高于当时中国船舶工业的能力,各个子系统的成熟更是遥遥无期,1981年055型的状态变为预研,中国第一次独立设计建造导弹巡洋舰的努力就此告吹。


                  IP属地:广东10楼2023-08-18 16:56
                  收起回复
                    051用了苏俄50年代56型的图纸资料和设备,根本不适合7、80年代需求。
                    苏联驱逐舰之前大都是鱼雷火炮攻击舰,之后大都是反潜舰,吨位不大,续航短,自持力时间短、居住性差、耐波性差等。
                    这些特点并不适合718工程的护航舰需要,作为718工程护航舰,不仅仅是越洋护航,还要承担很多武器系统电子系统等试验工作,051并不适合。
                    苏联的驱逐舰一直都是按56型或改型来设计,到时041型不惧级比较适合中国的护航需求,不过这型舰苏联只造了一艘。
                    中国近海防御,日常并不需要吨位太大续航力远自持力强的军舰,因为过远就无法在岸基飞机保护范围内了。
                    718工程比较特殊,可以适当建造少数几艘远洋大型舰,日常作为舰队旗舰,出访国外,并担负新装备的试验任务,数量不用太多,四艘就足够了。
                    至于051,该造还要造,不过不需要太快的速度了,32、33节足够了,吨位可以适当放大,标准排水量可以达到3500吨,满载排水量4000-4200吨,适当改善居住性生活设施和增加自持力,航程也加大一些。
                    这样718巡洋舰的吨位,可以标准排水量5500吨,满载排水量7000吨,太大了也不行。


                    IP属地:广东11楼2023-08-21 16:48
                    收起回复
                      红旗”4号武器系统的研制成果在导弹研制方面,为了解决弹体结构在高速飞行中的耐高温问题,上海联合研制成功了E-22型高温隔热涂料,经过热流值为62大卡/米·秒的静态隔热性能试验和燃气流速为2170米/秒、绝对温度为2030摄氏度的高温燃气冲刷与烧蚀试验,获得了满意的结果。1970年就曾用于运载火箭的仪器舱,经过飞行试验,证明其性能良好。1981年在“红旗”4号导弹上使用,也获得了成功。
                      为了减轻结构重量,还研制成功了MB-22型高强耐高温镁合金材料。同时,上海某机器厂还开展了不锈钢蜂窝面的研究。1976年在取得铝箔夹芯不锈钢蒙皮胶接蜂窝结构舵面研制成功的基础上,又与三机部合作,于1977年4月制成了新型不锈钢蜂窝舵面这一成果获得了国家科技成果奖。
                      冷分离技术也是“红旗”4号导弹首次采用的技术,实现了在主发动机不工作的情况下,导弹助推器与主级的正常分离。分离电路包括正常分离和强迫分离两种,以确保分离的顺利实现。而从分离指令发出到分离,时间为10毫秒至20毫秒。“红旗”4号导弹,其主发动机的平均推力为3. 3吨,平均比冲223秒。
                      1970年3月,首先进行了发动机所用40高强度钢的攻关工作。后经过反复调试,逐步探索出一套成熟的工艺,使成品率大幅提高。
                      “红旗”4号导弹发动机的装药,1973年,又改用新型聚氨酯聚醚型配方,为“红旗”4号提供了基本合格的发动机产品。
                      “红旗”4号的液压操作系统最初是电机泵系统,于1970年研制成功。1971年开始研制燃气涡轮泵闭式油源系统,并于1978年研制成功。此后还进行了小型化,也取得了成功。
                      而天线罩也是“红旗”4号研制过程中的一大难点。在1972年使天线罩的主要电性能指标达到了设计要求。用微晶玻璃制成的大尺寸薄壁天线罩,能够承受高温并具有很高的电性能。
                      单脉冲雷达导引头是实现自动寻的制导的关键设备,经过多次试验,其性能基本达到了设计要求。1980年,在与照射雷达联合进行的试验中,有效距离达到了70千米。“红旗”4号的导引头已经基本达到了国外20世纪70年代同类导引头的水平上。
                      自适应自动驾驶仪1974年11月,该驾驶仪首先在“红旗”2号导弹上进行了原理性试验,并取得了成功。
                      而上海负责研制的无线电控制仪,由于使用了较高的频率并实现了半导体化,使整机的尺寸和重量大大减小,能同时传输七个指令。
                      “红旗”4号导弹的引信采用的是比相测角、测速的雷达引信方案,经过1975年到1978年的三次试验考核,引信的作用距离、启动角误差等主要指标达到了设计要求。
                      1975年,为了解决移相器的批生产问题,又研制出了715单元的小型试验性相控阵雷达样机。这是1部发射、波束控制、接收和计算机控制等性能均比较完善的试验雷达,达到了跟踪目标距离大于25千米、跟踪角精度起伏误差小于4角分的良好性能。1978年8月,全部试验工作完成,我国第一部试验型移动式相控阵制导雷达研制成功,并获得了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重大科技成果二等奖。
                      单脉冲制导站是“红旗”4号系统中比较大的一个工程。它由1部S波段的目标雷达、2部C波段的制导雷达、1部X波段的目标照射雷达以及1套地面电站组成。在1975年制造出第一套样机。同年在外场进行的目标雷达调试与校飞,发现目标的距离达到250千米以上,稳定跟踪距离达到了180千米。以后又针对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了一系列改进设计,特别是提高了计算机的性能。1977年进行了制导雷达的校飞试验,其指令传输距离和导弹应答距离都达到了设计指标。
                      照射雷达的研制,1977年进行了照射雷达的外场试验,跟踪距离达到了140千米。1980年8月,制导站的全部设备与导引头、无线电控制仪进行了联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弹上设备与地面设备工作协调,总体性能达到了规定指标,从而产生了当时国内威力最大的移动式单脉冲高精度制导雷达。
                      “红旗”4号的1000千瓦电站于1971年研制成功,经长期使用,性能合乎要求。
                      “红旗”4号武器系统的研制从1969年开始,到1981年终止,取得了不少阶段性的成果。例如:两级固体模型弹试飞成功,导引头、自动驾驶仪、无线电控制仪、引信、液压舵机、天线罩等弹上设备已经基本配套;同时还研制成功了试验性相控阵雷达、单脉冲制导站、地面发射架、发射控制装置;全部地面设备已基本配套。在单项技术上也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成就,其中包括X波段500千瓦大功率磁聚焦速调管、脉冲压缩技术、微带技术、固体本振技术、频率捷变技术、干扰侦察与识别技术、反电子干扰技术、不锈钢蜂窝舵面、红外跟踪位标器以及运算速度达50万次/秒的专用电子计算机等。而且,所有设备所使用的元器件都是我国自行研制和生产的。总之,“红旗”4号的研制促进了我国导弹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发展。


                      IP属地:广东12楼2023-08-22 09:08
                      收起回复
                        只要动力解决了,船体越大,越好设计,越小越难设计,需求多武器设备多,很难安排布置,船体大可以留的天窗也多。就跟053K一样,对空导弹系统如果暂时无法研制出来,就先预留位置,先用模型来替代,051一开始也有很多模型在舰上,到80年代中期才陆续定型完善装备。
                        因为导弹不太行,所以需要安装两座双130主炮,但是舰体设计的时候,要满足各种装备满载的情况下的运行,舰上新的雷达、观察、观测和导弹等更多,所以舰上电站需要的电力应该比051多几倍,再用涡轮发电机也不适合了,毕竟如果蒸柴联合动力,平时蒸汽轮机也不会总开机的,不开机发电也发不了,所以必须改用新的柴油机发电,即增加辅机和新的电站系统。
                        1958年后,为何各种自研武器大都是几十年研制周期,最终成功的也少,很大原因就是研制指标定的过高。
                        巡洋舰用的反舰导弹,如果改用涡喷动力,正好使用涡喷-11,也不用北航实验室搞了,让331厂搞,导弹让320厂和331厂联合研制。
                        对空导弹用红旗-4缩比后,性能降低,指标降低,研制难度大幅度下降,成功几率更大。


                        IP属地:广东13楼2023-08-22 09:22
                        收起回复
                          中国海军长期没有造大舰,也没引进大舰,一个是人员素质驾驭不了太多大舰,岸基战斗机的航程有限,掩护不了大舰离岸稍远的战斗行动,经费也不支持。
                          否则50年代就能从苏联引进4条1.8万吨排水量的巡洋舰了,苏联也提出几次,中国高层给否掉了,一直到60年代末也是每次都否掉海军的计划。
                          718工程是海军第一次有机会建造大舰,051显然不适合远洋护航,也不适合作为雷达、区域防空导弹、鱼雷的大型武器的试验,采用925型打捞救生船的缩比改型巡洋舰,较为适合综合任务。
                          如果觉得70年代建造满排接近万吨的巡洋舰有点突兀,还可以建造051的替代舰。
                          051的舰型过于老旧,在二战时期都不算好的,平甲板会在浪里埋首,不适合大风大浪的中远海行动,还属于苏俄快速雷击舰的后代。
                          70年代建造的另一型科学考察船,即645型非常适合改型为综合导弹驱逐舰。


                          IP属地:广东14楼2023-08-28 09:59
                          回复
                            这类4000吨级海洋调查船在当时国内尚属空白。全船定员150人,稳性衡准为I类航区,相邻两舱进水不沉,满足4级冰区加强要求。全船设16间实验室,面积约267平方米;设有66平方米的标本舱,84平方米的备品舱。设置12台9种类型特种甲板绞车。船上还设有国内首制的万米测深仪,并有当时国内最先进和最完备的气象设备,通讯设备,导航设备,海洋科学调查设备。4000吨级海洋综合调查船要在复杂的海况下及各种海区进行工作,因此优良的船型设计及合理的总体布局是设计关键。
                            经过多年的使用,证明船型良好,作为母型船型得以推广。
                            满载排水量4435t
                            总长112.05m
                            型深8.2m
                            型宽15.2m
                            满载吃水5.5m
                            航速18.2kn(续航力10000n mile/4kn,自持力60d)
                            主机及辅机主机:国产9ESDZ43/82B低速柴油机2台,额定功率3308kW(4500hp),额定转速200r/min。辅机:6250GZC-II,TFH-400/10型4台,额定功率470kW(640hp),额定转速600r/min。
                            设有主动舵,内有250kW潜水电机。
                            出厂时间1972年4月20日
                            服役单位国家海洋局、海军


                            IP属地:广东19楼2023-08-28 10:11
                            收起回复
                              巡洋舰这个舰种二战后非常尴尬,苏联的1.8万吨火炮巡洋舰是古董的设计,美国也造了好几型核动力巡洋舰,但是都只是样品,苏联的巡洋舰从60年代开始就走上歪路。
                              有些4、5000吨巡洋舰其实也只是驱逐领舰,80年代美国提康级一出,然后伯克级又出来,直接判了巡洋舰的死刑。
                              中国在70-90年代还是需要5000-7000吨级巡洋舰的,既然当时驱逐舰(051)被定义为近海反潜,那么巡洋舰就是中远海和远洋护航、军事外交和舰队防空等功能,要求速度不需要很快,但是舰体大,航程远、自持力强,能携带区域防空导弹,可以分两步,第一步先造5000吨级的,即类似驱逐领舰,只携带点防御防空导弹,然后造7000吨级的,携带区域防空导弹。动力必须自主,蒸汽轮机-柴油机联合动力,设计和建造标准尽量欧美化,包括管线、电缆布线等,以便适应引进欧美武器和电子系统安装使用。


                              IP属地:广东20楼2023-09-25 10:07
                              回复